白岩松曾说他是这个浮躁年代一开口就能令你安静的人。

就像如今的社会,让我们对自然缺乏想象,群星密布的夜空,积雪覆盖的树林,它们的存在远不如一根手机充电线重要。
他就是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
很多歌,乍一听是山河

细听却是岁月沉淀下来的骄傲和感伤
还有足以克服这个喧嚣时代的安静
他的音乐就能够带给我们这样的震撼
有人曾说他是台湾的鲍勃·迪伦,还记得在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民谣诗人鲍勃·迪伦,在给他的授奖词里,评委这样写道:
“他以世人都渴望的信仰的力量歌唱爱。突然间,我们世界里多数书卷气的诗篇都显得苍白。”
他对于我们来说也是这样的存在,当他站在太平洋的海岸上,用低沉雄厚的嗓音朗诵起《答案在风中飘扬》时,大地仿佛再次受到一记重锤,震颤不已。“
“一个人要仰望多少次
才能望见天空
一个人有多少耳朵
才能听见身后人的哭泣”
大风卷起巨浪面朝着他汹涌扑来
这是他和迪伦
对这多情又残忍的世界的共同叩问
他是一个原住民
在美丽的嘉兰山谷长大
父亲是卑南族人,母亲是排湾族人
小时候在山谷的生活十分快乐
他母亲常常带他去河边
看溪水里的蜉蝣和小鱼
满山的月桃花,飞舞的蝴蝶
后来家里生了小牛
他就常常牵着牛去山里放
按照他的话说他就是牛背上的小孩

“曾是那牛背上的牧童

跟着北风飞翔跳跃

吃掉那山坡坡上那草原

看那遨游舞动的苍鹰

终日赤足腰系弯刀

牛背上的小孩仍在牛背上吗”
这样美好的时光,是他往后流浪日子里最无法割舍的,午夜梦回他都惦念着村庄的人们,村庄的那些歌声,惦念着父母生他养他的感情。
他也会想念他的牛,会想念天上的老鹰,在大城市里他觉得都市是平的,脑海里面经常会浮现出山谷里所有的景色。
上小学后他经常喜欢

哼父辈们常唱的卑南族民歌
但每当他开口唱歌
总会遭到老师无情的打击
“你唱的不是音乐!”
因为那个时候没有乐谱的音乐
并不能称为音乐

这对于他来说是束缚是压抑
在他12岁的时候
他来到了都市,独自漂泊
他用不加修饰的嗓音
歌唱浓厚的土地气息
和人间的苍凉情怀
将数不尽的波涛汹涌
以最为平静的方式慢慢诉说
1970年时
他考入了台湾大学外文系
进大学后他爱上了英国民谣和西洋音乐
在他还没来得及享受这段大学时光时

却不料当时他父亲准备开刀动手术
为了给父亲凑手术费
他想尽了办法去赚钱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
他在救父的路途中
找回了自己音乐的归乡路
后来的他因为经济压力
不得不辍学打工
那时的他四处找地方赚钱
恰好万沙浪服完兵役,重返歌坛
要在六福客栈酒吧重组乐队
需要一个合音的人
这对于那时的他来说
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以前我只把音乐当兴趣,一想到音乐也能赚钱,当然再好不过了。”
于是他去了,因为万沙浪爸爸和他爸爸认识,大家都是卑南族的,之后他就一直给万沙浪在旁边弹电子琴合音。”
就这样几个月后
万沙浪突然凭《风从哪里来》
一夜成名,身价大涨
生活也变了
成名后的万沙浪不再继续弹唱
乐队也正式解散
这也意味着他得重新找份工作
在另一个朋友的帮助下
俩人合伙开了一家铁板烧餐厅
他为了能赚取医药费
就一天打两份工
白天在纺织厂当文书,晚上看店

但这样依旧不够医药费
后来经自己阿美族同胞的介绍
他多了一份在哥伦比亚咖啡厅唱歌的工作
每周一三五

他就在哥伦比亚唱些当时流行的英文歌
这段时光让他回忆到:
“我是一个意外的歌手,当我走到哥伦比亚,没想到这条路走下来,竟是民歌的摇篮了。”
他因为同时挣三份工的钱
勉强够他父亲的医药费
他也爱上了在咖啡厅唱歌的感觉
也因此让他认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洪小乔在整理歌谱
胡茵梦在想有没有机会上台
张杰在画荷花,张艾嘉逃学过来听歌”
 他在哥伦比亚咖啡厅越唱越火
连电视台都赶来对他进行了报道
这也成了他人生中最风光的时候
后来他认识了李双泽
俩人因为音乐一见如故
李双泽经常劝他,让他唱卑南族的歌
但他却完全想不起来他们有什么歌
直到父亲的离世让他醒悟

他想起了父亲小时候教的《美丽的稻穗》
于是他第一次在公众场合
唱了这首属于他们民族的歌
还得到了现场所有人的掌声
“你会发现当时被教育制度否定的东西,被朋友那么喜欢和重视。于是,就找更多的歌。”
也因为这次经历他对音乐有了重新的认识,也激励着他追逐自己的音乐。”
于是他写出了《牛背上的小孩》,并和杨弦、李双泽推动了,这场被称为整个华语流行音乐启蒙运动的“民歌运动”。
在这个民歌运动里
李双泽做了一件最著名的事迹
那是在1967年一场校园演唱会上
李双泽拎着一瓶可口可乐上台
质问唱“洋歌”的青年:
“全世界年轻人都在喝可口可乐、唱洋文歌
请问我们自己的歌在哪里?”
据说后来李双泽一气之下

直接掷碎了那瓶可乐
让人看到那时他无畏的勇敢
和带给所有人的震撼力
他的“可口可乐事件”
台湾民歌历史上广为流传
这也成了台湾校园民谣时代从此开始
李双泽却来不及
录下自己亲自演唱的《美丽岛》
在隔年就因为跳海救人溺水死亡
时年二十八岁

英年早逝的《美丽岛》作曲者李双泽
也是在李双泽死后
他彻底脱离了流行音乐
专心的做自己的乡土民谣音乐
《匆匆》《最遥远的路》
《太平洋的风》等15首歌曲作品
背后是15个人生故事
让人从歌声中感受到
他经历的沧海桑田,岁月变迁
这一首首有情怀的歌曲

平淡,朴实
却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大半辈子他就像一个游吟诗人

一直漂泊在外
却始终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乡
听过他歌的人都说
他的每一句吟唱,都有万言故事
都饱含深情与热泪
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他

因为他的歌从来没有出版过
直到55岁,他已老去
才有机会出第一张个人专辑《匆匆》
还打败了周杰伦
斩获金曲奖
当时的《康熙来了》还邀请了他,一直以来康熙来了都以搞笑著称,但有他的那期却是最不搞笑的。
对此主持人蔡康永却并不后悔,还说:“我惟一一次自己想做的就是原住民歌手胡德夫。我不要他好笑,我就是让他来把歌都唱了一遍,那是我用特权做了不适合康熙来了的事情。”
收视率差又如何,对于蔡康永来说,“他已经快60岁了,再不做就真的迟了。”
就是这样一个在暮年
仍对乡土民谣有赤子之心的男人
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他可能不是舞台上最耀眼的那一个

但当他把岁月与山河装到一个男人的胸腔里
他的声音就可能陪我们走得最远
听他的歌,总会想到自己的故乡,而故乡,正是年少时天天想离开,可年长后却夜夜想回去的地方。
该感谢他,他用他的歌,为我们唱出并永久保留了一个故乡。

如今,67岁的胡德夫,带着自己满身的故事和歌声回来了。

他在《朗读者》上他现场弹唱《匆匆》,十分有感染力,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朗读者》现场版
人生就像一条路,一会儿西一会儿东,我们都是赶路人,但在这匆忙的脚步下,不要忘记回头看看自己的故土。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年轻时就成熟,年老了,却依然是青春时的模样,因为他承载了我们对故乡的深情。
| 今日荐读 |
编辑/伍姑娘
本文系创意果子原创文章
转载须知
转载时后台回复“转载”二字,
无授权图片的童鞋会被举报的哦!
朋友圈随便转发
- END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