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张阅读海报,手把手带你看看美国孩子怎么学阅读!

这里是美国小学老师+教育科技达人打造的平台,
每周定期分享
世界上先进的教育资源
又到了每周的阅读写作分享专栏,今天想来聊一聊美国老师的葵花宝典——阅读海报!
在来美国教书之前,对阅读技能的理解,还停留在如何做题的层次。到了美国以后才发现——原来有这么多五花八门的阅读方法!
阅读理解是最复杂的技能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技能。会阅读的孩子终身受益。他们不仅仅会把阅读当成一个课程,也会在各个领域提高整体技能——包括扩展词汇、问问题、展开联系和把物体形象化。
而美国老师教阅读的方法,细致生动,更是把这些方法做成了一张张精美的海报(Anchor chart),这样每一次还能复习。小杨老师教室里也有很多类似的海报。今天我就给大家分析美国小学老师制作的十张阅读海报,带大家亲身经历一下美国老师上课怎么教阅读的!
1. 自问自答
每一次的阅读都应该是有思考的。自问自答是走向理解的第一步。一个优秀的读者能够通过自问自答不断引发自己的思考——
故事发生了什么?故事的角色发生了什么?角色是否发生了变化?下面会发生什么?故事的矛盾点是什么?矛盾解决了吗?是怎么解决的?这些生词可能是什么意思?

2. 选择一本正确的书
选择“Just-Right Book(正确的书)”是每一个小读者开始读书的第一步。有个选书的法则叫Goldilocks Method, 也称为“金发姑娘原则”。
“金发姑娘原则”源自童话《金发姑娘和三只熊》的故事。金发姑娘发现了三只熊的房子,每只熊都有自己喜欢的食物和床。在挨个尝试过三只熊的食物和床后,金发姑娘发现有一个要么太大/太热,一个要么太小/太凉,只有一个是“刚刚好(Just right)”。
而选书也是这样,要么太容易(Too easy), 要么太难(Too hard),只有中间那个刚刚好。如何用“金发姑娘原则”选出刚刚好的书?下面是一些孩子们可以用到的对照准则。
太难了(Too Hard):
读起来很慢
不能有感情地读,读起来像机器人一样
不停地停顿
甚至没有注意到标点符号
不懂文章的意思
太容易了(Too Easy):
阅读速度过快
读下来觉得平淡无味
刚刚好(Just Right):
理解文中意思
掌握大部分词语
大部分都能顺利读下去
带着感情地阅读
能注意标点符号、语气停顿。

3. 真假读书
其实读书也是有真假的!有的时候小朋友看似在学习,其实是在“假读书”。那什么是真读书,什么是假读书呢?
假读书:
小朋友并没有真的在理解内容。他们不停地翻页、只看图片,5分钟就看完一整章。从行为上看,小朋友四处张望,跳页或者一直停在某页,偶尔还会和旁边的小朋友聊天。
真读书:
真的读书时小朋友专心在读。他们不说话、很有节奏、也不想把书放下。他们向身边的老师家长提问。在阅读的时候会产生画面感,开始联想预测,也会记住内容。

4. 掌握单词的含义
为了帮助小朋友理解他们所读的内容,我们需要教会他们在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时各种策略,这张海报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在读的时候,需要思考: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里有几种方法:
- 首先小朋友要一直反复读这个词语,正是所谓中国老祖宗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观察上下文,查找词语的意思
- 读英文词的时候,还有一个小技巧:把词语拆分,观察前后缀,例如unhappy. “un”作为前缀是“无”、“没有”的意思,所以unhappy就是不开心的意思。
- 选择替代词
- 想一想这个词是不是多义词?多义词即 “MM词”, 是“multiple meanings”的缩写,表示一词多意

5. 读出声来(Decoding)
在英文学习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Decoding!这个词可不是编码的意思,它表示把打印的英文文字,通过一系列阅读的技巧,读出声来,从而了解词语的意思。
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美国小孩的口语是非常利落的,词汇量也很丰富。可是口语词汇量和阅读词汇量是不等的。他们会说,不代表能够把那个书本上的词语和口语连接起来,这时候decoding就非常重要了。这也有助于帮助孩子减少对于新词汇的恐惧。
在下面这个海报中,老师用各种动物的读法,来说明这几种有趣的decoding方法:
- 来回检查(cross check):这个字读得对吗?
- 拉长词语(Stretchy snake):像一只小蛇一样,把这个词语拉长,慢慢读,看看是否能正确读出来这个词语
- 找一大块(chunky monkey):找一找,有没有一大块词语,是你很熟悉的?例如stand中的and,是不是很熟悉它的读法?
- 鱼一样的嘴巴(fishy lips):让嘴巴像鱼一样准备好
- 鹰一样的眼睛(eagle eye):看着图片来读
- 跳跃的青蛙(skippy frog):如果有不懂的词,先跳过去,回来再读

6. 利用上下文线索
当小朋友被新词汇卡住的时候,这张海报可以教会他们如何变成“词汇小侦探”。可以用的方法是:
- 找定义
- 把文字拆解,看看有没有动的前缀、后缀。
- 找同义词
- 找反义词
- 拿词汇举例子

7. 视觉化
在我们Wonders的网课中,巫老师第一节课讲的就是如何视觉化(visualize)。
当我们在阅读的时候,除了眼睛看,还应该耳朵听,更重要的是脑子应该形成一个画面,甚至动用五感。例如读到一段关于花园的文字,那此刻小朋友鼻子里应该想象花的芬芳,眼睛里是一片花园美好的样子。
此刻小朋友可以使用这些词语:
- 我的脑海里是这样的画面(I’m picturing… )
- 我可以想象到(I can imagine…)
- 我可以看到、闻到、听到、尝到、碰到(I can see, smell, hear, taste, touch…)

8. 建立流畅性
阅读理解时的流畅性(Fluency)是另一个重要部分,
如果你发现小朋友在阅读时像个机器人一样匀速前进,那么多半是他们并不能理解在读的内容。
什么样是一个流畅的小读者?有以下几个要求:
- 读的时候富有感情
- 小读者会把读的内容和亲身经历联系起来
- 听上去行云流水,非常自然
- 小读者理解自己在读什么
- 最棒的境界是——听众甚至觉得他们不是在阅读,而是在做演讲一样,充满自信!

9. 分解长段落
小杨老师以前读书的时候,每次看到一大段内容,脑子里反应出的第一个字就是——晕!
但是正如吃饭一样,就算再大的食物,只要能有条理地切碎,细嚼慢咽也是非常可口的。
下面这个海报的提供了一些不错的分解长段落的这块大餐的好办法。
1. 阅读并且圈起来标题2. 给每个段落标注数字3. 给每个主题、句子划线4. 阅读每个段落5. 至少给三个非常重要的词语画圈圈6. 边读边思考——我们在读什么7. 重复第3-6段的方法
再进一步,在高年级的阅读理解题中,如何找到正确答案,这里也提供了方法:
1. 在问题中划下重点词汇2. 走回去,找到文中的答案3. 划掉一眼看上去就不对的选择4. 在段落中找证据

10. 复述
复述(Retelling)和总结(summarizing)是阅读中检查是否理解文字的好办法。小朋友是否能够识别故事中的主要事件和角色呢?
复述的几个重要因素是:
- 谁是这个故事的主角(Characters)?
- 这个故事在哪里发生的(Setting)?
- 这个故事的顺序是什么(Order)?
常用来复述的词语有:
First(首先), Next(下一步), Then(然后), Last(最后)

看了这十个阅读方法还不够过瘾?请大家先慢慢消化这十个阅读方法,小杨老师的宝箱里还藏着另外十一张阅读海报,下期再和大家分享!
注:本文为公众号“智力圈美式学堂”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申请授权。
往期精华


每周定期更新
周一、周二:思维与方法
周三、周四:阅读与写作
周五:情商教育与行为管理
周六、周日:美式教育资源与热点
分享世界上最先进的教育资源

最新评论
推荐文章
作者最新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email protected]. For more detail of the source, please click on the button "Read Original Post" below. For other communications, please send to [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CareerEngine平台,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email protected]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CareerEngine平台,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email protected]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