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
热闻
不装
创伤
鸡汤

上线一年有余,作业盒子已有500万用户,65万日活量和65亿答题数据。而在用户支撑的数据基础上,作业盒子将在9月份推出一款个性化学习产品,应用人工智能改变老师留作业的传统方式。
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尼尔逊教授对人工智能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学科――怎样表示知识以及怎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科学。”
这与学生学习知识并融会贯通的步骤是一样的。学习知识点,在海量的作业练习中得以锻炼,从而将知识点掌握于心。
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作业和练习。练习的数据是巩固知识的最好路径。但是海量的数据总有重复之嫌,谁能知道我们这个知识点的熟悉程度?谁能帮我们筛选这道题是否需要做?这其中,就需要人工智能。
K12 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的基础——优质数据
人工智能不是凭空诞生的。不论是机器选择还是人工选择,背后都需要数据。
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曾把人工智能比喻为发射飞船,计算引擎是火箭,数据则是燃料。作业盒子的ceo刘夜则说:“作业盒子的算法其实领先最多三个月,但数据领先可能是三年。”

作业盒子CEO 刘夜
这也是作业盒子与其他K12产品的不同之处。作业盒子拥有非常特殊的场景优势:作业。
在K12领域中,各个产品获得数据的基本场景分为4类:搜题、刷题、考试、作业。
对于搜题而言,最难判断的则是用户的心理。学生可能是真的不会,也可能觉得题目过于简单想直接得到答案,也可能只是为了一场球赛偷懒。机器无法得知用户搜题的心理原因,那么题目对应的价值也就无法判断。
在刷题场景中,题目难易程度相差太大,某类刷题应用的正答率只有30%。如果持续做错,学生就失去了长久练习的动力,数据获得缺乏持久性。题目太简单,学生就不会做难题,而选择简单逃避一味重复。难以获得有诊断价值的数据。
在考试场景下,数据质量极高,但唯一的问题就是频次。考试频率不高,不足以形成人工智能需要的极高的数据密度。
而作业本身属于高频场景。在老师参与学生互动的模式下,可以保证规律连续的提交行为,练习难度适中的题目,从而保证了数据的质量和数量。同时同步教学场景,始终可以与学习进度保持一致。
而这种较优质的、可持续的、有把关的数据,则成为了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必不可少的前提。
在刘夜看来,学生 90%的学习时间和内容是由老师来支配的。如果不将公立学校的老师圈到闭环中,K12教育产品很难产生真正意义的改变,这也是作业盒子选择从作业场景切入的原因。
作业盒子获取的答题数据如何产生价值?
学生最怕的就是题海战术。漫无目的、毫无针对性地刷题,会让学生丧失兴趣,身心俱疲。而题海的反面则是针对个体差异的有效题目组合。
在传统方式中,有效题目组合只存在于少数有经验的老师头脑中,而这种经验周期的形成往往要数年。这里面包括老教师对学生掌握程度的认知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了解题目的万变不离其宗。
作业盒子现有的答题数据为65亿条。而60亿条相当于2000个特级教师一生中接触数据量级的总和。而通过APP端的数据搜集,60亿条数据只需要500万个学生一个学期的时间。周期被大大缩短,甚至可以批量复制。
有了数据的基础,教育更讲究的是因材施教。一道题目错了,映射到不同学生知识结构上的缺陷可能完全不同。而作业盒子通过个体化作业的搜集,描绘每位学生的题目画像。
“通常情况下,题目会按照知识点或同步教学的三级结构进行分类,但显然这种方式非常粗糙,仅仅知道一道题目归属于哪个知识点并不能精确绘制出学生的题目画像,题目本身还要进行更为细致的分类。”刘夜介绍。
作业盒子的这种方式叫“敲碎题目”。题目除却知识点属性外,还有题型、解题思路、考察能力等多维属性。而题目标记得越精细,学生知识结构的缺陷定位也就越精准。
在数据积累的基础上,应用数据挖掘的手段得知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当一个学生做错了一道题后,我们可以知道哪些题这个学生可能做错。推荐的个性化题目组合才能对症下药。从而也就知道了哪些题目可以跳过,避免单调重复。这就是人工智能的导航价值。
“善于学习的学生其实对自己的知识结构有充分的认识,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所以能够有效分配个人的精力投入,作业盒子要做的是补足那些不善于学习的学生在对个人知识结构认识上的短板,不断匹配适合的题目去引导他们的学习投入。”刘夜说。
不仅如此,导航价值也能辅助老师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可能针对每位学生都进行个性化的知识结构缺陷诊断,而在每道题目都被精细化标记的前提下,通过数据挖掘获取学生的认知模型却是可能的。
未来教育将会是人机混合模式
“我们不是要替代老师,而是要强化老师的作用。”
刘夜认为,未来教育将会是人机混合模式,现如今,很难预测未来老师到底会担负什么样的角色,在哪些领域可以担当。但在很长时间内,老师依然是决定学生学习效率最主要的角色。

作业盒子APP页面截图
不没有融入日常教学场景的应用,k12教育产品在中小学是很难真正有效发挥作用。而作业盒子在激励、诊断和“治疗”三个环节辅助了老师与学生的个性化互动。
传统模式中,由于精力所限,老师激励学生的范围也是有限的。机器在这一点上可以补足老师,利用社交货币、游戏化机制,将日常学习转化为奖励。
在个人学习程度诊断中,年轻教师可以依靠产品中的数据分析服务,压缩获取经验的周期,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在“治疗”环节,作业盒子基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可以为老师提供解决方案:针对性的题组、答疑、直播录播课程,能够极大程度放大老师的教学效果。
在整个过程中,作业盒子强化了整个日常作业的效率,然后再基于作业产生的问题延展,且没有增加额外负担。自主练习、答疑、录播课、直播课都会自然而然变为一种基于数据的个性化服务。
这也是未来k12教育产品的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精细化的推荐和个性化服务成为了补足知识缺陷的重要方法。
目前,作业盒子已经初步实现了针对老师作业的个性化推荐,初中数学老师 80%的作业来自于机器推荐。
9月,在 65 亿条优质数据基础上,面向学生的自适应学习产品即将推出,作业盒子将成为国内首家通过人工智能改变作业模式的公司。
从本质上来说,“题海”困境是因为老师资源有限、高效的教学手段缺乏。作业盒子正在尝试的人机混合模式将极大程度地改变这个局面。
创客ABC

A. 他们是谁?
作业盒子有三位创始人,CEO刘夜1979年出生,为连续创业者,毕业于对外经贸大学金融专业,大三时开始创业至今,此前为因脉科技创始人。另两位为CMO贾晓明和COO王克。三位创始人在产品、运营及市场上三方面充分互补,主要核心骨干团队来自百度、阿里。
B. 在做什么?
作业盒子是一款免费智能作业工具,主要用户群体为初高中师生,分为老师端和学生端,包括海量题库、智能批改、交流沟通。
C. 投资人怎么说?
作业盒子直接从体制内切入,重塑了作业的场景,让学生更了解自己的薄弱点,让老师批改作业更快捷。产品+推广+资源是铁人三项,作业盒子团队三位创始人的过往经历正好和做的事情匹配。——联想之星副总裁吴炳见
文 / 张皓月
新京报重磅推出创投新媒体平台魅客网,网址:www.xjbmaker.com。点击“阅读原文”,轻松报名参与寻找中国创客第二季。↓↓↓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