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篇深度报道,重新定义中国创客
    记者 / 刘珍妮
编辑 / 张慧敏 摄影 / 侯少卿
过去一年的时间里,华人文化在媒体与娱乐、互联网与移动、生活方式领域进行了广泛布局。
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华人文化控股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黎瑞刚说,希望能通过“专业”在媒体和内容行业里形成独特地位。
寻找中国创客在第三次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与被誉为“中国默多克”的黎瑞刚对话,聊了聊资本、创业、内容、监管、IP、电影等方面的话题。
在黎瑞刚看来,内容创新领域中,资本泡沫明显,原创优质项目并不多,但在正在退潮的资本泡沫中,最后的胜出者还是要靠专业。
内容领域资本泡沫正在退潮
寻找中国创客:今年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题“创新驱动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中,最吸引你的关键词什么?
黎瑞刚:命运共同体,因为互联网本身就是个全球化的概念,以往很强调中国的特殊环境和视角,如今,国际上相互协作的特征非常明显。从我们做的内容端来看,今年加强了很多跨境的投资布局,也和美国旧金山硅谷、纽约的很多数字媒体研发机构深度交流,有些成为了合作伙伴。
互联网媒体生态变化的探讨、创新技术研发,已经是一个全球共同面对的挑战。
寻找中国创客:相比去年,你感觉互联网环境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黎瑞刚:在内容创新领域,过去一段时间资本带来的泡沫很明显,真正原创的、有价值的项目并不多,浮躁的心态是行业的通病。好在这种趋势正在退潮,逐渐趋于理性。无论是运营方还是投资方,我相信最后还是要靠专业胜出。
其次,监管环境和创业环境磨合的状态进入了新的阶段,监管机构、政策正在朝着成熟方向发展,未来可以预期的是,监管和创新之间共存和协调的状态还是会继续存在。
寻找中国创客:监管者和创新者需要在这种状态下如何良性互动?
黎瑞刚:创业者既要思考创新,也要研究监管环境,这样才能保证创新的内容在监管环境中健康发展。
对于监管者来说,也要对创新有新的理解。创新对传统行业长期的、甚至是颠覆再造性的影响,需要监管者重新看待和平衡。
不是每个大IP都具有高商业价值
寻找中国创客:内容领域在最近两三年才发展出新的特征,为何会在短期内出现资本泡沫?
黎瑞刚:这是资本和创业者共同造成的结果。
从创业者角度看,本身是要靠产品说话的,但是很多创业拿估值来说话,估值成了成功的标志。产品和市场认可已经不是一些创业者的标准,这个标准在资本的环境下发生了扭曲。
从资本角度看,中国围绕创业的投资环境还不成熟。一方面,资本市场本身存在信息不对称。再者,中国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之间的传导机制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加上传导滞后效应等因素,造成市场的不成熟。
寻找中国创客:文化消费市场出现了非常看重IP的现象,你怎么看待“IP热”?
黎瑞刚:IP当然有价值,西方发达的媒体娱乐产业中,IP是很重要的要素,它包含了用户认知带来的变现及成熟产业的运作方式。IP是产生商业类型内容产品的基础。
对IP来说,真正的挑战是如何转化。点击量、阅读数等流量数据是判断IP的基础,但转化过程更为关键,比如文学IP如何转化为影视IP。不是每个大IP都能变成具有高商业价值的产品。
IP在类型化、商业化的方面有价值,但也不要盲目夸大它的作用。社会还需要一些伟大的内容产品,这些产品在社会意义、人性关怀、人文追求层面有其情怀和意义。这些不是IP能解决的。因此在人类追求、社会进步的领域不要过度泛滥IP的价值。
寻找中国创客: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除了内容外,也投资终端、平台,试图走通内容付费的逻辑,你认为内容付费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
黎瑞刚:平台的投资比较长线,资金的使用量大,面临烧钱的挑战,但平台的价值显而易见,渠道、用户及数据的开发都是未来很有价值的。
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在平台的投资上比较稳健,我们不相信盲目烧钱就能达到终点,还是要有节奏的发展,在产品形态、用户服务、内容优化上做足,逐步实现品牌构建。
内容付费在未来是一条非常清晰的道路,无论是腾讯还是爱奇艺,付费用户都已经超过2000万,随着千禧一代的成长,他们付费的意愿、习惯是可期养成的。
免费内容仍然是互联网的一种生态,但内容的差异化,用户体验的提升,支付的便捷性,移动终端的成长,智能硬件的无缝连接,都在让付费内容的空间和路径展现出来,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投资布局的核心理念是专业
寻找中国创客: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很有很多关于电影产业的布局,有数据显示,中国的电影屏幕数超越美国指日可待,但很多人感慨,我们的电影何时能在质量上超越。你认为中国电影发展到现阶段的瓶颈是什么?
黎瑞刚:质量提高是中国电影市场终究要提出的要求,电影屏幕是需求的一方面体现,对于供给方来说,中国的电影工业化生产流程还不够成熟。
好莱坞最强大的地方在于,从创意的开发到制片,都有一整套工业化的生产流程,保证了创意能进入标准化的生产空间,变成一个有效的商品,在成本控制上也形成体系。
除此之外,电影是一个行业体系建立的过程,其中有电影教育过程,美国有南加州电影学院、纽约大学电影学院,培养了一系列电影的制片人、编剧、导演,专门为商业化电影培养人才的流程。
除此之外,还要有演员工会、导演工会等行业组织,既保护创作者的权益,又平衡价格。国内大量明星价格的盲目上涨对行业是有伤害的。
还要有像CAA、WNE这样的经纪公司进行规范化和流程化的管理,不像国内的艺人经纪还是作坊式的。
也涉及到发行体系、院线体系的完善规范;还有政府监管,包括立项制度、审查制度等改革创新。
中国的电影市场、行业还是需要从业者抱着虚心的态度,耐心地走完体系化的过程,体系成熟了,创意、制作、发行、商业化的流程才能整体提高,电影质量才能真正提升。
寻找中国创客: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已经涉足了文娱产业的各个领域,它的布局重点是什么?入股了很多公司,核心要做什么?你期待把它带向何方?
黎瑞刚:华人文化同一个品牌有两个运营方向,一个是基金,主要做财务投资;另一个控股公司,做战略型运营。集中的领域有三,媒体与娱乐、互联网与移动、生活方式。
以此为方向,在电影、电视、动画、音乐、游戏、新闻资讯、体育、互联网终端、线下的主题公园等等都切入进去,核心理念还是专业,用专业的研究、团队、执行保持持久进展。希望通过这样的构造,在行业中形成独特的地位。
同题问答:
寻找中国创客:2016年你做过的一件印象最深刻的或最重要的和互联网有关的事情是什么?
黎瑞刚:谈不上“最重要”,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互联网环境下内容形态的创新,我在考虑做媒体内容实验室,对内容做实验。
寻找中国创客:这些事情现在进展如何?有何影响?你有何收获?
黎瑞刚:华人文化在2016年围绕微鲸科技这一块,创建媒体技术创新实验室,进行了很多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语音技术等和媒体技术相关的实验。
我认为未来在内容形态和生态上会有很多变局。比如我们投资和布局梨视频,就是一次内容创新实验的探索。
寻找中国创客:你认为2016年改变互联网生活最大的事情是什么?
黎瑞刚:从媒体端的角度看,今年互联网内容的形态和生态方面发生了很多有趣的现象,比如直播业务的崛起,短视频等内容碎片化形态的发生,年轻一代的内容崛起,AR、VR、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端对内容产生了变局的影响,社群对内容分发渠道的格局影响,很多变化都是平行发生的。
阅读原文查看《遇马云、玩直播、张泉灵当导游,创客们的乌镇惊喜之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