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篇深度报道,重新定义中国创客
    记者/王鹏 实习生陈莎
编辑 / 张慧敏
人物简介:
汪潮涌,中国创客导师、信中利资本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拥有29年国际国内投融资行业的丰富经历,成功投资百度、搜狐、华谊兄弟、东田造型等70多家企业,获得丰厚回报。
1985年作为第一批清华大学公派留学生赴美留学,获MBA学位。1987年成为第一批进入华尔街工作的大陆留学生,曾先后任职于美国摩根大通银行、美国标准普尔、摩根士丹利,并担任美国摩根士丹利中国区负责人。

当资本市场盛传“寒冬论”时,汪潮涌却认为不管是对创业者还是风投而言,资本寒冬都不存在,到今年10月,信中利再次投出近30个项目,且单笔投资额较去年还有所增长。
今年5月,信中立设立了“信中利硅谷基金”,将目光瞄向了美国的优秀项目。谈到硅谷的创业氛围时,汪潮涌表示硅谷有更加完善的创业环境,包括科技的先进性、风投体系的成熟度、创业投资生态的完整性等。
而对于出海创业者,他认为打好本土市场根基是出海的前提,不管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都要对行业存有敬畏之心。
硅谷创业环境更完善
寻找中国创客:今年5月,你们在硅谷设立了硅谷基金,半年投下来有什么感受?
汪潮涌:在硅谷投资和与国内关注的领域基本相似,但硅谷项目的技术含量更高。投的这些项目,我们看重的是它们在中国的落地和在中国市场的成长空间,所以我们的基金一方面是在帮项目提供资金,另一方面是帮他们在中国落地。如果中国的资本出去只是为了拼钱,没有太多的价值,国外的创业公司不一定感兴趣。
寻找中国创客:那中国的资本到硅谷去做投资,难不难?
汪潮涌:这需要分情况,对于一个纯粹的中国本土化的创投公司,有一定的难度,而对于国际化的团队来说,则相对容易,以信中利为例,一是我们在硅谷资源比较丰富,与硅谷顶尖风投人进行联合投资;二是对硅谷的文化、创业氛围比较了解;三是我们的品牌、团队能力在硅谷都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投起来相对要容易些。
寻找中国创客:中美基金在投资环境上,有没有什么区别?
汪潮涌:和中国相比,硅谷的优势在于它的创业环境的完善,这包括科技的先进性、风投体系的成熟度、创业投资生态的完整性。硅谷的创业团队,面对商业融资与退出环境比中国要好,创业者不需要关注工商注册、税收、专利和政府批文等问题,项目的每一个阶段所需要的服务都可以配套衔接上,这就使得创业者的精力集中在创业本身上。
寻找中国创客:那中国的有没有什么优势?
汪潮涌:相比较硅谷,中国有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当前创业土壤足够肥沃,二是政策的支持。从纵向来看,中国现在的创投环境比十多年前要好很多,创业投资的环境、力度、效率都在进步。
打好本土根基是出海的前提
寻找中国创客:资本出海成为创投圈的新风潮,一般有哪些出海方式?
汪潮涌:中国资本的出海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金融资本,它的主体多为金融机构,投的多是二级市场,例如股票和不动产;二是产业资本,以海尔、联想、华为企业为代表,他们看重的外海市场的制造能力,以做产能输出;三是相对成熟的海外并购模式;四是早期的VC资本出海。
寻找中国创客:出海VC中,一部分瞄准了美国市场,一部分瞄准了东南亚、南亚市场,你如何看待这两个市场的投资机会?
汪潮涌:海外创业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美国,东南亚、非洲都不是重点。在美国,机会主要集中在硅谷和东海岸的生命科学、医药生物圈。至于东南亚市场,人口多但科技含量不高,可以做应用型投资,比如中国的影视、游戏、家电在东南亚比较受欢迎。
寻找中国创客:不仅资本在出海,创业者出海创业也成为一种潮流,你如何看待这种潮流?
汪潮涌:创业的逻辑应是先把本土市场做强做大,本土的根基是未来的基础,将出海作为中国市场的补充可以,但规模很难做大。特别是互联网大公司,它要求有海量的用户,除开中国和印度,过亿量级的市场是很有限的。总体来讲,中国市场是重中之重,不管是投资还是创业,应先做好中国市场,再去做海外。
技术红利和用户红利依旧存在
寻找中国创客:一些投资人说中国的商业模式创新已经走到了极端,你赞同吗?
汪潮涌:这种结论永远不要这么下,因为在创新的时代,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新的模式出来。
寻找中国创客:那中国接下来是技术创新的时代吗?
汪潮涌:在中国,技术红利和用户红利都在,在互联网领域,能真正解决用户需求痛点的技术,会是一个创业的风口。
寻找中国创客:今天中国的创业投资环境,存不存在什么问题?
汪潮涌:事实上,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问题。中国创业者和投资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敬畏之心,它的后果则是“高死亡率、高失败率,是硅谷的3-5倍。因此,创业方面,创业者不要一窝蜂地进入同一领域,一定要想好自己的比较优势与核心竞争力,要组建好团队的搭配。特别是创业初期,团队对自己的价值预估要客观,不能过高透支未来的发展之路,否则很难拿到融资。
从投资方面,投资人也要对行业有敬畏之心,不要因为读了PE课程、听了讲座就为所欲为。去年,在中国注册的创投机构有两万多家,这中间有相当一部分是不专业的,他们起的快,死的也快,代价很大。
退出渠道不通畅是最大的问题
寻找中国创客:你曾呼吁资本市场给创业者和投资者更通畅的退出通道,现在的退出渠道非常不通畅吗?
汪潮涌:投资、增资、退出的良性循环是创投行业的逻辑,退出渠道不通畅是中国创投行业最大的问题。应该从三方面进行改善,一是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通道,不同阶段的投资基金形成阶段式的接力式投资;二是大力发展并购市场,形成并购文化;三是拓宽上市通道,现在有了新三板是一个创新,但总体来说还需要加强。
寻找中国创客:今年的创投市场盛传“资本寒冬”的说法,信中利有没有受到影响?
汪潮涌:不管是对创业者还是风投而言,资本寒冬应该都不存在。事实上,这说明投资环境变得更理性了,投资人手里的钱都足够多,但现实又是创业项目同质化严重,投资者变得谨慎。今年以来,我们投资了30个项目,今年项目的特征是产业链后移,即项目的规模比较大,单笔项目投资额变大了,仅仅3000万美金以上投资就有5个。
寻找中国创客:最近在创投圈都在热议“要不要做VC”的问题,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去做VC?
汪潮涌:投而优而创,创而优而投,两条路都可行。就如同好的导演可以做演员,好的演员也可以去当导演一样。这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投资人的角色有各种各样的,目前硅谷的投资人大体有三类,一是做过企业类的高管,二是金融机构从业者,三是媒体人。如果要说做单打独斗创投创始人,最好还是经验丰富的跨界专业人士。
寻找中国创客:你曾说做投资,选择行业最重要,怎么理解这句话?
汪潮涌: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不管做什么,行业选择都很重要,投资行业更加看重产业的发展趋势,比如20年前投地产行业肯定赚钱,17年前,投互联网领域成功率大;10年前投影视行业是一个不错的趋势。
同题问答:
寻找中国创客:你认为2016年改变互联网生活的最大的事情是什么?
汪潮涌:滴滴出行收购优步中国。
寻找中国创客:这一事件对你带来了什么影响?
汪潮涌:作为投资人,我看重它们合并后的走向,关注政策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后续影响。这也直接关系到我们对中国共享经济创业的判断和谨慎。
寻找中国创客:近年来,互联网哪些事件对你的生活有影响吗?
汪潮涌:今年没有,五年前的微博,三年前的微信有影响。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徐小平:不后悔投资Papi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