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喵老湿 
文章首发:微媒在线APP
文章来源:微媒文创(ID :wmwc888888)
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如果问你:“你认为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你获得自信?”你会怎样回答呢。有人回答丰富的人生阅历、有人回答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有人回答倾国倾城的不俗容貌等等。因为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崇尚的东西也有所不同。但是优点让人自信,缺点让人自卑,确是无法辩驳的。
       英国专家曾经做过一个测试,100位观众看30位演员表演喜剧并打分,然后让演员自己给自己一个排名。测试结果显示,分高的演员给自己的排名都比实际排名低,分低的演员给自己的排名却普遍都比自己实际排名高,就连得分最后一名演员,给自己的排名竟然是第七名,这是何等的自信啊!!!但是这种自信并不是因为自己在这一领域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带来的,没错,无知比知识,更容易让人产生自信。

能力低的人会高估自己的水平
能力高的人会高估别人的水平
       记得上学的时候,每当考完试,我最讨厌的就是班里成绩好的同学说:“这次没考好!”结果等分数出来,一个个却都很高。当时认为是他们一个个的装逼,其实并不是他们装逼,而是他们高估了别人的水平,认为自己排名不会高。所以这种谦虚并不是虚伪,而是并没有觉得自己多厉害。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错误的认知呢?
       首先我们要承认:对于某事物,只有非常了解,才能准确判断。只有真的具备某种能力,真的了解这项能力是什么,才有办法对自己是否掌握这种能力、掌握到什么程度做出精确的评估。举个例子来说:刚毕业的大学生做什么都信心满满,对一项工作认为付出之后很快就能有成果,其实是他们并不是十分了解所做的事情和所处的行业。问一个有经验的人,他们会准确的说出这项工作的认知和周期。所以那些不具备能力的人,因为不了解这个能力究竟是怎么回事,也就无法认识到自己的欠缺和其他构成影响的客观因素,造成了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和低估了潜在的困难。
       后来有位专家总结了一下,然后拿了诺贝尔奖,这就是“达克效应”
大体上是这个意思:
       1.能力差的人通常会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平;
       2.能力差的人不能正确认识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平;
       3.能力差的人无法认知且正视自身的不足;
       4.如果能力差的人能够经过恰当训练大幅度提高能力水平,他们最终会认知到且能承认他们之前的无能程度。
那么人为什么总是在不停地估计自己和别人呢?
 这源于社会的竞争因素,竞争的本质是展示自己的攻击性,《传送门:所谓的不卑不亢 只是一个伪命题》这篇文章对这个话题有作解释)达到的效果就是形成有效的比较。然而如果有人出现在自己擅长或者有一定了解的领域,人们就会下意识的进行心里比较。如果比较之后胜出,那么就会无比自信。无比的自信!

       还是拿面试的事情举例,很多业务能力非常一般的经理在面试应聘者的时候,总会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因为他们都在相同的领域,就会下意识的形成比较,而比较的结果,并没有以量化的业务能力表现出来,而是以雇佣关系呈现出来。能力越低的面试官,越会聘用能力不如自己的人。
那么为什么人们总是爱比较呢?
比较是因为在某一领域无法给自己能力进行清晰地定位,需要靠比较来肯定自己的价值。或者说通过对比自己与他人在某一特定方向的表现来评定自己的价值。因此我们在各个方面与他人比较,比如说魅力、财富、智慧、容貌、身材等。没有这种对比,我们就没法判定自己的表现。
那么人们通常都是怎么比较的呢?
向上比较:与更优秀的人比较
 向上比较容易产生自卑与嫉妒心理。较好的情况是抱着欣赏的态度,向他们学习,接着努力超越。但是大多数人通过这种比较产生了挫败感,甚至失去了以后再来和他比较的勇气。
向下比较:与不如自己的人比较
向下比较的目的是寻找自信,知足常乐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是使用了向下比较的方式。一种常见的说法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种比较方法的人从心里上获得了满足感。然而这种比较方式的人,能力往往是比较低,但是会在选择性比较当中获得自信。
       这种自信有点像泡沫。真正的自信并不是来自比较:“优点让人自信,缺点让人自卑。”

作者:喵老湿 
文章首发:微媒在线APP
文章来源:微媒文创
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END-

关注并回复 关键词 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年会丨考研丨干货丨博士丨研究生丨高考丨农民丨农村丨谣言丨朋友圈丨剩男丨大学丨毕业丨性别丨社会效应丨社会心理丨社会调查丨社会工作丨文化丨学者丨排名丨社会学史丨博客丨社科基金丨社会角色丨腐败丨改革丨精英丨二胎丨同性恋丨互联网丨差序格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