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劲波
微信|富人的智慧(ID:rmb8080)
图|pinterest
前几天一位不太熟的朋友给我发了一条微信:有急事,麻烦给我打200元,就现在,万分感谢!
一开始,我以为他是被盗号了,但之后很快就确认是本人。
我问他,什么事那么紧急?
他回答说,其实不是什么紧急的事,只不过他正在参加一场培训,是主讲老师叫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是测试一下身边到底有多少“真朋友”。
照那场培训的说法,连200元都没办法立即给你、还问东问西的人,根本就不能叫做有效人脉,应该剔除。
那一刻,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儿时听到的故事:狼来了。
虽然这位朋友所做的事看似可笑,但实际上并不是最夸张的。如果你仔细观察,还真能发现生活中有不少类似的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些人会在刚认识的时候找个理由向对方讨红包,不是为了那点钱,而是想看看这个人是不是大方、能不能深交;
有些人会在谈恋爱时突然发小脾气甚至提出分手,并不是真想分手,而是想借由对方的反应来试探对方是不是真的爱自己;
有些人甚至会给自己的另一半设下“圈套”,检验对方是否真的忠贞不二。
比如前段时间在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
男子找人用豪车测试女友忠诚度!
男子坐在房间里观察着事先在车内安装的隐形监视器,测试人开始不断考验美女。
美女表示这是去打工的路上一天赚70块钱,测试人直接拿出2万元人民币表示让其陪他一晚,最终美女沦陷跟测试人走向酒店。男友冲上去质疑,问女友为何去酒店; 
女友崩溃道:你一个月赚两三千块钱,你睡我跟他睡我有什么区别不都一样吗?
事实证明,这么做的人都只是给自己找不痛快而已,结局可想而知。
如果我只能提出一个关于人性的建议,那一定是“永远不要去考验人性”。
理由很简单,因为人性从来就经不起考验。
可能会有人反驳说,我们要相信人性有光明的一面啊。
人性光明的一面?那是什么?
人性是个很有趣的词,当我们看到一些人在权力、金钱、美色之下屈服、堕落时,会感叹说,这就是人性啊;当我们看到一些人不顾自己的安危、舍己为人的事迹时,也会感叹说,这就是人性啊。
两者无所谓光明或黑暗,纯粹都只是本性而已。给什么样的土壤,就会生出什么样的果子。
如果条件充足,一个圣人也可以瞬间转为恶魔,而一个十恶不赦之人也可以闪现出人性的光辉。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永远不要给人性堕落的机会。
这个要求显然过于严苛,所以我们退而求其次,至少不要主动去创造有可能让人性堕落的机会。
让我们说回最初那个群发借钱信息的朋友,为什么他会用这样的方法来测试朋友的“质量”呢?
因为他需要通过这个行为来获得安全感。
可能是本身就缺乏安全感,也可能是那场培训的主讲老师刻意煽动了学员的不安全感,总之,这么做是他的认知范围里唯一可以让他感觉安全的行为了。
很明显,他从没有想过,最能够提升安全感的方法其实是让自己成为一个“高质量”的朋友,和其他人建立深厚的联系。
《疯狂的罗兰》里有一个小故事,说是雷诺多遇到一只神奇的黄金圣杯,如果喝完杯中酒却没有一滴漏出来,就可以证明他的妻子是忠贞不二的。
雷诺多接受了挑战,但却在即将喝到酒的一刹那,把黄金圣杯放回了原位。他意识到,如果对自己的妻子产生了怀疑,那就会永远被猜忌心和占有欲所累。
在相信人性之前,先要去了解人性,不要着急,人生的路还很长。即使不耍小聪明刻意制造,也有得是机会让你看清哪些才是真正的朋友。
像雷诺多学习,永远不要去考验人性!
  • 作者:李劲波,公众号:富人的智慧(ID:rmb8080)专栏作者、专毁三观10年经验的心理学家,独立思考着的朋友,智慧启迪者。
  • 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END-

关注并回复 关键词 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年会丨考研丨干货丨博士丨研究生丨高考丨农民丨农村丨谣言丨朋友圈丨剩男丨大学丨毕业丨性别丨社会效应丨社会心理丨社会调查丨社会工作丨文化丨学者丨排名丨社会学史丨博客丨社科基金丨社会角色丨腐败丨改革丨精英丨二胎丨同性恋丨互联网丨差序格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