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公众号:微媒文创(ID: wmwc888888)作者:喵老湿,营销推广学家、思维演说学家、魔术表演学家、心灵分析学家、人性剖析学家,下班直接回家。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你有喜欢的权利,别人也有不喜欢的权利!
周末我跟一个大学的哥们儿去西单图书大厦买书,很凑巧,在款台遇到了小吴跟她老公,小吴也是我们大学同学,她的婚礼我们当时还去了,她老公是开街舞训练班的,也算是半熟脸儿了,于是我们就决定中午一起去吃饭。
吃饭的时候,我们聊到了最近一档热播的节目《中国有嘻哈》,开始聊关于hiphop音乐的话题。其实对于hiphop我本是倒是蛮喜欢的,平时也会写一些相关的词之类的,但是我知道,我的那位室友哥们对hiphop一点都没有兴趣。
于是他就闷头吃饭默不作声,而她老公一直滔滔不绝的讲述自己的见解,从Tupac与BIG的东西海岸的diss文化、枪杀事件,到中国本土的
“underground”
等等,看起来似乎宛如一幅无所不知的样子,从他慷慨激昂的发言中,我能读得出来,他觉得我就应该崇拜他。

突然她老公把问题转向了我朋友:你平时听hiphop吗?
于是我朋友只能实言相告:我不喜欢hiphop,我觉得有点闹。
于是,饭局的后半场,就变成了hiphop专题演讲,他运足洪荒之力和使出浑身解数,甩出各种专业术语,恨不得来上一段儿freestyle来试图说服我这位朋友喜欢hiphop,一直在向我这位朋友传递你应该喜欢、你必须喜欢hiphop的想法。
时间一长,我这位朋友一向很有耐心的朋友也有点不耐烦了:你有权利喜欢,我也有权利不喜欢吧。
这位仁兄又问道:那你平时一般都听什么?
我朋友说:我听民谣多一些,赵雷什么的。
紧接着我被后面的话惊呆了,他说:不是吧,哥们你心里是住着一位小公举么?大老爷们听什么民谣啊,蔫了吧唧的。
饭局比我们预想的要结束的早,早到我们都还没有完全吃饱。在开车的时候我问我朋友:你怎么评价小吴她老公?
我朋友说:才华还行,就是修养有待提高。
我问道:那你说的修养指的是什么?
我朋友说:“至少要懂得尊重别人与自己的不同。”
(强迫别人与自己一样  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不同)
被后世称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所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叶子尚且如此,更何况拥有独立
“意识”
的人呢,
世界上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个独立存在的“意识”,这些不同的“意识”之间相互依附着、相互印证着、相互排斥着,相互“对立统一”着。
有人说,懂得给给予别人肯定是一种智慧。
那么懂得尊重别人与自己的不同,则是一种有素养的修为,这种修养不仅能够懂得给别人肯定,更懂得包容别人与自己不同,甚至与自己对立的事物和观点。有道是:允许自己与别人不同,让你特立独行;允许别人与你不同,则让你海纳百川。
允许自己与别人不同,让你特立独行;
允许别人与自己不同,让你海纳百川。
懂得尊重不同,让你的人生更加洒脱,更加泰然自若。不会因别人的忤逆而气愤填膺,也不会因为外界的拒绝而忿然作色。
原来我家隔壁住着一对夫妻,我回家的时候,总能看见妻子拎着榴莲回来,我曾经一度认为她很爱吃榴莲。直到有一次我下楼跑步,看见她丈夫坐在长椅上吃榴莲,于是就攀谈了起来,那时候我才得知,其实是她丈夫很喜欢吃榴莲,而她自己一直都觉得榴莲特别臭。
但是呢,她在逛超市的时候,也都会主动买榴莲回来。而她的丈夫就正如我所看到的,直接到小区的长椅上去,边晒太阳边大口大口的享受榴莲的美味,吃完用湿纸巾擦干净手、嘴,嚼两粒口香糖再回家。
两个有修养的人在一起,不管爱情是否燃烧殆尽,不管激情是否荡然无存,至少不会勉强你变成我,也不用勉强自己变成你。反观那些动辄就要以“为你好”名义去管教你,甚至改变你的人,从根本上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接纳,而是一种局限的爱,局限到不允许甚至压根看不见与自己主观意识不同的爱。
昨天跟一个朋友聊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是不是所有行为都可以被理解。经过我们讨论,得到了一个相同的结论:是的,任何行为都可以被理解,但这并不代表任何行为都可以被允许。
正如黑氏《存在论》的基本立足点是“存在即合理”而不是“存在即正确”。因为正确与否,除了法律之外任何定义的正确,仅仅是人们主观定义的“正确”,而人与人对于正确的定义本身就不同。
一江水有两岸景,也正如被评为“汉园三诗人”的卞之琳的金句说言: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所处的角度不同,认知也自然会大相径庭,甚至背道而驰。
但是大修养,就是能够理解那些不同事物的合理性,能够尊重那些不同观点合理性,能够包容那些不同之处的合理性。
这不禁让我想到某青年作家,总是喜欢抨击一些生活中与自己相左的行为和观点,唯成功论、唯效率论、唯金钱论等等,以唤醒迷茫的年轻人为己任,任何与他看法观点不同的文章,在他看来都是诘屈聱牙的屁话,这难道不就是绑架了读者的自由么。
因为当你有机会去选择的时候,却遵循、依附了别人的观点,那么就意味着让渡了自己自由选择的权利。德国古典哲人康德说过,我尊敬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可,但我可以尽可能的去理解。
不同,才是这个世界的本质,也没有绝对意义上的三观一致,也没有人要求你一定要去认可所有的不同,但至少应该懂得尊重,懂得接纳。
前阵子网上不是有那么两篇很火的文章么,一个是《看一个人的修养,就看他被拒绝之后》,另一篇好像叫《被拒见人品》。
从这个意义上讲:修养很简单,其实就是尊重别人的不同,就是允许别人说不。
-END-


关注并回复 关键词 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年会丨考研丨干货丨博士丨研究生丨高考丨农民丨农村丨谣言丨朋友圈丨剩男丨大学丨毕业丨性别丨社会效应丨社会心理丨社会调查丨社会工作丨文化丨学者丨排名丨社会学史丨博客丨社科基金丨社会角色丨腐败丨改革丨精英丨二胎丨同性恋丨互联网丨差序格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