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题目下方sociology_cn,关注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社会科学领域非官方垂直媒体平台。
“国家教委”成立,暑后教材将有大变化
作者 | 宵夜君
本文原载“宵夜谈”(ID:xiaoyexiantan168),经授权发布。
今天,一则来自中国政府网关于“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的新闻刷遍了教育界朋友圈。为了轻松一把,将该机构戏称为历史上曾经设立的职能大于教育部的“国家教委”。此国家教委非彼国家教委,千万别当真哦!
不过,国家教材委的意义非同一般。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设立。由各领域资深专家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阵容之庞大、规格之高、专业之精深乃史上罕见。国家教材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育部,由教育部教材局承担办公室工作。
主 任:刘延东  国务院副总理
副主任:陈宝生  教育部部长
              黄坤明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秘书长:朱之文  教育部副部长
委 员:
(一)部门委员
郑泽光  外交部副部长
王晓涛  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黄 卫  科技部副部长
陈改户  国家民委副主任
黄 明  公安部副部长
余蔚平  财政部副部长
汤 涛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张德霖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
翟 青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董 伟  文化部副部长
王江平  工商总局副局长
吴尚之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
房建孟  海洋局副局长
闵宜仁  测绘地信局副局长
甄占民  中央党校副校长
张宏志  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吴德刚  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季正聚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
张 杰  中科院副院长
张 江  社科院副院长
樊代明  工程院副院长
徐延豪  中国科协副主席
(二)专家委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马 敏  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
马志明  院士、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马树超  研究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
王 湛  江苏省原副省长
王荣华  教授、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
韦志榕  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
韦建桦  教授、中央编译局原局长
文秋芳  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
田心铭  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
史宁中  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原校长
仲呈祥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刘大为  教授、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原主任
杨 河  教授、北京大学原党委副书记
李 烈  正高级教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原校长
李 捷  研究员、求是杂志社社长
吴岳良  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
沈 岩  院士、自然科学基金会副主任
张文显  教授、吉林大学原党委书记
林 岗  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
林尚立  教授、中央政策研究室秘书长
房 喻  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原校长
钟秉枢  教授、首都体育学院院长
顾海良  教授、教育部原党组成员
葛兆光  教授、复旦大学
董 奇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韩 震  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潘云鹤  院士、工程院原副院长
中小学教材是国家意志、民族精神、社会责任和科学文化知识在教育行为中的集中体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教育过程的核心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描绘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教材愿景,集中体现在“一个课程标准,多个版本教材”的指导思想上。
应当说,这样的教材建设思想调动了各地教材编写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较短的时间内,也有些质量不错的教材涌现,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为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选择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在教材编写及使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在教材编写队伍建设上过分迷恋专家,中小学骨干教师及出版社编审参与面窄,导致一些常识性错误长期误导孩子。在教材内容选择上有去意识形态化、泛宗教化、娱乐化倾向,将一些未经沉淀的时文充斥在教材中。在教材建设体系上缺乏统筹,出现不同学科知识学习上缺乏内在逻辑联系,甚至同学科不同出版社的教材内容相互矛盾现象。在教材选用上缺乏制度与质量保障,存在着市场行为下的过度竞争与功利倾向。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早在2006年第4期中文核心期刊《课程•教材•教法》上专门撰文指出,要加强教材的建设与领导。现在鼓励教材多样化,这当然符合当今世界课改的潮流,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一下子放开,教材质量难免良莠不齐,教师也很难适应。因此,教材多样化首先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其次,要加快同学科或不同学科之间教材会审制度的建立。
课程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的,这个基础在课程结构上要体现均衡性,共同基础既不能降低,也不能盲目拔高或单科拔高。中小学教材建设应有主流教材。中国文化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统一性。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要争取若干教材在使用中占有主流地位。特别是有些学科的教材带有非常重要的意识形态方面的要求,这一点我们要非常清醒,不可掉以轻心。选修教材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体现个性与特色。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到高质量的教材,又能节省很大的人力物力。
事实上,历史已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在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发起之时,西洋课程进入学校,白话文进入课堂,新教材也曾繁花似锦,异彩纷呈,但随着新教育的兴起,林林总总的教材经受了大浪淘沙般的洗礼,最终造就了以叶圣陶为代表的一批教育名家和为数不多堪称经典的教材。直到今天,有的还令人惊叹不已。
为了更好地好地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为了减少教材建设中的盲目性和重复浪费,提高教材质量,少走弯路,优化配置教材研发资源,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有必要在严格考察的前提下集中精力铸造一套优质典范的教材,满足全国中小学学生对于国家精神、民族情感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底线要求,不仅会有效促进教材质量的提高,而且能切实保障中小学教学质量与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
因此,加强中小学教材刻不容缓,尤其是打造一部“部编”教材已迫在眉急。这样,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它的职责非常明确,即指导和统筹全国教材工作,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教材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研究审议教材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研究解决教材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指导、组织、协调各地区各部门有关教材工作,审查国家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制定,审查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国家规划教材。
特别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该委员会不仅研究部署把关教材工作,还把处于教材的上位概念“国家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制定”囊括进来,其功能几乎涵盖了学校教育教学最核心、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其权威性,对于整个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以语文为例,据“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介绍,早在5年前,这套语文教材就开始启动编写,教材编写经过复杂的程序,包括确定大纲和体例框架、拟定样张、选文、进入具体编写等。起始年级初稿出来后,先后经过十几轮评审,还请了百余位基层的特级教师提意见,最后才提交给教育部审核。
教材的总主编和主要编写人员业内公认、全国遴选、程序严谨,以教育部的名义聘任,都是“重量级”的,有学科专家,包括大学教授、作家和诗人,二是优秀的教研员和教师,三是人教社的编辑。前后参加编写组的有60多人,还有外围的各学科的咨询专家、学者,人数则更多。
“部教版”教材可在今年9月全国中小学统一使用,其它版本的教材一律停用。在去年9月,浙江省小学、初中一年级就已经用上这套新教材了。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先认字后学拼音的编排,被很多老师点赞,认为更符合孩子的认知顺序(本文插图均来自“部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新教材)。小学和初中的新教材都更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杭州很多语文老师对新教材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一位老师说:“时代在发展,学生也在变化。新教材比较吻合现在孩子的特点,现代气息浓厚。故事有趣,童谣、儿童诗,孩子们都蛮喜欢。”
据有关资料介绍,在新教材中,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比例显著加大。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
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
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小学选了40篇,初中29篇。鲁迅的作品选有《故乡》《阿长与山海经》等9篇。
新的学期即将来临,让我们一起拥抱书香四溢的新教材吧!
-END-
欢迎关注“社会学博览”
中国社会学高端读者聚集地

长按识别二维码
和我们一起读中国社会
微信公众平台:中国社会学
新浪微博主页:@学术博览
关注并回复 关键词 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年会丨考研丨干货丨博士丨研究生丨高考丨农民丨农村丨谣言丨朋友圈丨剩男丨大学丨毕业丨性别丨社会效应丨社会心理丨社会调查丨社会工作丨文化丨学者丨排名丨社会学史丨博客丨社科基金丨社会角色丨腐败丨改革丨精英丨二胎丨同性恋丨互联网丨差序格局
点击阅读原文,即时获取最新学术讲座信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