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聪明美丽的人
才关注“biubiu在纽约”
每当到了毕业季,说不出来的迷茫和伤感。迷茫自己的未来该何去何从,伤感同学间的离别。stay or to go 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每个美漂的心。今天,我请来好朋友天才杭,让她来说说她的想法。
文|天才杭
1
本科毕业后,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
我在西雅图再见到他时,他叼着一根烟,靠在新车的车窗上,等我们从机场出来。
他去美国读master,两年以后顺利留美工作,当一个机智的码农。

他看起来混得不错。
在美国当码农,跟国内可是天差地别。
赚着(刚毕业)十万刀一年的工资,朝九晚五。
不仅没有加班文化,还有美好的双休日。
尽管初入职场,但怎么说也是浙大工科男出身,好多问题用力想一想,也都能顺利解决。
上班思考得很累,但是能真正去发明代码,而不是复制黏贴已有的。这一点让他很爽。
他的老板还有一只大狗叫安妮。
他说安妮可温顺了,总是在工作时趴在他的脚上,楚楚可怜地望着他。
丫的可爱死了。
他在西雅图downtown租了一间大房子,特别宽敞,特别舒服。
走到阳台上去,还可以看到屋顶上悬浮着的太空针。
夕阳西下的时候,就像屋顶上有一架UFO。
但他不满足于这样。当他发现西雅图码农越来越多,房价每年涨10%时,他思忖着是不是该入手一套了。
我问,「你打算留美吗?」
他爽快回答,「当然要啊!先工作六年,努力拿到绿卡。」
我很鸡婆,「那你在国内的爸妈呢?女朋友呢?」
「那些啊,再说呗。」

2
越来越多人出国了,就不想再回来。
碧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
你看,我在美国呆了一周痘痘都不长了。
高素质的居民,包容的社会文化。
你看,在美国做自己就特别自在舒服。
高购买力的工资,便捷的生活方式。
你看,这里的房价和工资还算是适配的。
这个国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我还真是很能理解。
只是,出离祖国的人享受到了他国之美,而他的家人,则要面对很多烦扰。
一颗种子漂洋过海植入异国土壤,生根发芽需要好久的时间。
更不要提播撒种子的母体,早已经在故土扎根数十年。
那要团聚怎么办?
母体移植吗?那很可能意味着母体的休克。新生回归吗?那它又偏偏不甘心。
那不团聚吗?
这对中国人来说,大概是做梦吧。
红蓝药丸选哪一颗呢?via<黑客帝国>
3
每次去美国坐飞机,十几个小时的航程里,我都会遇到有一种类型的妈妈。
我给她们命名为「跨国妈妈」。
她们的丈夫在国内有事业,而小孩则在美国学习和生活。于是,两国跑成了她们的家常便饭。
每一次,在一个地方陪住一两个月,箱子里塞着花椒、盐、味精、八角、酸菜……去对岸,给心爱之人做一道他爱吃的酸菜鱼和辣子鸡。
她们能够迅速在人群中找到同类,一聊起来满是共同话题——
「嗷,我儿子在美国某某大学读书,他学习成绩特别好,就是生活上随意了点,总是不吃早饭……」
「我小孩也是,工作太忙总不按时吃饭,这次我得待久一点。」
她们的生活里全是孩子和丈夫,辛苦的奔波也不算什么了。
只是,我不知道当她们把「自我」通通抛弃时,有没有替自己惋惜过。
我也不知道,当她们年迈,无法承受十几个小时的飞行时,会不会因为不知道呆在谁身边,而精神分裂。
一旦孩子选择留在国外,那么家庭中总有一方要为之牺牲。一般来说,父母牺牲了二三十年,往往会再去牺牲他们的后半生。
原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后半生。
4
还有一次,我和闺蜜在西湖边的茅家埠闲逛,遇到了一个独自扛着相机的大伯。
他问我们是不是浙大的,我们说是的。
没想到他以浙大为引子,就开始疯狂扯他儿子。
他说他儿子特别特别牛逼,在美国一家叫「文艺复兴」的公司当管层,用他的话说,几年下来那是「赚得盆满钵满」。
后来我回去一百度,真是吓尿了。
只不过,他特别担心他儿子结婚的问题。三十五岁了,却一点想成家的欲望都没有。
两夫妇那是着急哪,在国内却又鞭长莫及,催了又催,却毫无办法。
「老太婆身体也不太好,特别想抱孙子。」「哎,钱是赚够了,可是我俩在这里也没处花啊。」
大伯唠唠叨叨地,矛盾得很,纠结得很,口水都喷了我一脸。
我和闺蜜后来聊起来,觉得大伯大概是内心郁结已久,实在不知道和谁说,才找了我们两个陌生小姑娘倾诉吧。
一家三代其乐融融,大概才是为人父母的夙愿。
尽管对外可以和任何人道尽子女的发达,尽管账户里的钱够养几辈子的老,但老人内心的孤寂和苦闷,年迈后无子女陪伴的惶恐,恐怕才是「留守父母」生活的真相。
via<北西2>
5
有人说,发达以后把爸妈接到美国去啊。
可是,他们不会讲英语啊,他们在美国一个朋友都没有啊,他们一点儿也不了解美国文化啊。
他们在美国,只能终日待在家中,等待孩子的归来。
没有控制能力的,绝不是「生活」。
他们能做的全部,就是把孩子送出去。
而让他们自己也过去生活,这样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我妈有一朋友,去美国找儿子住了一个月,就难受得不行,赶紧回国了。
「跟被圈养似的,怎么会受得了呢。」
中国青年的美国梦,必然伴随着与「孝文化」的矛盾。
有志向的中国青年,都想方设法想要达到两者的平衡。殊不知,这根本是无法平衡的。你想飞得很远,但你没有办法否认,你是一只风筝。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话放在家人身上更为合适。
假设爸妈生病,在国内一趟飞机或动车就能赶来照顾。但放之大洋彼岸,就变得困难起来。
那么,如若选择陪伴,你的美国梦,又将何处安放呢?
这是这个时代的困境。
新青年的独立理念,始终要与旧时代的家庭伦理,捆绑在一起。
要解决,唯有选择是「自私」,还是「牺牲」。
你选什么呢?
以上。
本文作者
天才杭
浙大新闻系才女
也是BiuBiu的高中好友哦
欢迎扫我私人微信
❤️
欢迎进入往期回顾
点击阅读原文,看“在曼哈顿网红餐厅集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