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好奇心是我充满激情的原因
作者丨Chip Conley
编译丨Alina
原文丨Harvard Business Review
越来越多人觉得自己就像一盒过期的牛奶,在皱皱巴巴的额头上贴着“已过期”三个瞩目的大字。曾经的婴儿潮带来了一个大问题——那群在婴儿潮出生的美国公民身体强健,业已中年却体格健康,他们可以久居工作岗位不退,但对工作却越来越没有激情。他们时常担忧老板或是潜在雇主会将他们的年龄视作工作的可靠保障,尤其是科技行业内——而这种担忧,不无道理。
然而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年龄和阅历的员工,大部分人从未将他们视作一盒过期的牛奶,而是一瓶甘醇的红酒——尤其是在如今这个数字年代。众所周知,在科技业内,员工的年龄增长反而会带来一点醇熟与智慧的韵味——这些资深员工就是创新和企业良药的代名词,他们可以解决一切人力资源或是那些穿着连帽衫的年轻CEO的任何困难。
26岁那年,我创立了精品酒店公司,在连任24年的CEO后,当经济大萧条愈演愈烈,公司再也难以为继时,我只好选择出售公司。然后,我就陷入了一片迷茫。彼时正值2013年初,Airbnb的联合创始人兼CEO布莱恩•切斯基在读了我写的《公司鼎盛:一切从马斯洛说起》一书之后给我打了电话。
Airbnb的三位创始人全都是千禧一代,他们很年轻,想聘请我成为他们“全球迎客计划”的首席,帮助他们将这家正欣欣向荣的科技创始公司打造为国际巨头。这个项目听起来很棒。但那时的我是个老派的酒店CEO,我从来没用过Airbnb,我的手机上甚至都没有下载Uber。那个时候,我已经52岁了,我从未就职于任何科技公司。我不会编程。我的年龄甚至是Airbnb员工平均年龄的两倍。况且,二十多年以来,我都在管理自己的公司,而如今却要我向几个20多岁的年轻人汇报工作?我感到有些没面子。不过我还是硬着头皮接受了。
上班的第一天,我在会议上听到大家提及的现有问题,却不知如何回答。他们问道,“如果我发布(ship)了某个产品特性却没人使用,那么这还能算作我已经发布了吗?”我感到一头雾水,觉得自己在第一天就要“沉船”了——到底谁能告诉我“ship”是什么意思?布莱恩想让我成为他的导师,不过现在我倒觉得我更像一个实习生。
我意识到,其实我可以找到办法一边发挥孜孜不倦的实习生精神,一边凭借以往经验成为一个合格的导师。
我很快意识到我必须摒弃以往所谓的“身份”了。这是一家新的公司,它只有一位CEO,更不需要我武断地把自己的意见强加在他们身上。我逐渐放下自己曾经的偏见与自负,学会观察与倾听。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位忽然对这个公司的群体抱着极大的研究兴趣的文化人类学家,而我的工作中必要的一部分就是观察他们的生活。我也时常在会议结束后拉住几个高层,听听他们对于会议的不同理解或是对于某位工程师的看法——即使大部分人比我年少了20岁还不止,但这却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接着,我就迈出了第二步,总结下来像是一句贸易协议:“我提供情商经验,你回报数字智能科技。”大部分年轻人能迅速读懂iPhone,却读不懂身边的人的表情。当然,我并不是想说年轻人读不懂表情——毕竟在这个数字化的世界里,表情符号大行其道,而在我读书的时候,连“emo”这个词都不存在。但是,熟练地运用表情符号并不代表你可以在真正的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
我身边的这些员工都是科技大神,但他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成为“情商大神”才是迈向科技巨头的重要一步。我发现这些数字时代的领军人物没有真正训练过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而我们这些曾经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训练情商的老一辈却希望他们奇迹般地无师自通。渐渐地,我开始明白,我应该在表面上看起来像个一窍不通的实习生,却在背后默默成为这些年轻人的导师——要知道,谁都不会愿意在公司会议上被一个口气像是自己的父亲的人公然批评。
同时,我也慢慢学会将曾经的困惑转变为誓死不罢休的好奇心。不同于大部分的资深领导人喜欢对于某件事或是操作方法提问,我总是关注“为什么”以及“如果换种方法会有怎样的结果”这些问题,这绝对是个极佳的方式。我虽已年迈,但作为科技行业的菜鸟,却可以帮助他们看到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盲点。我总是需要问自己任何事情背后的原因,如果换一种方式又会如何?虽然这些问题看似幼稚,但却是他们那些专家人员从未想到的。
在Airbnb的经历让我明白,即使年事已高,我们也可以轻易承认我们还有许多知识漏洞——有意思的是,恰恰是我们经久不衰的好奇心让我感到自己充满了年轻的活力。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就以旺盛的好奇心而闻名。德鲁克活到了95岁高龄,而他在老年时依然保持精力旺盛的方法就是尝试一切自己感兴趣的新领域,无论是日本花艺,或是医疗战争策略。
一些和我年龄差不多的朋友总觉得在科技行业工作时需要隐瞒自己的年龄,而我却不以为然——隐瞒年龄意味着你会丢失很多机会。可以说,坦然面对自己的年龄是我的致胜之道。一直以来,我都对身边的人和物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因此我更能被人理解,也能与他人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当然,我也不确定在Airbnb工作的员工中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和那么多不同领域的专家有过那么多次交谈。每当受到邀约,我总是欣然接受并且为此感恩。如果放在过去,我想要横跨那么多部门的专家进行谈话,我可能需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关系网络以及海量的知识储备。然而如今,我得以有机会和他们沟通,再加上我能够清晰地把我整个公司与团队的脉搏,我就能为公司提出更好的建议。
我这一辈,出生于婴儿潮;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则大多是千禧一代。然而虽然年岁相差甚远,我们有很多可以互相沟通与学习之处。作为一个“现代老人”,我在付出也在学习,我是年轻人的导师却也是公司的实习生,我乐于做一个贤者也乐于做一个无知的学生。
能够从不同年代的精英之中学习知识对于婴儿潮一代的我们尤为重要,正是通过学习这些数字划时代的知识我保持活力,这样的机会可能会让我比父母那一代更长寿十年,也让我的心态比实际年龄年轻十年。这样一来,我们似乎多出了20年的时间来慢慢退出这个社会。毕竟在去年,65岁及以上的员工比2000年的预期多出了125%。
“智慧”一词,于我而言,是积累了过去的经验后对于某种模式的把握。随着年岁的增加,你会见识更多模式。因此我喜欢这句格言:“老人死去,就如一座图书馆被烧毁。”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或许老人和图书馆一样,已经不像曾经那样被人趋之若鹜。但是智慧,却永远不会过时。

后台回复“资源”即可下载海量免费学习资源

你可能错过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