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山姆哥去参加了一个美国朋友的婚礼。

不得不承认,在婚礼的形式上,中美已经越来越接近,无非是婚纱、戒指、吃喝、跳舞等等。甚至更多时候,中国婚礼场面要比老美的奢华大气的多。
对美国婚礼形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此链接一场美国乡村婚礼》。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在婚礼形式的背后,最触动我的那份
人与人之间不分老幼尊卑的尊重
参加完婚礼,再次回想起来,能很清楚地感到这就是新郎新娘两个人的婚礼,是人家小两口以后最甜蜜最难忘的一天。婚礼上既不会去刻意区分长辈晚辈,也不会在意来宾官大官小;既不用在长辈或长官面前,刻意放低自己迎合别人;也没人去攀比场面大小,评论男女两家哪方强。全场下来,无论是小朋友还是老人都得到了同等的尊重
但这样的尊重从我们中国的传统观念来看美国的老人们可能都有些为老不尊,小孩子也都没大没小这要从中美教育的一个最最根本的区别说起:
即 对孩子不一样的培养方向。

西方人遵从的是圣经里“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二人成为一体--创世纪 2::24”的教导。每个生命从诞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与父母一样同是上帝的儿女,同是上帝的恩赐,带着父母决定不了的天赋而来,以后也会成长为一个拥有独特使命的个体。因此美国父母培养小孩根本目的也是帮助他发现自己的天赋,引导他成为那个他应该成为的人。

父母的陪伴和保护更像是对一个职场菜鸟的培训
菜鸟归菜鸟,但菜鸟在人格上是与培训者平等的人。
一旦基本的培训完成,孩子有了基本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父母就会促使他们去独自做决定,让其在错误中学习,去学会承担责任。比如:常常在超市里见到类似美国家长告诉孩子“你这次只有$10的预算,所以自己决定是买玩具还是巧克力”的例子,在这样的日常小事中不断的去训练孩子的判断和取舍。
让孩子独立起来,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是上帝给予父母最首要的责任
。这也才有了那流传甚广的“西方小孩一到18岁,父母就不再管他们”的说法。

反观我们中国人的培养方向,我们更像是去强调让孩子去做一个理解父母苦心,尽量不让大人操心的乖宝宝。按时做作业,孝敬父母,尊敬老师,与同学不打架等等,便是我们判定好孩子的标准。在这样的标准下,逐渐成长为一个懂得克制自己喜怒哀乐,以父母或者集体利益为重的好孩子。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极容易成为那种在权威面前唯唯诺诺,不清楚自己权益,不懂得抗争,不晓得自己爱憎的人。
逐渐有了一种
在长尊权势面前温和有礼,在弱者面前却麻木甚至充满戾气
的性格。

更厉害的是,我们无论多大年纪,到了父母面前,永远都被当做孩子对待。只是问候从“在学校有没有听老师话?”变成了“在单位有没有听领导的话?”而已。
父母并不会去关注孩子的人格是否独立,灵魂是否完整

我们也只有生了自己的小孩,才会得到一个成人的称号。但那也只是个相对称号而已,只要回到父母那里,立马会回到孩童的地位,这叫做“孝”。也只有在自己孩子面前,才会装模作样得当起了大人,去教导下一代怎么孝顺自己。我们就这样在被父母干预与照料自己的同时去干预照料着下一代。等自己真正大了,父母老了,我们再像照料孩子一样照料上一代。所以每一代得人格都有儿童化的倾向
所以还有个好玩的现象就是,只要子女成年了,美国父子或者母女之间是可以大方谈论“性”这个话题的。但中国父母那里,即使子女已经三四十岁,仍然是难以启齿的,因为在潜意识里儿女还是个孩子,这种话题“少儿”不宜。
美国家庭的培养会去强调儿女在成为丈夫或者妻子之前,要先预备好自己,学习怎样胜任一个合格丈夫或者妻子。在成为父母之前,也要先预备自己成为合格父母。而在中国文化里,你只要不结婚,你就不可能有资格去谈论成为好丈夫或者好妻子的,
如果不生孩子,你的地位也只能是个孩子。

前段时间,国内出版过一本书叫《巨婴国》,我没有读过,只在罗辑思维听过一个介绍。但据我在美国的观察比较,我们的社会确实存在巨婴的倾向。
无论对领导的无微不至,还是男女朋友间的嘘寒问暖,我们表达关心或者尊重的方式都像是对待孩子一样。
同样的,我们是否被别人关心疼爱的标准也在于是否被别人像对孩子一样对待,可以说
我们的文化里自身是享受甚至渴望他人能像对孩子一样关心自己的。
而同样的关心,如果用在美国人身上,他们会强烈抗议的 “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请保持距离!”。
这样的差别最终导致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
我们倾尽所有培养的孩子反而变成了缩着的人--人格上既不盛开,也不绽放。
常常到了成人的年纪,却还是孩子的判断力。同时,因为习惯了他律他治的环境,导致无论在公民意识上,还是在个人诚信上,都显得不如西方人有自律精神。在自身权利被侵犯时,多数人也不会像西方人那样懂得抗争,往往会选择与人为善,大事化小,息事宁人。

可以说,
我们培养孩子的守规矩,往往仅限于在自我圈子里的长幼尊卑秩序上,而并不在于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自律上。
在长辈熟人面前,我们乐意曲意逢迎,在陌生人面前,我们可以肆无忌惮。


或许一个法制文明诚信的中国得从淡化"孝道"与长幼尊卑之别,培养孩子独立人格,学会不分远近亲疏,平等地尊重周围每一个人开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