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lle出生以后,我就像世上所有的妈妈一样,又喜悦又累又好奇,每天心中充满着各种情绪和感悟。每当我看着Belle的小脸儿,总是忍不住好奇,她在想些什么呢?她还这么小,生命能够用天来计数,她眼中的世界又是什么样的呢?她总是深情地看着我,尤其是喝完奶以后,应该知道我是她妈妈对吧?
我在怀孕后期的时候读了美国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的书《宝宝也是哲学家》(The Philosophical Baby),觉得非常有意思。这本书在美国很火,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下,毕竟当家长这种高级实践,也需要联系些最新的理论嘛。
Dr. Gopnik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授,她的研究是近十五年来心理学和哲学最重要的发展之一。以前,人们总认为,小宝宝缺乏共情能力和道德知识,但Dr. Gopnik发现,婴儿比成年人更善于学习,充满了创造力,而且在很小的时候就拥有道德意识了。
这是她在TED的演讲,在TED官网了播放了280万次。
1
“婴儿的大脑比成人大脑联结程度更高”
以前我总觉得,人类的大脑发育就是不断建立神经细胞连接的过程。这本书中说,婴儿的大脑比成人大脑联结程度更高,更擅于想象和学习,充满了各种小“街道”。随着不断成长,一些街道发展成更快的“大马路”,而另一些不太常用的,就逐渐消失了,所以成人大脑效率变高,但可塑性却降低了。
啊,原来是这样。难怪成人可以很好的完成指令,而三岁的宝宝就连穿衣服这么简单的动作,也总是被各种想法中断。明白了这点,我想,以后小Belle大一点的时候,如果总是看东看西,而不能迅速的完成一个动作的话,我也不会着急,因为我明白,那是她那小脑袋里的神经细胞在不停地“探索街道”哪。
懂得多一点,真的可以升级我们的理念,改变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真好。
2
“孩子们喜欢玩假装游戏”
更有意思的是,大家都知道,小孩子们总是玩“角色扮演”的游戏,有时候还演得很认真,“如果你不让我的娃娃上桌的话,她会饿的,那我也不吃了!”好可爱吧,也是哭笑不得。
以前我总觉得,这是因为小孩子分不清想象和现实,全部混在一起过日子。这本书中说,小孩子,就是会玩“假装游戏”。有意思的是,通常我们给孩子买玩具,因为我们觉得他们爱玩过家家,但仔细一想会发现,是因为他们热爱假装,我们才会提供这些玩具,即使没有玩具,孩子们也会把生活中的任何物品想象成其他事物。
他们分得清想象和现实吗?Gopnik认为,分得清。认知科学家们发现,即使是两、三岁的孩子,也能很好地区分想象和现实。也就是说,孩子们知道他们在假装,比如柜子里的怪兽不是真的,只是他们“假装”地太过认真和投入,产生了比成人更强烈的情感体验,所以躲在被子里不肯出来,然后我们以为他们分不清而已。
原来是这样。我想,如果以后Belle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那我愿意走入她的想象,而不是生硬地拽她出来。
3
“孩子们除了假装游戏,很多孩子还有假想同伴”
更加神奇的是,除了假装游戏,很多孩子还有假想同伴。听起来有点古怪,事实上在不同文化中都很普遍,而且孩子们知道,这些伙伴是想象出来的。其实想想也没什么奇怪的,我到现在都愿意相信哈利波特是真的,去奥兰多哈利波特主题公园时还激动的要死。
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想象的世界和真实世界一样重要,在我们无聊的大人看来,他们是在玩游戏。所以,玩游戏对于孩子们来说,看起来不实用,实际上太重要。之前听陈默老师的课,她也说,对于小孩子,包括小学生,头等大事就是玩,如果家长天天逼着孩子做作业不让玩的话,他们怎么会乐意。先要玩好,玩的需求满足了,才会好好学,而且没有抵抗情绪。不然抵抗情绪太严重,作业更不会好好写,磨蹭那是一定的。
先分享到这吧。这本书还有很多有趣的内容,咱们慢慢写。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触就是,科学就是这样,新知识替代旧知识,升级着人们的认知。作为家长,还是得多学习,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了解自己的小孩,才能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让孩子成长为他们自己。
猜你喜欢:
* 点击文章左下角“阅读原文”,阅读往期精彩分享!
Deejo

在中美加三地摸爬滚打长大,英语汉语都是母语。职业生涯始于知名外企,跨界幼儿英语教育。愿和众妈妈一起,陪着娃,双语启蒙,趣闻分享,经验领悟,共同成长。
公众号 DrQueen
转载合作:微信 deejot (请标注“合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