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上班。
Sir得给你们来一记大招回血——
Sir想推荐一部又疑又禁的好作品,甚至连豆瓣都没条目,尤其适合爱听故事的人。
不卖关子,当当当当——
《紫禁城疑案》
你看,都把“禁”和“疑”写脸上(片名)了。
这是央视法制频道于2015年制作的一套纪录片,2季,10集。
取材于《明史》《内起居注》《神宗实录》《酌中志》《明宫史》《明世宗实录》《春冰室野乘》《清史稿》等史料,用电视剧拍摄手法,讲述明清史上的九大疑案。
它是Sir看过最引人入胜的纪录片之一。

开头就不同凡响——
像民间的说书人般,幽静的宫墙里,传来一阵急促的碎脚步声、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身影,匆匆掠过。
这场景看似小,但鲜活。
《紫禁城疑案》
(下称《紫禁城》)
就这么一点一点,
用无数自然的细节,把我们引到那些躲在历史角落的深宫疑案。
“紫禁城”这三个字就大有来头。
紫禁城的紫,取意自紫垣星,一颗永远在天正中的星星。
紫禁城是明清皇帝的办公室,是他们的家。
这是权力中心,也是寻常百姓半步不能踏进的禁区,它“动动脚国家都会抖一抖”,但它又近乎“一只苍蝇都飞不进”。
它决定了你的命运,但你又对它一无所知,于是,它成为了传奇的圣地。
传奇中的传奇,莫过于皇帝老婆的一场场战争
女人在紫禁城,是无权无势的,所以她们要活下去,活得好,只能争夺权力的庇护。
怎么争?
《紫禁城》给我们呈现了教科书级的宫斗。
清朝有皇后尊号的28人,但是只有3人是从皇后做到了皇太后。而且是母后皇太后,即新帝不是由她们亲生,作为先帝的皇后而尊为太后。玉享尊荣,却少有权柄。……可见正位中宫,其中的辛苦和艰难也是后人无法想象的。
——@阎崇年《大故宫》
一般的宫斗剧告诉我们,靠色。
其实不是。
“皇帝的信任和精神上的依赖,才是最大的保护伞。”
比起身体的差别,人与人之间智慧的差别,要大得多。

活在明朝万历年间的郑贵妃是这么做的。
她要特别。

要特别,就得敢冒险。
一次,她发现皇帝正入神地看风景。
她不动声色,悄悄地溜到皇上身后,然后,用一把纱扇,盖住皇上的眼睛,娇滴滴地问,“猜猜我是谁”。
什么是高级的撩,高级的撩,就是吊起别人的
好奇心

经此一役,皇帝对她有了印象,但好奇心天然易逝,怎么继续抓住皇上?
同理心

又一次,皇上听说,大太监冯宝给自己修了陵寝,规模甚至超越于他。
皇上当然不爽,自己堂堂一国之君,坟墓竟比太监小,他要修陵寝,还要比对方更大。
此提议一出,
遭到群臣当庭抗议——这是面子工程,皇上,万万不得啊。

皇上受制于群威,不得不放弃,但肚里肯定一窝火。
工作不顺,回家发牢骚啊。
皇上毕竟是皇上,他发牢骚,不会直接怼,他爱问。
他问皇后,这事,你怎么看?
皇后是老实人,老实人最遵守规矩,所以她说,臣妾不敢妄议朝政。
这样回答对吗?
太对了。
对得就像一句废话。
果然,撒不出气的皇上,拂袖而出。
看看人家郑贵妃是怎么回答的——臣妾觉得这事儿可以。
这胆大包天吧?
但她又补了一句——而且我啊,还想跟你一起“住”。
这话的机锋在哪呢——我知道这事不对,但我赞成的原因是,我太爱皇上你了。
你看,就这么一句话,就顺水推舟做了人情,又表明了心意。
皇上,怎能不喜?

图来自《甄嬛传》
这就是《紫禁城》的
它的疑,不是故弄玄虚的造疑,是扒开迷雾的解疑。

《紫禁城》的,同样如此。
凌迟,这种酷刑,想必毒饭们都听过。
很多人以为凌迟就是把你的肉,一块块割下来。
其实不是。
凌迟是有规矩的——犯人行刑前,先后要被撕去左右眼皮,然后身上的肉被一片片剌开。
剌完后,刀一卷,肉翻而不掉。
注意,是剌,不是割。

换句话说,刑后的犯人,就像刺猬一样。
刺猬:谁在@我

凌迟是极刑,一般是犯了十恶罪(为危及皇帝的行为专门设立的罪名),才遭此刑罚。
《紫禁城》披露了中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起义。
它发生在内宫,发起人是宫女。史称“壬寅宫变”。
当时,十多个宫女,趁着嘉靖帝熟睡,用仪仗上细料花绳搓成的大绳,打圈,勒住他的脖子。
被被子蒙脸,被绳子勒脖,四肢,又被人死死按住……眼看皇帝要死透。
衰就衰在有人怕了。
有个宫女突然胆怯,她临阵退缩,跑去给皇后告密。
阴谋败露,皇帝挽回性命。
他自然不会饶过这班“逆贼”,他毫无犹豫,16个宫女,连带2个嫔妃,全部凌迟。
这班女人为何如此胆大——是受人唆摆,还是为了江山易主,借机上位?
都不是。

真正的原因是,这皇帝,他爱家暴
稍有个不满就发火摔桌子,有一个皇后,本来坐那好好地喝下午茶,被他一拍桌子,吓得流产。
嘉靖帝在位期间,皇后换了四五个。要么就是被他废的,要么就是被他弄死的——
经常是如果皇后有一点 让他不开心的 不高兴的
然后他就把这个皇后给废掉
或者说呢 就把这个皇后的这个帽子衣服都扒光
然后就打 痛打
对老婆都这样,更何况对下人(宫女)了。
稍一犯错,就往死里打,据说当时宫里一千多宫女,被打死的有两三百人
谁禁得起这种家暴。
于是——就策划出了中国皇帝首次内院起火。
《紫禁城》的疑,是解疑,它的禁,其实也是解禁。
它更看重常理
比如,历史那些记录在案的皇宫大火,有一部分,就是宫里官员自己点火的。
为什么?
翰林院学士偷书卖钱,偷得太多,怕事迹败露,干脆放把火。
火烧书院,最多定个失职,扣工资,打屁股,偷书,那可是杀头大罪。
还比如,森严戒备的紫禁城,一天,出现一个小贩,卖白面馒头。
宫人和侍卫不好奇,不制止,相反,还跑到他摊上支持生意。
一卖就是一年半。
这小贩有什么背景?
你一定猜不到。
还还比如,历史上,成化帝极宠万贵妃。
宠到什么程度?万贵妃善妒,自己不能生育,就不允许宫里其他女人有孕
(皇上居然也默许)

但随着年龄渐长,眼看30岁“高龄,一个孩子都没,祖宗江山后继无人。
这时,他的血脉出现了。

这个儿子是如何在管天管地管生育的万贵妃魔爪下诞生并生存的,Sir相信,答案绝对让你惊掉下巴……
这样的意外、反转,在《紫禁城疑案》中,比比皆是。
但它又不是添油加醋,瞎编乱造。
相反,尽可能地贴近事实。
它洞见了阴谋家看不穿人心,史学家看不到温情,它用事实告诉我们,真正的戏剧,是去除为了刺激而刺激的套路,你只要细心、耐心地呈现出生活里的琐碎,历史里的尘埃,已足以让你感受到一个人、一群人身上触目惊心的重量。
这也是Sir推荐《紫禁城》的原因。
对于历史,它不粉饰,不虚构,甚至,它也承认它只是一部分历史。
它想做认识历史的桥梁。
而这座桥梁,通向我们的今天。
坦白讲,在今天,严谨的历史题材,在中国影视作品,并不受欢迎。
我们更喜欢那些“呈现现实”的——比如《欢乐颂》,追捧那些“摆脱现实”的——比如《三生三世》《择天记》……
娱乐,不是家长里短,乱哄哄的闲言碎语;就是双脚离地,动不动“又过了几万年”,“我要逆天改命”的奇思意淫。
娱乐更像是一种热火朝天的发泄。
发泄爽嘛?
当然爽。
但发泄后随之而至的是什么?
——空虚。
这也是《紫禁城》这些“干货娱乐”值得我们驻足的原因。
说到这,Sir想起了贝托鲁奇的《末代皇帝》。
谈到拍这部电影的“历史”,贝托鲁奇发现——
我第一次去影片的主要拍摄地紫禁城时,放眼过去,到处是人脸……漫步在皇宫的每个角落,寻找昔日帝王的气息。
他还发现(大意)——这些游客身上,带着一种事不关己的神态,就像在游览一个“著名”景点,他们好像忘了,发生在这个地方上的故事,是如何影响他们的父辈乃至今天。
就像影片中的这一幕——
这太黑色幽默了。
我们理直气壮地把历史拦在门外,把过去当作一纸枯黄。
而一个外国人,却比我们更在意——
寻找中华民族的朴素真相,以及今天中国人何为中国人的现实逻辑。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想看的,来毒舌电影APP,点击右上角“搜索”,输入“紫禁城疑案”。(点击阅读原文即可下载APP)
编辑助理:莫妮卡住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