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满冰点时评329
最近网上有一段短视频让人肃然起敬,一个普通的清晨,一座普通的小学,许多学生正在向学校的教学楼飞跑。这时校园的广播里奏响了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就在那一瞬间,所有奔跑着的学生停止了奔跑的脚步,立定在原地,对着国旗的方向,一动不动,直到广播里奏完国歌,他们又开始向教学楼奔跑而去。虽然这只是一段短视频,却让观看者的内心受到巨大的震撼,他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生代接班人,他们对国歌和国旗的那种发自内心的自觉的崇敬心理让我们这些年近六旬的人心生愧疚。
5月25日,发生了一件令国人感到不快的事,在中国青年棋手柯洁与阿尔法狗举行的人机围棋大赛第二局比赛结束后的记者会上,一位央视旗下中国国际电视台的中国记者忽然用英文向柯洁提问,柯洁不解,问:“他是中国记者还是外国记者?怎么讲外语?我觉得如果你是中国人的话,就要像中国人一样向我提问题。”也许那位中国记者只是习惯性的使用了他作为国际电视台经常使用的工作语言,但当你在中国的土地上,在向一位中国人采访的时候,就应该自然而然地转换自己的语言,因为你是在自己的国土上,是在与自己的同胞讲话,不要“反认它乡是故乡。”不要反认别族的语言为自己的母语,这应该是每个中国人所应该养成的习惯,所应该知道的常识。
现在的中国人经常会发生这种“反认它乡是故乡”的事情,比如最近受到广大网民批评的中国留学生杨舒平在马里兰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她以她的家乡昆明污染严重,不戴口罩就会生病的虚假事实对外国人宣传中国存在的问题,贬低和污辱中国的形象,以此表达自己向往西方生活的政治观点。这就不仅仅是没有养成爱国的习惯,而是站在了自己祖国的对立面,抵毁和丑化自己的国家。中国人有一句老话叫:子不嫌母丑,可我们有些人一到了外国,就忘记了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人,在中国发了财,跑到国外去混个绿卡或外国国籍,然后又回国来赚钱,还边赚钱过骂自己的国家。
最近一部爱国题材的印度电影在中国火了,获得了极高的票房,中国人赞不绝口。当自己的女儿吉塔在英联邦运动会上获得摔跤冠军时,被印度人称为“印度的良心”的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饰演的马哈维亚激动得热泪盈眶,一部印度的爱国片竟然在中国引起了轰动,是不是值得我们反思?除了《上甘岭》中的插曲《歌唱祖国》还能引起我们的爱国情怀,最近这些年还有哪一部影视剧能让我们热泪盈眶?还能引发我们的自豪感和骄傲感?
爱国到底要不要养成习惯?到底要不要融进我们的血液里?我发现,当下的许多国人的祖国意识越来越淡薄,对国歌国旗缺乏足够的敬意,比如当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取得冠军、奏国歌、升国旗时,电视机前的我们没有习惯性的起立,对国旗行注目礼,没有跟着运动员一起唱国歌。召开重要会议需要唱国歌时,我们只是站在那里听国歌而不是自己高唱,站在主席台上的领导许多都不唱国歌,或记不住国歌的歌词,我们的单位、机构、企业没有在每周一升国旗的习惯,别说重大节日,就是在国庆日,我们的街道上,国家机关的门口,居民生活区里,也是很少看见国旗飘扬。
爱自己的祖国,应该是我们每个国人的自觉行为,是从小就融化到我们血液中的自觉意识。可现在我们国家只要发生一点事情,就立刻会有人在网上大做文章抹黑我们国家,有些人已经习惯性的站在西方的立场上反对自己的国家,只要中国人感到自豪的事情,他们一定会予以反驳和丑化,比如我们制造出了C919大飞机,他们会说中国只是拼了一个壳子,大部分都是国外制造的部件。比如说中国建成了首艘国产航母,他们会说,别吹了,中国的航母比美国的福特号航母差了几个档次。比如说,中国国民总产值超过了日本,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他们立刻会说,中国的科技水平比日本还差得远呢,总之无论我们国家有多么重大的成就,他们都会打击你的自豪感,让你对自己的国家失去信心。
我们现在不仅很难听到人们讲爱国,而且只要一讲爱国,就会被人嘲笑诟病,认为你有神经病,本来是人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却变成了一种稀罕事,这是当下中国的一大悲哀。难道美国人不爱国?英国人不爱国?俄罗斯人不爱国?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你在外国人面前的尊严?从前日本的经济总量是中国的八倍,现在日本的经济总量不到中国的50%,中国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而且还在以极快的速度将日本抛在身后,可就是有人要去美化日本,丑化中国。
如果我们有机会站在国外的讲台上介绍自己的祖国,千万不要像杨舒平一样丑化自己的祖国,不要像那个中国电视台的记者一样用外族的语言采取自己的同胞,因为你是一个中国人,你的血管里流淌着的是华夏民族的血液。
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那个视频短片中的那一群中国小学生,他们对自己国家的国歌、国旗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的热爱和敬意,这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未来仍然是充满希望的,仍然是无限美好的。
期待大家关注李光满冰点时评”公众号。
李光满微信号:ligm479210127,实名可添加好友。)
长按二维码,关注"李光满冰点时评"公众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