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关注“行之美国”
公号简介:爸爸真棒(babazhenbang):清华爸+复旦妈的原创教育平台
公号ID:babazhenbang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虽然在内心深处知道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却常常不由自主地去压抑他们的天性?
我想来想去,突然发现,其实我们自己被关进了一个“圈圈”里。
比如我的两个孩子,老大哥哥是典型的理科生思维,喜欢新鲜玩意儿,对机械和数学着迷,但是做事情丢三落四,讨厌专注于细节;
老二妹妹富有想象力,表达能力很强,对细节观察入微,她有耐心坐下来,解决十分枯燥的难题。她对数学历史地理,完全没有任何兴趣。
可是,作为他们的妈妈,我却总是在儿子高高兴兴地用树枝、石头和沙子搭建高楼大厦,在他凝神静气观察施工队打夯的时候,不耐烦地把他拉去做抄写单词和句子的作业;
又总在女儿专心画画和编故事的时候,拉她去做稀奇古怪的数学题。
有一天,天气晴好,我看着他们穿着旱冰鞋,在院子里滑旱冰,一边滑,还一边揪几根草,编一个小玩意儿,拿几片木片,搭一个小东西……多美好的场景啊,可是看了只有半小时,我心里就无端地开始焦虑了起来:“也不知道他们作业写完了没有?”
哎,我真是一个扫兴的妈妈。
“名校情结”的那个圈圈
这个“圈圈”的神奇之处,首先,是
它有一个简单而固定的范围:
语文、英语、数学……
再有一个神奇之处,是它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90分以上是A,80分以上是B……
然后,它还有一个参照系:
你如果能PK掉90%的同龄孩子,如果你能考试考到Top10%,你就能申请到怎样的大学……
最后,它还有标准答案
所有的家长都知道,如果你的孩子智商还够用,只要认真努力地刷题刷题再刷题,就一定能获得明显的“进步”。
这种刷题的趋势,在典型的中式教育里,俯拾皆是。
这种“靠刷题就能进步”的诱惑,就像拥有致命诱惑的毒品一样,有毒,却让你忍不住逼着孩子一尝再尝。
身处这个圈子,每一个家长充满了竞争的焦虑,但其实也能获得一种奇妙的但是虚幻的“安全感”——
我只要让孩子做熟了这些习题,我只要让孩子考到了95分,我只要让孩子去上奥数补习班……他就能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买到好房子,迈入成功者的阶层……
而其他那些通往成功的道路呢?比如,我儿子靠搭积木爱上了设计,最后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建筑师……我女儿喜欢画画所以成为了著名的插图画家……
谁试过呢?你试过吗?希望太渺茫了,我们可不敢冒这个风险。
我的朋友说过这样一句话,一直被我奉为经典。他说:“我们这一代焦虑的家长,当初能够从各个不同阶层进入所谓的‘中产阶层’,其实就是从: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这样一条路走过来的。说到底,我们没有见过,也不知道还有其他的路可以走。”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也不由自主地想给孩子安排同样一条道路的根本原因,我们的这个圈圈就是所谓的“名校情结”。
“名校”真的等于成功么?
多父母的“名校情结”来自这样一个信念:进入
精英大学,对成功至关重要。
那么,如果数据告诉你,这两者的联系其实并没那么紧密呢?
美国一项研究调查了4512名在世界500强企业任职的高管和CEO,目的是了解他们是否加入了所谓的“精英大学”,接受过精英教育。
结果显示,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人获得了精英大学的本科文凭。
而另外三分之二,并没有接受过精英教育。
数学家Stacy Dale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家Alan Krueger曾经做过一项有趣的研究——
研究者追踪了两组学生,一组在1970年代进入大学,而另外一组在1990年代进入大学。
研究人员想要知道:进入“精英大学”的学生,在他们到了30岁、40岁和50岁的时候,收入是不是会超过那些虽然得到了相同的SAT成绩,但却因为各种原因被精英大学拒之门外的同龄人。
对于这个问题,最简单的答案是:不。
或者,用专家的语言说,是:成绩一样但是没进过精英大学的孩子,收入没有一点儿区别。
这样的研究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对许多学生来说,在他们18岁的时候,“你是谁”要远远比“你去了哪”要重要。
如果你只是在汗流浃背地为自己的择校担忧焦虑的话,你的注意力放错了方向。
那些名校里的“优秀绵羊”
最近在精读一本书,William Deresiewicz的《优秀的绵羊:失当的美国精英教育以及如何拥有富于意义的人生》(Excellent Sheep: The Miseducation of the American Elite and the Way to a Meaningful Life)。
在书中,作者对当下的所谓“精英教育”进行了深入思考,在作者看来,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阻挡了精英的产生——
>>>首先是“空心”和焦虑。
基础教育步步为营,老师和父母几乎是手把手地将孩子引入大学的殿堂。可是一旦进入大学,步入社会,每个人必须学会自己做出决定,这让他们手足无措。
根据美国心理学会的统计,差不多有一半的美国大学生“感到没有希望”,近三分之一的孩子感到“非常压抑”。
>>>第二是“为学术牺牲一切”。
一名从斯坦福转学出来的学生说:“我亲眼见到自己的同龄人为了学业牺牲了健康、社交、探索的机会和课外活动,而这些对发展健康的灵魂是如此重要。”
而从耶鲁毕业的一位学生直言“学业太忙,没时间社交。”
>>>第三是“害怕不同”。
《优秀绵羊》的作者在书中写到:在耶鲁,我继续看到类似的景象——每个人都看上去很正常,每个人看上去都是一样的。没有嬉皮士,没有朋克,没有“艺术家范儿”和潮人……科学怪人看上去没有那么怪,时尚的孩子穿着低调优雅……每个人看上去都好像随时准备好了接受采访一样。
“你还年轻啊!”我想对他们说,“为什么不尝试着做自己呢?”
在作者看来,许多从“精英学校”毕业的孩子,最后就像优秀的绵羊,害怕变得不同,缩在一起取暖,拒绝接受挑战,以致彷徨失措、一事无成。
>>>最后是“过度自负”。
因为整个社会的价值观都在鼓吹“精英大学毕业的孩子就是精英”。一些从精英学校毕业的孩子认为,如果一份工作不能提供10万美元一年的收入,那么这份工作就根本不值得去做。
另一些聪明的孩子把自己比喻成“干细胞”——既然我们那么出色,就像“干细胞”那样,既能变化成“血液细胞”,也能变化成“肌肉细胞”、“骨骼细胞”,那我们又为什么要早早专注于一个领域呢?
时代变了,我们的思路真的该变了
Sun的创始人,顶级投资机构Khosla Ventures创始人VinodKhosla在一次演讲中说:“过去三年里,我见过三家汽车公司的CEO,我说,我不急着造更好的汽车。十年后,大众或者丰田会变成金融实体而非汽车制造公司,汽车行业最终会消失。从现在开始十年之后,汽车行业会消失一半以上。”
“另外,如果我想15或20年以后成为一个好医生,我不会去医学院,我会去学数学。我们现在学习的关于医学的东西,15年后都会被淘汰。”
“你可以选择医学去学习,也可以选择在‘边缘’学习,在边缘学习的失败几率更高,但随之而来的成功,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不管你相不相信Khosla的预测,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未来世界的变化将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而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成功地适应未来,把他们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其重要性,一定远远超越“让他们考出多么高的分”。
而我们都该知道,因为机械式的工作,重复式的劳动肯定会越来越多地被机器所取代,靠像刷题培养出来的“人才”,前进的路肯定会越走越窄,那么拥有独特的个性,反而会让我们的孩子在未来更安全。
敢让孩子做“自己”
最后,讲一个“励志故事”:美国宇航局最近出了一位“大神”,他名叫Robert,在NASA负责的是激光研究工作。
在NASA的近13年时间里,Robert工作成绩不错,收入也很好。
然而,突然有一天,Robert表示“劳资不干了!”
他说别人羡慕的工作只是他养家糊口做着玩玩儿的。
与其研究激光,他的人生追求其实是——折纸!
Robert说,他工作就是为了攒钱的,现在钱攒够了,是时候追逐自己的梦想了。于是他果断辞职。开始研究折纸。我们可以一起来看看他的折纸作品——
当然,你也许会说:折纸虽说看上去很美,可也总不过是一件百无一用的“小孩子玩意儿”吧?
所以,你会以为,Robert从此就清贫和“堕落”下去了吗?并没有。
有一次,NASA想给卫星配上太阳能板,但是往太空“运货”,对物品的体积和重量都有严格要求。而太阳能板这种东西,注定小不了。
绝望之余,他们想到了Robert,而Robert,也真用自己的手艺,设计出了一款可以最大限度折叠的太阳能板。
后来,又有汽车厂商找上门来,请他设计安全气囊……Robert本来只是追求自己的真爱和梦想,却一不小心名利双收。 
这个励志故事的前传是,Robert6岁开始专注于折纸,十几岁自己设计折纸的图形,大学时候靠着折纸减压,还加入了美国一个折纸大神的团队,里面各路高学历折纸爱好者,大家在一起设计不同的造型。
他对折纸喜欢到什么程度呢?一旦开始折纸,Robert其他事儿根本就不想干!
从Robert的故事,给我们的一个启发就是,成功的路有100条,如果你在每一条路上都只用一点点力气,那你就会泯然众人;
但是你如果肯在自己最喜欢和最擅长的一条路上花费100%的努力,那你只要做到排名靠前的10%,也许你就赢了。
专注于自己喜爱的,专注于自己擅长的。哪怕再平凡的领域,也能开出鲜艳的花朵来。
美中高等教育学会
宗旨
是在北美地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教育类非营利组织,是在纽约州注册并被美国国税局批准的501(c)(3)非营利与社会公益慈善组织,在美国相关法律下享受运营便利和税收优惠。它由中美两国顶尖名校校友以及专业人士、教授发起,旨在打破信息不对称不透明,为准留学生、家长以及在美留学生提供真实信息与对接高质资源,致力于帮助留学生适应美国高等教育环境、传递真实的留学生形象和声音。
美中高等教育学会同时对接政府、知名企业、美国高校核心资源,扩展线上宣传线下活动独特渠道,着重打造留学人员创新创业项目与人才培养基地,多途径帮助国内企业政府在美招聘、吸引国际顶尖人才回国工作;为留学人员当地就业或回国创新创业、培养青年领袖提供便利条件。美中高等教育学会从申学到求职全方位服务留美人员,广泛促进中美教育和人文的交流。
美中高等教育学会(行之)
110 Wall Street,New York, NY 10005
Chinese-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
www.CAHEI.org
www.xingzhi.org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