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又到了母亲节,各个商家也借此机会在网络平台展开了一场营销攻势。估计大家的朋友圈也被各种感恩母爱的言论攻陷,人人好像都陷入了一种集体情绪渲染下的自我感动里,无法自拔。但作为节日主体的母亲,却很少替自己代言。身为母亲,她最期待的是什么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回答。但有一条,必然是每个母亲都认同的:希望孩子的爸爸,也能担起家庭教育的重任。
记得不久前看到一个视频,讲述了一个关于原生家庭,一位“大男子主义”父亲反思的短片。这位父亲去已经出嫁的女儿家里探望。女儿一回家便照顾孩子,辅导孩子写作业,还抽空收拾房间。还没来得及和女儿说上话,女儿的手机响起了,是关于工作上的事情。
这时候孩子吵着说饿了要她做饭,她只好一边接电话谈工作,一边做家务和做饭。父亲看着在一旁悠闲的看着电视的女婿,又看看忙得不可开交的女儿,感到很不好受。他在这一刻才知道了自己在以前做了一个多么糟糕的榜样。
他在视频的最后留下了一封信,信上写了一段内心独白,父亲感到万分抱歉,因为这些事情全部都要女儿一个人自己去做,这不单单是女儿一个人的工作,也是她丈夫的工作。但是他没有立场去阻止,因为他也从来没有帮她母亲照顾孩子,也没有做过家务。
所以他女儿看到了,学到了,他相信女儿的丈夫也是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学来了这种模式。“我为他的父亲感到抱歉,为你的父亲感到抱歉,为那些做了不好榜样的父亲感到抱歉。”父亲在信的最后说,“我会努力去帮你的母亲做家务,虽然我可能不会做得很好,但是我至少可以帮她洗洗衣服。”
在多数人的传统观念里,一个志向远大的男人就应该在社会上打拼自己的事业,而家里的事情应该全部交给女人去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经发布了《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其中一个问题调查是:如果你有心事和烦恼招谁诉说呢?中国高中生把父亲放在五位之后
显然中国普遍存在父教缺失的现象,父亲在许多孩子印象中都是上班出差忙碌的身影。这时候可能很多男性会站出来说,男女社会分工本来就不同。作为男人,挣钱养家天经地义,只要挣了钱回来,就尽到了照顾家庭的责任。而女人,本来情感就更丰富,也更加友善,且善于表达情感,所以她们更适合照顾儿童和老人。
记得之前《爸爸去哪儿》节目热播的时候,网上有一段评论,说许多妈妈独自带着年幼的孩子在家中看电视上的爸爸如何带孩子,而自己的丈夫也许还在单位加班,也许在外应酬,也许只是带在卧室里打游戏、玩电脑,而她们的孩子依然延续着没有父亲陪伴的故事。大家笑着讨论爸爸面对孩子哭闹时手足无措的同时,也注意到了父爱的缺失。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爸爸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大多数爸爸与孩子仍然互动不足,缺乏有效的沟通。美国调查报告指出,人的发展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亲密性,如慈爱、沟通、合作;另一个是独立性,如承担责任、坚强勇敢等等。两种特质是相辅相成的,母亲在培养孩子亲密性方面具有天然优势,父亲在培养孩子独立方面也有很大的优势。
父亲常常扮演一个权威的榜样角色,父亲可以对孩子进行规则教育和必要监督。每个爸妈都是当了父母,才开始学做父母的。没有哪个母亲生下来就会做母亲,就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其实在某些方面,父亲比妈妈更能胜任教育的角色。
一起运动
爸爸往往更热衷于体育运动,陪孩子打球,跑步,骑车,看球赛等等。在这些互动过程中,不仅能帮助孩子增强身体素质,也能增近孩子和爸爸之前的关系。不过做爸爸的千万记得要有耐心,在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多鼓励他,而不要总是要求孩子争第一。
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
做妈妈的由于细心的特点,往往更会不由自主的担心孩子的安全,有过度保护的倾向。而爸爸通常能够接受孩子接受适度的锻炼,就算孩子受到一点小伤,也不会大惊小怪。所以爸爸可以带孩子做一些活动量大的活动,如踢球、游泳、攀爬等等。这样孩子经历不同的环境和历练,在面对新环境时的焦虑感更低。同时,爸爸更强壮,反应更敏捷,也能更好的为孩子提供安全性高的冒险环境。
照顾家庭
爸爸对待妈妈的方式,孩子往往都会看在眼里,有样学样。向我在文章开头提到的故事,儿子学爸爸在家里当小皇帝,女儿学妈妈自己一个人辛苦的承担全部家务。爸爸要带头分担家务,这样孩子也会懂得孝顺,帮妈妈分担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
夫妻间和睦,小孩子也会更有安全感,在温馨的气氛中快乐成长。美国《Parents》杂志提醒,爸爸若能自幼儿时期就让孩子自然和异性孩子玩耍、相处,以及从小带着儿子做家事、教儿子做饭,或教女儿帮脚踏车轮胎打气,除了能让孩子更有生活能力,也能减少孩子对两性的刻板印象
讲道理
妈妈与孩子交流更多的是生活上的事情,而父亲更像一个榜样,可以把自己觉得实用的工作方法传授给孩子。在孩子做错事时,耐心的讲道理。教会孩子如何理性思考,承担责任。
建立与孩子专属不变的连接
有孩子认为,爸爸需要和孩子建立至少一个“不论发生什么事都不会改变”的仪式或默契,譬如:固定睡前聊天、每天带孩子去上学、切水果给孩子吃等等,不管阴晴圆缺,不管跟孩子有过多么激烈的争执,或孩子做了什么错事,爸爸仍会持续这项仪式。即使误会或冲突一时半晌解不开,孩子心底仍会确认与感受到爸爸不变的爱。这样当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摇摆不定时,能够想起父亲的期望和爱护,选择更好的路。
所以妈妈们别再为逃避教育责任的爸爸找借口,而爸爸们也别再认为教育孩子和自己无关。再好的母亲也不能代替父亲,再好的父亲也不能代替母亲,父母携手共育希望才是教子成功最可靠的保障。
 * 往期文章(点击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