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学龄阶段的教育中,最受重视的科目有哪些呢?有人说是数学,有人说是物理、化学,而对于将来想要出国的学生而言,又可能是英语。然而无论是数理化还是外语,却极少有人重视语文学习,甚至觉得会说中国话怎么会学不好语文呢?

事实真的如此吗?语文对于母语学习者来说真的如此鸡肋吗?语文,而非英语,又凭什么被当作是出国前最重要的必修课呢?
学好语文到底有多重要
在现阶段国内的教育体制下,由于语文具有的母语特殊性,相较于其他科目,应试教育所留下的痕迹最小,人文性也相对最强。而同为语言学习的英语,则受到了较多标准化考试的影响,语言学习本身的意义早已大打折扣,转而被过度工具化
语文或者说语言学习的核心,实际上就是阅读与理解。而这两项技能又是其他科目学习的基础,帮助你更好地明白书本内容和题目的意思,用一句老生常谈的话就是,“更好地揣摩和理解出题人的意图”。 

对于将来要出国的同学,学好母语更是学习英语、了解西方文化的前提和基础。语言学习本身就是相同的,尽管汉语与英语的语音、语法等都大相径庭,但语言学习从本质上来讲是相通的,都是一个需要大量输入的长期积累的过程,而非短期集中突击所能及。
而要想学好语言,就绝不能将自己拘泥于文法,而是应该将语言看作一个整体,对语言和它所表达的内容进行综合理解(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在对语境的熟悉与欣赏中,体会语言的独特魅力。
这需要朝夕的阅读积累,不是几篇完型填空,几道单项选择的高准确率就能等同于语言能力的高水准。

此外,语文的学习不仅是为了外语学习打下基础、找准方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对母语和中国文化的充分理解与融会贯通。
出国念书的孩子,往往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只有在对本国文化精髓的认知与文化身份的认同的基础上,才能更加客观和辨证地吸纳外来文化的精髓,而不是被突如其来的文化差异所冲昏了头脑。
那么要想学好语文,并且将之推及英语学习,又该怎么做呢?
想学好语文要怎么做
1.阅读
阅读是理解的前提,更是语言产出的基础。在阅读类型的选择上,虽说应该不拘泥于形式,饱览群书,但我认为对于语言学习和思维锻炼而言,有三种形式的文章最有利:诗歌、散文和论说文。
诗歌是形式美、音律美、意义美,“三美”高度凝结的瑰宝。寥寥数笔便能传递出无穷的意象,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哪怕不能完全参透诗歌的丰富内涵,也有利于提高语言欣赏水平。

散文的美则体现在其华丽的辞藻与充沛细腻的情感,让人感叹语言文字的绚丽多彩。
论说文在文学性上,虽远不及诗歌散文,但其精华则凝聚在其逻辑和思想与严谨的遣词造句之间的相互交织,是锻炼逻辑思维与提升理解能力的不二选择。
2.写作
输入的最终目的是更进一步的输出,将阅读中所汲取到的知识进行综合处理,融合自己的思考后形成全新的产物。

与高质量要求的阅读不同,写作的形式可以是日记、书信、小说、散文、诗歌,甚至是发布在社交网络的动态,都是锻炼写作能力的好机会。
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与经验累积的过程,但必须建立在高水准的阅读输入上,因为一个以网络小说为日常读物的人,很难写出逻辑严密的论说文,抑或文采斐然的抒情文;但一个饱读诗书的人则具备雅俗共赏的创作实力与能力。
语言学习永远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对母语和本族文化永不停滞地探索与鉴赏,是走出国门和外语学习的根基,更是每个中国人作为汉文化传人的责任与荣光。 

 * 往期文章(点击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