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波士顿Bean”订阅!
大会现场坐满观众
          4月29日上午,一年一度的哈佛中国教育论坛在哈佛教育学院开幕。为期两天的论坛主题为“机遇与创新—多元化的中国教育实践”,超过50位来自国内外的知名学者、教育实践者、政策制定者作为嘉宾,对教育体制改革、教育科技与大数据、STEAM教育、农村教育、公民教育与儿童早期教育等主题进行讨论来自美国高校对中国教育感兴趣的学生学者,以及来自中国国内的学者、教育实践者近250人参加。
            大会第一位主讲者是李一诺女士,她介绍了自己创办的民办学校一土学校。她直言在教育领域毫无专业经验,仅仅是3个孩子的妈妈。李一诺曾经在美国读书、工作与生活,对于这个日趋全球化的世界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眼看到国内国内中小学存在的一些现状——焦虑的家长、压力大的教师、不合理的教育系统管理制度、严重发展失衡导致教育不公现象,令她下定决心要创业,探索科学和个性化的教育。她建立团队,招募了技术人员、有经验的教师和专业管理人员,借鉴美国先进经验,科学合理地重新设计学校课程、日程和管理制度,建立了全新的教育生态体系和社区,现在的一土学校入学申请者众。
            中国教育部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博士介绍,最近15年来,中国的教育改革大环境已经得到改善,四方面的理念支持教育创新:选择是基本的教育权利;多元化是活力的源泉;所有儿童权利和机会平等;民办学校是增进公共利益的伙伴。他代表官方表达了对民间教育创新的支持。
      哈佛教育学院副院长、前麻州教育厅厅长芮伟尔教授(Paul Reville)有长期研究教育系统改革的经验,他对于中国实践者的建议是:先确定教育的目标,即希望年轻人受教育后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另外要从经济角度考虑教育系统是否科学可持续。芮伟尔教授说,“比如美国的目标就是让年轻人接受教育以后有能力找一份合适的工作,能够自力更生,并且能持续学习,有能力解决未来遇到的新问题。”
            慕名前来听讲的教育专业学生苏格娜告诉记者,由于自己在美国接受教育,对于中国国内情况不够了解,因此希望了解国内的实践先行者、政策制定者和学界等多方面不同的声音,跟进中国教育的发展,以便日后发挥自己所学,回馈中国教育事业。
哈佛中国教育论坛成立于2010年,是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学生组织,旨在连接和帮助教育实践者、学者、政策制定者以及各界人士,促进与中国教育相关的讨论并支持教育实践。目前论坛有海内外会员逾千人,办有会刊一份,并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平台开展例常活动。
 (从左到右) 芮伟尔教授、李一诺、王烽和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秦玉友一起讨论教育改革话题
波士顿Bean
投稿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微信号:BostonBean
版权归【波士顿Bean】和《侨报》所有,转载请注明:【波士顿Bean】《侨报》波士顿唯一认证原创公共微信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