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什么样的公司是通往成功的快车道?如何选择跳槽的时机?怎样才能从思想到行动都更像一个 VP?怎样寻找 mentor 来帮助自己?又如何权衡知识广博和术业有专攻? 且听嘉宾如何用骑马论、Look two levels up、和 “T” 型论为大家解答。
上周日 (4月9日),“对话硅谷华人高管”再进行,应 Leap.ai CEO Richard Liu 邀请,知名华人高管徐玲,金琪和王金林【嘉宾介绍】为大家就职场中最感兴趣的话题献上了精彩纷呈的分享!下面我们就为大家送上本期活动的精华总结。
从左到右分别为嘉宾徐玲,金琪,王金林,主持人 Richard。
Elizabeth 讲到 “look two levels up”,Leap.ai 办的活动正是把我们仰望 n levels up 的大牛请来,给我们提供更高更广的视角,我们有幸从他/她们走过的路里学习那些沉淀下来的智慧。-- Siying
An event that can possibly save you years in terms of career growth. -- Lucas
每一期讲座提供很多参考的例子或者方法论,现在或者理解不够透彻,但当有一天自己真正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这些学到的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你的行为和决定。-- Leikai
本期精华总结大纲
- 如何选对适合自己的工作 Company & Job Selection
- 职场快速发展的策略 Career Strategy
- 沟通的技巧和提高 Communications
- 从印度群体学习到的优点 Learn from Indians
- 创投经验分享 Startup & Investment
1
如何选对适合自己的工作
无论是职场新人还是老兵,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如何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公司和项目。金琪给大家的建议是认真考虑 Pre - IPO 的公司,并给出了一系列理由:一是该公司一定在 growth industry,不会出太多问题;第二,里面的人都积极向上;第三,公司上市后很多人卖了股票走了,留下很多空位,你就有升职的机会;最后,IPO 上市后会公司会变得很有名气,为你以后去下一个公司也好。最怕的是刚毕业,走了三个创业公司,听都没听说过,即便你是 MIT 毕业的,如果这些公司都失败了,再想去大公司,别人就会纳闷这个人怎么回事,可能会失去一些机会。
对于在一个职位上做得很顺了,在想要不要换工作的朋友,金琪的总结是,当你做的顺的时候,可能不仅仅因为你的技术或能力足够好了,有可能是周围环境特别适合你,千万不要一时得意忘形。就像你骑马跑得很快,可能有三个原因:第一,有可能是很宽敞,没有那么多障碍;第二,是很好,配合你;第三,才是的骑马技术。如果你断然觉得是因为你技术好,其实你很可能太自以为是了。
那什么时候该换工作呢?如果你在一个职位上做了三四年后,升职还是升不上去,就该考虑是不是要换了:第一,你这个行业和公司趋势怎么样。这个是最首位,如果行业或者公司走下坡路了,恐怕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第二,公司的人或者上级,大家相处起来比较困难,也要考虑这是不是正确的团队,就好比是骑马不快时得考虑要不要换一匹马。事情没做好,咱们中国人喜欢先怪自己,其实也可能是外界原因。职场成功的人很多都是在正确的时候换到了合适的公司和项目。
2
职场快速发展的策略
1
Look two levels up
大家都知道 being strategic 是 leadership 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真正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表现得更 strategic?Elizabeth 给大家的建议是 always look two levels up。比如,Elizabeth 作为 SVP,她的老板是公司 CEO,她就会去关注 CEO 的上一层 Chairman 在想什么。当你站在老板的老板的立场上去行事,你就会考虑得更全面,让别人觉得你料事更像一 Director 或 VP,大大地增加提升的可能性。其实在大公司,上级在决定该提升哪一个人的时候,通常大家讨论的是这个人思考、说话、做事像不像上一级的。你的老板往往会强力为你争取,但你老板的老板,还有你老板的同级对你的支持也很重要。如果你只关注你老板的事,结果有可能让他的同级觉得你视野不够开阔,没有足够的 strategic thinking,而影响你提升的机会。
2
Do better, look better, connect better
Elizabeth 最近看的一本书《Rise》特别推荐 Do better, look better, connect better。第一点 do better 咱们中国人做得都很好,但是 look better 和 conncet better 是我们应努力提高的地方。
关于 do better,金林也指导大家更好地去了解自己的 Strength 和 Skill,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得更深。根据“木桶理论”,一个企业有多强是由这个企业最弱的一环决定的。如果产品不行,销售市场再好,也没用;反过来道理也一样。对于个人来说,嘉宾引申为 T 理论,T 的一横代表你的知识面,一竖代表你的专业能力。大家需要着重思考的就是你这一竖在什么地方。公司招员工,是做一个专门的职位,一定要有一定的专长。如果自己只是 T 上面的一横很长,但每一竖都很短,换句话说就是你每一件事都只能做得很一般,这样的人老板根本没法用。具体操作,建议大家经常做 personal reflection,也可以通过 personality test 来认识自我的强弱项。在搭建很扎实的专业能力之后,也该扩展自己知识面,多读多看多想。Be a life-long learner。
Look better 不是只说要 dress better,而是 how can you present your work,你做的事看起来很 strategic。比如在工作中遇到到困难,即便你不能立马解决问题,要给人信心 “you are 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另外,你做的东西和成果也要 look better,比如写一个 whitepaper 去包装一下自己的产品,这样 Marketing 和 Sales 也能用到。为自己树立不仅会做,又会有效宣传的形象。
Connect better 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嘉宾博士毕业后刚一年多就在 IBM 拿到 manager 职位的原因。96年毕业后加入 IBM时,在一次活动上,赵小兰(现任美国交通部部长)说,咱们华人必须团结,应该在 IBM 搞一个 Asian America Network,Jospehine Cheng 是 executive sponsor, 但她很忙,需要人帮忙。Elizabeth 就很主动的说我来,自愿地参与进去。过程中也与 Josephine 建立了很好的关系。一年多过去,有一天她的电话说有一个 manager 职位要不要尝试一下。后来Elizabeth 才知道,是 Josephine 在背后默默地推荐了她。
我们中国人很实干,一个顶五个。但如果你把99%的时间都用来 do better,就没有时间用来 look better 和 connect better,得分可能就要不及格了。如果你觉得自己做了很多事但老板就是不提拔你,再好好看看这一句话吧。对的,再看看。
金琪嘉宾对 Connection 这一点也补充道,华人喜欢和组内的同事打得火热,但一个调查显示过,真正对你的职场有帮助的人,给你一些新职位的介绍和提拔的,是和你在很早之前有过 trust,但是和你不在同一个环境的人,因为在不同环境,他才可以看到更多的机会。Networking 的维系不用很复杂,比如一年吃一次饭,大家聊聊最近都干嘛,或者换工作后恭喜一下。你就可以每个月把需要 connect 的名单订出来,逼着自己去约一对一,即便没有什么好聊的,也一定要去做。
3
Build your mentor group
真正决定你成功的人是你花最多时间相处的五个人,既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家应该很认真的去 build mentor group。他们不同的背景,可以不断的给你反馈。大家可以争取找比你高一或两级的人当你 mentor,公司内外都可以,不要怕被拒绝。你的 mentor 也可以来自任何 Function,只要对方能在你需要提高的方面提供有效帮助,都可以成为你的 mentor。
找 mentor 时,建议大家不要一上来就请对方当你的 mentor,就像刚认识就说你嫁给我吧,效果不会太好吧。一个可行的方式是,像 dating 一样慢慢来,问对方一个问题,看答案是不是你能接受的,然后再看对方有没有时间来担任你的 mentor。
长久的 mentor 和 mentee 的关系应该是双线的,能够互相帮助。比如,Elizabeth 在公司做的 International Women Day 上,请自己的 mentor 来做演讲,帮她宣传新书等。如果你能在一开始争取为 mentor 做更多事的话,对建立长久的良好关系应该很有帮助。
3
沟通的技巧和提高
1
金林指出沟通能力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倾听的能力 (listening):大家都知道 Listening 是有效的沟通的最重要的基石,我们就不多说。金林建议了一个具体的练习方法:try not to interrupt other people for one month. It looks simple, but it is really not easy to do.
2) 讲故事的能力 (tell a story):因为我们经常想表达的和说出来的不一样,就需要大家多练习。
3)说服别人的能力 (persuade):推荐大家看一本书《Getting to yes》,其中一个重要的 mindset 就是告诉别人,你的方案是双赢的。如果你这样做,对方往往也会投桃报李。
2
嘉宾个人经验总结的实战技巧
1) 对不同的人,思考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是什么?你的听众是一个喜欢 visual 的人还是 audio 的人?比如 Elizabeth 的老板不喜欢看大报和 PPT,她就会选择写文档的形式,老板一边看一边听她讲。如果你老板是 visual 的人,就不要打电话沟通,因为他很可能记不住。
2)沟通要产生共鸣
产生共鸣的关键在于,和沟通对象建立 emotional alignment 和 trust。
3)反复沟通
建议大家每周写 status report,清晰简短,不仅仅发给自己的老板,也可以发给老板的 peers,不管他们是否有时间去看。如果别人开始回你的 report的时候,你的 report 的长短就是比较合适的了。另外一个 side benefit,当老板想提升你的时候,因为资料都在那里,很容易总结出有说服力的理由。
和大多数工程师一样,金琪喜欢集中精力做事情。曾经认为与人沟通是 necessary evil,是不得已必须要去做的事情。到后来认识到不主动沟通,上面的人可能根本不知道事情是你做的。而后总结出一些值得工程师实用的经验。做事情前,要主动交流做该事的动因和大概思路;事情进行中,要适时更新进展;事情做完后,做一总结,将所有能分享的 credit 都讲清楚,就不提自己的功劳(其实读者都能明白你的贡献)。甚至,在六个月后,也可以发邮件给老板 跟进一下,汇报一下实际的 impact。因为隔了两三层后,老板很可能不知道这件好事是你做的。如果你不去说,别人极可能不知道。
4)如何准备跨级的1:1?
和上级领导说话的时候,要尊重别人的时间。以前经常在和 VP 开会之前,没有好的准备。后来发挥拿来主义,从别人那儿学习了好的经验。专门有以文档记录下要讨论的内容,先把你团队做得好的、以及下面要重点提高的都讲一遍,再问问上级最近的 worry 什么,有什么我可以帮忙?很多时候一些事跟我没关系,但其他人都不做,你如果经常帮上面的人张罗他关心的事,他们对你印象也会好很多。认识别人的困难,帮忙解决问题,让老板看到你的价值。
4
从印度群体学习到的优点
印度人在美国尤其是硅谷发展相当不错,成功进阶到很多顶尖公司的高层甚至是 CEO。华人中也有不少关于印度人的抱怨,什么老印抱团、铁桶一个,对上微笑、对下很凶,等等。嘉宾建议大家不要抱有负面情绪,而应看到每个种族都有优缺点。我们应大胆地发扬拿来主义,学习印度人的优点,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也能越做越好。
嘉宾们也分享了他们认为印度人的优点并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 Dream big:Elizabeth 认为印度人往往理想很远大,能把一件很小的东西转变成很大的 initiative,很好地展示 strategic thinking。金琪也认为印度人的长远眼光很值得我们学习。无论是投资学区房还是对公司的产品,印度人都非常相信未来,对新的想法往往是赋予更多的鼓励。我们文化中批判性思维稍微重了一些,负面反应很多时候是我们的第一反应。嘉宾们也分享了自我调整的一些成功经验。在沟通时,努力把自己做的事和公司的 strategy 联系起来,这样别人不仅觉得你做的事情很重要,同时也会觉得你关心公司的整体 strategy。当老板有新的 initiative,问你的看法时,一定要先从正面角度入手。如果你有一些负面的观点,也要考虑应该是在公开场合提还是私下交流好。公开交流直接高效,但有较多的复杂影响。可以考虑回去后 email 你的老板,私下告诉他这个想法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
2. 团结:印度人非常团结,互帮互助做得很好。下面对上面也是非常支持。老板说什么,周末加班也来配合完成。中国人很多时候比较顾虑用别的中国人,怕别人背后说我们。其实在公平的前提下,对中国人关照一下是理所当然的。中国人要敢于雇我们的人,比如给我们的下一代创造一些 intership program,一两周 unpaid internship,但是他们就能写在简历上,直接影响他们后来的职业发展。主持人在最后总结也鼓励我们大家增强互帮互助的意识。帮助人是一神奇的东东,对帮助一方往往是举手之劳,而对受助一方却是如有神助。这二者之间的功效往往有几个数量级的差别。帮人一百次,就算只有一人回报,收效就可能很不错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养成更好的帮助人的习惯,我们不仅会帮助到别人,增强和他人的关系,也一定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受益。我们不是说要专门帮助中国人,但由于中国人的圈子里中国人更多,如果我们大家更愿意更善于帮助人的话,中国人自然会受益很大。
3. 文化融入:印度人会积极的了解美国文化,从运动到娱乐。这样的结果是他们融入美国文化更好。咱们在中国成长,不可避免带着时代和环境的烙印。和新环境肯定会有不一致的地方,有些东西要 learn,有的要 unlearn。整体来讲,中国人是很会搞关系的,但你要思考的是在硅谷这片土地上,该怎么去搞关系。比如,外国人喜欢聊运动、音乐会、电影,你也该真正去参与大家。一起看一场球赛,关键不是输赢,而是在一起的氛围,之后也和大家有话题可以讲,展现你是一个很愿意融合在美国和硅谷的文化的人。
5
创投经验分享
金林是 Tsingyuan Ventures (清源创投)的管理合伙人。Elizabeth 也是未名天使的合伙人。未名天使投资 Seed round。清源创投在 TEEC Angel Fund 成功的基础上,从第一张支票到 Series A,着重投资技术创新的公司。金林和 Elizabeth 就大公司工程师创业的一些常见问题分享了他们的看法:
什么样的初创公司对投资人更有吸引力呢?金林和Elizabeth的看法非常接近。他们都会看重公司是否有足够大的市场,能给投资人足够的想象空间,还有团队是不是靠谱、有激情和刻苦精神。因为创业公司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跳出来,整个团队必须喜欢和善于解决问题,并能很好地权衡优化方方面面的事情。会让你觉得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能一起很好的利用你提供的资源,达到目标。
两位嘉宾都提到 Vision 的重要性。金林拿 Cloudera 这只独角兽举了例子,它在最近 IPO 上市给到大家的信号是 Machine learning company,这比它今天做的 Hadoop Infrastructure 显得更有吸引力。即便今天没有,也不能妨碍这成为你未来的方向。Elizabeth 最近还花时间指导自己投资的公司 CEO 关于 Vision 和 Strategy 的差别。Vision 是你往前看希望到达的方向,Strategy 是开什么车和如何到达那个地方。创始人一定要想好 vision 和 strategy,写下来,确保你整个团队对此有深刻理解和支持配合。
初创公司毫无疑问是有很大风险的。金林曾经并购过不少公司,其中之一是1.2亿美金的一个以色列公司。大家在耶路撒冷高高兴兴地庆祝并购成功后,Google Panda Update 一下就将他们公司的流量减少了50%。做小公司,九死一生,你要有九条命才会活到最后。过程可能是痛苦的,但同时也是无比快乐的。
关于要不要全职出来创业,Elizabeth 的意见是关键看这件事对你着不着急。不着急的话,可以先潜水艇一段时间。如果你觉得机会就在眼前,个人经济上能维持的话,就可以直接辞职和朋友们开干。
备注:
本次活动提到了一下三本优秀的书籍,包括嘉宾 Elizabeth 的力作:
1.《Myths of the promotion - 10 steps to a successful career》链接:goo.gl/QXLgSu
2. 《Rise》链接:goo.gl/gzdUl4
3. 《Getting to yes》链接:goo.gl/CMA8jz
我们也很开心的告诉大家,与金琪嘉宾的想法一样,Leap 认为职场成功的很重要因素就是在正确的时候进入到正确的公司和项目中,并且认为高速发展的公司尤其是 Pre-IPO 的公司是优先选择。Leap 最近推出了公司匹配功能的 Beta 版根据你的经验和个人喜好,为你推荐最适合你的公司,其中一些公司你可能连听都没听说过。即使你对目前的工作很满意,花几分钟看看别的什么公司对自己很合适,也应该是很有意思和意义的事情。请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 leap.ai 官网体验!
第四期精华总结到此,欢迎大家收藏和转发,将好的内容分享给更多朋友!在前几期“对话硅谷华人高管”活动中,我们还重点讨论了美国公司文化、如何表现主动性、如何在会议上 speak up、管理和领导力等话题,大家可以点击以下链接获取全文:
对职业规划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掌控职业发展,从认识自我开始”,前谷歌高管精选实用的 Framework,结合多年职场经验,引导大家深入分析理解自己的 Passion,Strength,及各行业领域的 Demand;从此三个维度中找到最适合你的发展之路。
我们公众号还原创记载了一些中外成功人士分享的对自己人生中影响最大的精华瞬间【Leap Moment】,欢迎进入 Leap 公众号阅读。如果你觉得有收获,请分享,让更多在美华人从业者受益。
主办方介绍
Leap.ai 坚信在适当的环境下,每个人都能享受职场成功。找到一份工作对很多朋友来说并不难,但是找到适合自己施展才华的地方是我们每一个人面临的挑战。由两位前谷歌高管创办,Leap.ai 结合我们丰富的经验和人工智能的技术来免费为你找到最适合你的职场环境,助你实现职场弯道超车。
无论你在谋求新的就业机会,亦或是着重于现有岗位的升职、影响力拓展、学习新技术、扩展人脉,我们都希望助你一臂之力。目前我们正与大量高速发展的公司(包括十多个如日中天的独角兽公司)紧密合作,Leap.ai 希望为大家重新定义找工作的体验:自动匹配外加保证面试的机会。不仅如此,在你通过 Leap.ai 申请职位成功后,我们还将为你免费安排一位适合指导你新工作的 mentor(来自你新公司亦或是同行业的前辈),为你在新职位上的成功持续助力(-->更多Leap.ai的产品和服务介绍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