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姐」这个词语为什么会流行?
知友:风格里哦
首先回答起源,题主所问的「小姐姐」这个词在网络上最早普遍地使用是来源于 LoveLive。
小姐姐这三个字组成的词当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确实是很早就有,也能被人听到被使用过,例如许多答主所说的天津话等方言、长辈让小孩子称呼年龄稍大一点的女孩时、某些古典小说里......但是这就跟「老司机」这个词一样,虽然现实中早就有了,但是跟现在的语义是不尽相同的。并不是用过的就是起源,因为题主所问的显然是其作为网络用语的用法。所以这里讨论的也应该是在网络文化圈里这个词作为一个梗的诞生和发展。
不少网络流行语都是来自于更小众一点的亚文化圈,然后慢慢扩散至全网乃至线下日常生活。作为来源之一的 ACG 领域,就是生产各类梗最多的地方。小姐姐这个词就是从 LLer 扩散到更广受众群的一个典型例子,而且不是唯一的,这一点后面再提。
至于「小姐姐」本来是 LoveLive 企划的粉丝对于 μ‘s 偶像组合九位成员的称呼。然后这种使用逐渐从 LL 圈→ACG 圈→互联网圈。当然,在范围扩大的同时,词义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扩大和改变。
要弄清为什么要叫小姐姐,就需要对于 LoveLive 企划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LoveLive 是一个综合偶像企划的名称,也是动画里偶像大赛的名字,但不是偶像组合的名字!LoveLive 初代组合是以μ's,也就是希腊神话里九位艺术女神命名的。
先是现实中的九位声优组成了μ's 组合,既以角色名义发布专辑、广播剧等,同时也亲自登台演出,参与各类电视活动和网络节目,LL 的动画则只是企划的一个部分。也就是说,对于 LoveLive 的粉丝而言,实际上是有两个μ's 的,一个动画里的高中生校园偶像,一个现实中声优组成的歌手组合。而声优本人的形象并不会与动画角色完全符合,动画里都是高中生,所以小姐姐也当然不是指这些年龄设定为十几岁的角色。
现实中μ's 成员只有饭田里穗是 90 后,都是二十来岁的成年人,为了表示对于她们的喜爱,粉丝称呼声优们为「小姐姐」。这是一个爱称,因为相对于粉丝群体平均年龄而言,她们不适合被叫做妹妹,(更不可能叫阿姨)。而由于 LL 企划的定位,她们比起真正偶像和艺人也像邻家姐姐一样更加贴近真实的普通人,于是在姐姐面前加上一个「小」字,就显得亲切了许多。
上面这个问题是两年前,也就是 2015 年就已经在知乎上出现了的,可以推导出的结论是先有普遍的现象才会有人在知乎上提问,所以这种行为出现得要更早。
显然那时「小姐姐」这个词还并没有像如今一样泛滥,所以这里就很明确地佐证其源头了。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在搜索引擎上自行设置一下时间跨度,尝试搜索一下「小姐姐」这个关键词,应该说自那时起乃至更早之前,互联网上提到小姐姐时的场合,最多的就是 LL 粉丝称呼μ's 成员们时。
之后这个词的用法才慢慢扩散到更大的范围,由于词语结构本身带有的反差萌和俏皮属性可以适应于各种场合,所以传播得非常迅速。先是在二次元圈内,称呼的对象扩散到了一般的萌妹子动漫角色和游戏形象上,然后再到现实偶像圈和网络社交平台里,更多的粉丝对于自家女性偶像以「小姐姐」相称。最后对象范围彻底变大,成为了当年的「美眉」、「MM」一样的后缀,被用在各种对象身上,例如「2B 小姐姐」、「Lo 装小姐姐」、「EDG 小姐姐」、「有大 xx 的小姐姐(误)」......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词义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最初 LL 粉丝口中的「小姐姐」是包含着敬爱的,而如今网上只要是个漂亮年轻女性就有人上去喊小姐姐,也让这个词更多地带有了撩人甚至调情的浮夸意味。在使用的语境里,直呼「美女」显得过于俗气而且目的性太强,「小姐姐」带有更多的低姿态和恭维的感觉,更符合目前互联网社交自嘲和夸张的环境氛围,因此才会变得越来越流行。但实际上,这种低姿态是浮于表面的,目前这个词被使用的众多场合,其承载的本质却恰恰是充满了对于女性的不尊重甚至是轻度性骚扰的目的。就像「本宝宝」这样的称呼一样,看上去是说话人自己变得低幼,实则是更在强调自我的情绪和欲望。
至于像这样从泛二次元圈到整个互联网的扩散,一般都是出自微博的贡献。在这个过程中可能的助推节点有两个,一个是当时很火的一个风油精事件,某女网友作死用风油精刺激下体,最热的一条评论就是——
「小姐姐想上天吗?」
还有一个当时传播很广的营销号段子则是——
「小哥哥」这个称呼真是又温柔又善良笑起来又好看,「小哥」就感觉是送外卖的。
然后网友们回复:「小姐姐」这个称呼温暖漂亮又可爱,「小姐」就感觉是某会所的。
正是经历这两次大热门话题,「小姐姐」彻底在全网扩散开来,以至现在的广泛流行。
这里干脆把另外一个流行句式也顺便提了吧,那就是「如果 xx 有 xx,那么一定是 xx。」
因为这个句式恰好同样是来自于 LoveLive,原句是「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么一定是橙色。」
这个典故来自于μ's 第二支单曲 Snow halation 的 PV 动画中段部分,当队长高坂穗乃果 / 新田惠海唱出那一句「届けて— 切(せつ)なさには(传达出去吧—— 将这份悲伤的心情)」的歌词时,动画中舞台背景颜色变成了她的象征色橙色。
于是,在现实 live 中也有观众在台上唱到这一句时,将本来对应歌曲背景冬天的白色荧光棒颜色切换为橙色。随着组合的成长,live 规模的扩大,这一举动也逐渐成为全体观众约定俗成的行为。如果是在线视频,此时弹幕观众也会统一用橙色字幕刷出上面那句话。因为这恰好契合了 LoveLive 企划的核心主题——大家一起完成的故事,观众和台上的同步互动,橙色也正是象征太阳和梦想的主角代表色,完美见证了这一奇迹从无到有的诞生。
其巅峰是在 2014 年的 ASL 上,那是日本 ACG 歌曲界最大的盛典,巨星无数,μ's 成员只是作为嘉宾之一参与,台下观众并非都是她们的粉丝。但是在演唱这首 Snow halation 时,现场数万观众默契合一地上演了一场奇迹,在这句歌词时全场同时变色应援。因为台下观众们的荧光棒是需要手动变色的,这不是舞台上靠程序控制的舞台灯光,必须是在场绝大部分观众,每一个人都完美地在一秒内同时配合切换自己手中的光棒颜色,才能实现这样壮观的景象。
这个片段也成为了 LoveLive 彻底爆红的标志,无数粉丝入坑正是因为这一段震撼的场景,第一次领略到了日式 Live 应援的那种台下台上一起完成演出的魅力。捎带一提,这首 Snow halation 也是今年NHK 组织票选日本动画 100 年最受欢迎的 100 首动画歌曲第一名。其实即使在 LL 作品内部来比较这首歌也未必排得上首位,但是它的地位和影响力恐怕正是来源于这个变色的含义,它代表了不是编撰出来的二次元的故事,而是现实中确实发生的奇迹,很好地所以体现出了日本 ACG 文化的魅力所在。
相比于并没有实际意义的「niconiconi~」,这句「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么一定是橙色。」真正成为了能够完美展现 LL 企划内涵和魅力的标志梗,因此也随着 LL 的大热而广泛流传开来。随着传播范围的扩大,它自然也经历了一个经典梗的必然命运。
那就是从一个句子,变成一个句式。
首先还是在 ACG 圈内,比如去年大火的动画《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其中人气最高的女角色蕾姆的发色为蓝色,于是出现了「如果真爱有颜色,那么一定是蓝色。」的变体。当然还有游戏圈,比如 LOL 观众在调侃主播笑笑和西卡「搞基」时,会刷「如果真爱有颜色,那么一定是德云色。」,因为他们的组合刚好叫德云色。
而真正扩散到大众互联网圈子,是因为它被人与「中国红」联系在了一起。在去年建党 95 周年前夕,一个纪念视频在网上大火,共青团中央等大 V 也纷纷转发,其中最醒目的一句口号就是「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么一定是中国红。」之后随着里约奥运会的举办,奇迹与中国红的口号就更是铺天盖地地传播开来。
现在奇迹红梗被广泛用于形容国家创造奇迹,取得辉煌成就的场合。
可以说,一个句子作为梗流行开来后,它的含义和句式的变化往往是不可控也不可预测的,对于这种情况本身也没有必要去计较太多。只要不是相声演员专业演出,没必要去强调什么「偷梗」的说法,这些都属于大众共创的流行元素,而不是什么有专利的东西。但是如果是要客观研究这种社会现象,还是需要以事实为基础,最初产生的源头是什么就是什么。
此外,题主所问的从更高层面来看待和分析,这些流行词语的诞生和发展也确实会有一些共性。以上文为例,应该不难推断出这个过程。一个词语想要作为梗流行,至少要有这两点特征——一个是能共鸣,一个是可扩大。能共鸣才能在最初的小众圈子高频使用,可扩大才能让更多的人接纳和传播。比如这里举例的 LoveLive,另一个标志性的梗是矢泽妮可的口头禅——「妮可妮可妮~」,它在 ACG 圈的影响力要远大于奇迹橙。但是由于其没有可扩大的属性,只是个单纯的卖萌口头禅。
所以你可以看到手游《战舰少女》的玩家们说「昆西昆西昆」,但基本不会有主流媒体使用这个 ABABA 的句式。同理,「打星际的都是瞎子」这样跟游戏结合紧密的梗也很难扩散,圈外人很难理解瞎的含义。但是「飞龙骑脸怎么输」却能流传甚广。因为这个句式可以用在一切描述对抗双方的局势分析的场合,词义可以扩大,飞龙可以被替换成别的事物。至于「翔」这种,属于非常极端的个例,其在网络世界发展的过程和影响足够写一篇论文,这里就不展开了。
最后,就像「老司机」、「开车」一样,无论在传播的过程中词义改变和扩大的程度如何,流行梗总还是会保留最初的一部分含义,因为正是这个基本的含义才规定了它们最基础的用法。老司机在各地俚语中本来就有老手、行家、野路子的意思。当然经过云南山歌、头文字 D 等元素的推动,词义就发生了分离和融合。开车本来是个很正常的词,但如果老司机的含义被限定在了色情领域的老司机,那么「带你上车」的语义自然也就不同了。秋名山本来更是跟色情八竿子打不着,但因为与飙车有关,经过连续两次联系,便也因为老司机和飙车的梗而具有了新的意思。而所谓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就是这种发源——发展——流行——普及的过程。
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