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放心,本公众号只有育儿干货!
作为北师大教育学硕士,前绘本编辑的毛豆妈,
宁愿不推送也绝不制造文字垃圾!

特别害怕“伟大”这两个字,尤其当这两个字用来形容一个人时。
比如教师被形容为“伟大的灵魂工程师”;
比如医生被形容为“伟大的白衣天使”。
结果,这两个职业,是目前中国社会,受非议最多,被列为最容易被攻击的职业。
而另外一个经常被夸赞为“伟大”的职业,便是妈妈。
所以,现在很少有云淡风轻的妈妈,四处可见的都是极度焦虑的妈妈。
“伟大”是某种形式的道德绑架,这个名头响亮、极具分量的词语背后,通常隐含着:
你既然伟大,那么你工资低,造福人类是应该的;
你既然伟大,那么你道德高尚、无欲无求也是必然的;
你既然伟大,那么你为了家庭牺牲身材、事业也是毫无悬念的。
说到底,被这个词绑架后,公众就可以不用再探究这些人背后的辛酸、需求,并不再试图理解他的情绪、无奈。
而往往现实中,并不需要“浮夸”的伟大,需要的是“接地气”的理解,尤其对“伟大”的妈妈们。
在过度科普中被忽略的妈妈们
好朋友孩子满月了,母乳不够,鼻涕一把泪一把的自责,认为没有母乳便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继而失眠、焦虑、烦躁、抑郁。
我问她:
母乳不够可以加点奶粉,别为难自己。
她说:
专家说了,母乳才是孩子最好的粮食,吃奶粉长大的孩子免疫力低,还容易发胖。
我说:
那实在没有奶,咱也不能强求,保持心情好,才能更好的恢复身体。
她说:
专家说了,没有产不出来奶的产妇,只有不努力的妈妈,一定是我尝试的还不够,我连母乳都保证不了,真是太失败了。
我一直认为,我们的科普,有点“矫枉过正”和“偏心”。
比如,现在的育儿知识火力全开的宣传“顺产强于剖腹产”、“母乳喂养优于奶粉喂养”、“坚持母乳到2岁”,这本身是件值得赞扬的好事情,但是,当你仔细回味这些文章,通篇站在为婴儿好的角度考虑,却没有关注母乳喂养的那个付出者——妈妈,有的只是零星的只言片语:母乳喂养可以防止乳腺疾病、母乳喂养有利于减肥。
但是,没有人关心:
现在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很多妈妈都处于事业与家庭的跷跷板上,稍有不慎,失衡撞地,产后焦虑、抑郁高发;
母乳喂养,把喂养这件事全盘交付给了妈妈,爸爸晚上的呼噜声比孩子的哭声还大,理由十足,反正我又不能喂奶;
坚持母乳喂养到2岁的妈妈,即使上班后也要放弃聚餐、出差,因为你是行走的奶瓶,撩起衣服就有奶是你的职责。
更没有人关心:
好不容易出门,当街喂奶的尴尬,和上班后躲在卫生间吸奶的心酸;
频繁夜奶,睡眠不足,急速下降的记忆力和如熊猫般的黑眼圈;
孩子长牙期,被咬的惨不忍睹的乳头,被揪的伤痕累累的乳晕;
母乳时间过长,曾经丰满的胸脯,像面袋子一样荡在胸前。
我们的母乳室如此匮乏,却有着满大街的早教中心。
因为,比起母亲,我们的社会更关注的是孩子。
在育儿过程中,妈妈们迅速吸收了科普中的知识,但有些妈妈并不结合自身条件,被过度科普洗脑,只要没有达到专家所说便开始自责、担心
爸爸和老人们却是科普过程中的圈外人,所以时常会冒出:
你的奶水太稀,不抗饿,看把孩子瘦的;
你又没有奶,赶紧加奶粉。
于是,自责焦虑的妈妈们彻底崩溃;
不知所以的爸爸和老人们送给妈妈们两个字:
矫情。
世上并没有感同身受这件事
“矫情”这两个字充分说明了一点:
世上完全没有感同身受这件事。
你指望没有子宫的男人,去体会你生孩子的痛,是不可能的;
你期待已经20几年没有养育婴儿的老人,去全盘接纳你的育儿理念,是不现实的。
妈妈能做的,是对自己宽容一点,好一点。
这份对自己的宽容和好,会转化成:
当你受到指责、非议,不被理解时继续前进的动力;
当你委屈、流泪时,走出哀怨的能力。
一个朋友孕期长了乳腺纤维瘤,生完孩子后,她第一时间做了手术,没有喂一天母乳。但是她丝毫没有自责、内疚,她说:
我得首先保护我自己的身体,我的身体健康并且心情愉悦才是做一个好妈妈的基础。
她的儿子吃奶粉长大,依然结实、健壮。
是的,没有什么,比在意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更重要的了。
你是第一次做妈妈,宽容自己的手忙脚乱与不知所措吧。
当你自爱时,周围的人才会重新审视你、重视你;
反之,当你把自己定位为一个理所当然全盘付出的角色时,谁会在意你的情绪?你的需求?
我需要的不是伟大,而是理解
我曾经问过好几个男人,觉得老婆做妈妈后有什么变化。
有的说,从怀孕时候就觉得老婆情绪大,以为生完了会好,结果更严重了。
有的说,老婆的眼里只剩下孩子,完全忽略了他的存在。
我问他们觉得老婆辛苦吗?
大部分都说,妈妈是挺伟大的。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只有一个爸爸说,我老婆真的很辛苦,半夜起来喂奶,生物钟都乱了,而且头发掉的特别多,脸上长了斑,对自己肚子上的妊娠纹和赘肉特别的在意。
是的,能准确说出并理解老婆辛苦的男人,真的很少。
网上指导新妈妈如何处理家庭关系的文章铺天盖地,却很少有人指出,新妈妈身边的爸爸们、上一辈老人们该如何照顾新妈妈的情绪。
当新妈妈已经有产后抑郁倾向时,爸爸们,管好你们的嘴吧。
那些“别人生孩子也没有抑郁,怎么就你抑郁了呢?”、“小孩子红屁股又能怎么样,瞎焦虑”的话,不要再说了。
这和你讨厌听到“别人家的男人一个月赚十万,你怎么就赚不了那么多呢”、“你的头顶秃了也没啥,反正长的也丑”这样的话是一个道理。
女人,最脆弱的时候便是生孩子后的那几年。
面对发胖的身体、紊乱的作息还有不确定的未来,往往都会焦虑、担心、失控。
但是,身边的人们,只撇撇嘴,夸一句,你真伟大啊,便把妈妈们架空,认为伟大的妈妈们自会自行消化一切负面情绪。
当妈妈们的负面情绪发酵成暴怒、歇斯底里时,
家人尤其是男人们说:老婆,你变了,你真可怕。
但是,你们想过吗,妈妈们的需求其实并不复杂,我们不求你感同身受,但至少尝试去理解。
面对长期不能睡一宿安稳觉,情绪失控的老婆,至少能起夜一次,帮她抱抱嚎哭的孩子;
当她和你抱怨与老人育儿理念不一致时,至少能站在她的角度,去和老人诚恳的沟通;
当她抑郁暴躁时,哪怕只是简单的一句“你辛苦了”也能安抚她的情绪,而不是讲道理、列事实的火上浇油。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根无叶的爱。
我爱你,所以我们有了爱情的结晶。
我在努力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妈妈,你却在成为爸爸的路上止步不前。
作为一名妈妈,老娘需要的不是“伟大”二字,而是理解!
作者:Lemon妈妈,新晋妈妈,理工科女博士,毛豆妈妈的好友。
毛豆妈近期热文 
孩子哭了以后应该怎样处理:《小时候没哭够的男孩子,情商高不到哪里去?
这个教育指标也许能预测孩子将来成就:《震惊!你怎样对孩子说话,竟能预测孩子将来的贫富?
这里没有大道理,只有一个真实妈妈的育儿分享。毛豆妈是北师大教育学硕士,专注于0-6岁的育儿心理和性格培养。长按二维码关注,你可以看到更多好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