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892 PHL-MIA A330@KPHL
大家好!今天让我们来怀旧一下,汇报的是原US Airways部署在A330系列上的商务座椅——Envoy Suite。虽然US和AA的合并已经完成,但我还是愿意用Envoy Suite的本名来称呼它:因为这是全球航空业内第一款反鱼骨座椅。它于US Airways(全美航空)在2009年正式发布,可以说具有跨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诚然,以现在的目光来看这款座椅难免有些简陋,但不难想象8年前诞生之际它给商务旅客带来的震撼:它平衡了私密性,便捷性,和舒适性。即便是今天,反鱼骨也是综合表现最好的一种商务舱布局。所以US Airways当时将其推崇为“下一代商务舱”并没有看走眼,如今反鱼骨早已被CX(2010年宣布采用)、BR(2012年宣布采用)、QR、AC、AA等等等等发扬光大,并不断改进。
令人唏嘘的是,US Airways最终和AA走到了一起,成为了崭新的美国航空。虽然这件事情的里子是US买下了AA,但在面子上,留在消费者感观当中的终究还是American Airlines。US的品牌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成为了AA在商务舱洗漱包上致敬的“Legacy”,以及常旅客心中曾经“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里程票兑换航司。
好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AA接过了US的大旗,除了少数777-200还是2-3-2的牙医床外,现在的长程宽体客机都采用了反鱼骨的布局:
  • 777-300ER上和国泰同款的Zodiac Cirrus(测评);
  • 787-8和部分retro-777-200ER上的Zodiac Concept D(测评);
  • 另一部分retro-777-200ER和所有新787-9上的B/E Super Diamond(测评;实际体验起来Cirrus和Super Diamond的差别很小)。
算上继承自US Airways A330-200和A330-300的Envoy Suite,AA目前一共有四款反鱼骨布局的座椅。对我个人来说,这次体验330上的Envoy Suite有点像拼图,终于把最后一块补上了,大家有兴趣的话我可以写一个横向测评……
话说回来,本次飞行的路线是PHL-MIA,飞行时间大约3小时。时间不长,但已足够硬件上的体验。PHL是AA在东北部的国内hub之一,继承自US Airways;MIA则是AA面向南美的门户。两个hub之间偶尔会有宽体机串飞,例如从欧洲飞回PHL的330继续飞MIA,或是PHL出发的767继续飞南美。
费城机场有五个航站楼,其中宽体机都在A。因为美国不像申根区和国内,没有“出境”这个过程,所以飞国内的宽体航班也会从A航站楼出发。因为国际航班比较多的缘故,和B、C航站楼相比A航站楼要气派很多。
楼内的装饰设计感也更加十足。
BA的航班也从A航站楼出发,有一个Gallery Lounge,不过这个lounge的开放时间是07:00 – 11:00和15:00 – 21:45,中午的航班恰好错过。
国内航班一般没有太多时间进lounge,反正也没什么吃的;相反航站楼内部的bar倒人气更旺一些。
来到登机口,A330已经在静静等候。
登机流程不含糊,登机之前有pre-boarding,随后正式登机:最先是Concierge Key,然后是First Class,再然后是Executive Platinum/Platinum/Gold。
进入飞机后左转,五排Envoy Suite进入眼帘。
(这张照片是从第四排照的)
这就是传说中的Envoy Suite了。历经岁月的洗礼保养得也还不错。为了形象识别的统一,AA更换了座椅靠垫,原本蓝色的坐垫现在变成了深灰色。而座椅深蓝色/灰色搭配的外壳则被保留。
不难看出和“现代”的Cirrus、Super Diamond两款反鱼骨座椅相比,老款的Envoy Suite更加袖珍,导致私密性有所欠缺,尤其体现在侧面和头部的屏蔽比较少。
这样的后果就是视线遮蔽效果并不显著。扭头之后可以轻松看到至少三排座位。
用新772上的Super Diamond做对比:
AA60 NRT-DFW 777-200 机舱内景
另外由于330机身曲线的缘故,第一排的座位被稍稍向中间挤压,视觉上比较明显,但不知实际体验会受到多大影响。这次因为是起飞前三天升舱clear的,所以只选到第四排靠窗的位置。
中间的行李架更深,可以纵向放入一个行李箱,而两侧的行李架只能横放。
入座之后,电视收于前排座位内部。虽然上写起飞、降落时需要将电视收好,但实际起降过程中也并没有人提醒。下方的脚踏空间尚可,但受到机身宽度的限制,肯定不如777上的宽敞。
打开电视来看,显示屏透露出古老的气息,和当下主流的高清大屏自然是比不了。循环播放的是起飞前的AA宣传片,要起飞之后IFE系统才打开。在新式的座椅上已经不是如此了,入座之后即可开始播放电影。
一侧的电源接口、阅读灯、和IFE遥控器。整个左侧都没有储物间或储物格,这款座椅对物品放置不是特别友好。
另一侧的座椅扶手和一个放水的小格,这也是座椅上为数不多的储物间。
前方下侧是杂志和安全须知,入出的间隙倒是很宽,但这是因为座椅本身要“缩水”一圈,牺牲的是座椅本身的私密性。
餐桌,需要手动将盖子翻开,再按一下小桌板才会弹出。其中手动开盖子这个环节不是特别自然,而且没有文字指示,刚上来摸索了一阵是不是哪里有个按钮。
短途航班没有被子和枕头,给了一层很薄的毛毯。
飞机准点推出,在PHL机场绕了一个圈,最终向西起飞。
飞机很快穿过致密的云层。
这时候遮阳板的问题就来了:全打开太刺眼,不打开又太暗,很让人为难。虽然787的变色舷窗不能完成100%遮蔽阳光,但相比遮阳板算是一个小进步。要是又有遮阳板又有电动舷窗该多好(我是不是要求太多了?)。
起飞后不久开始餐饮服务,国内航班吃的自然通常很简陋。即便是宽体机来飞,但毕竟不是JFK-LAX一类的高端航线。
机舱的前侧有一个显示航路的小屏幕。
不知不觉飞了一个多小时,看到即将进入大西洋,赶快打开遮阳板,看到了大西洋海岸线,应该是北卡某处。
去看一下厕所,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国内3个小时的航班,要啥自行车不是?
别的东西可以省,但是反鱼骨座椅的平躺不能不试(虽然我也没躺下)。可以看到背部仍然有一些抬起,并不是彻底的180度平躺,目测这个角度应该在170度到175度之间,和772上的角度差不多。我个人猜想这是坐垫尺寸的原因,而非座椅内在的机械结构。但不论原因为何,实际体验起来,如果不铺床垫的话,这算是一个感觉比较明显让人不舒服的角度了。
航班很快就进入下降模式,机组也开始发放薄荷糖。不知道DL和UA是怎么样的,但AA国内的头等舱降落之前都会发一轮,顺带向顾客口头感谢。我就曾经被问候道“Thank you for your loyalty”。
尽管Miami当天下雨,但还是波澜不惊地平稳降落。
最后安全抵港,透过沾着雨水的玻璃再看看330的全景。整趟飞行下来,除了座椅上的蓝色线条还能让人联想起US Airways深蓝色的形象识别之外,别处已经找不到任何US Airways的影子了。
总结一下,作为航空史上里程碑式的一款座椅,Envoy Suite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平心而论,它的硬件和细节放在今天的市场上已经不能算作一流,但本次体验更多的感受是历史和经典,那么也就不用对硬件过于挑剔了吧。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