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位讲者:万如意
众标科技创始人
大家猜一猜,上海的马路数量多还是河段数量多?
我告诉大家,上海的马路总数大概为6000条,但上海的河段数是马路数量的四倍,有26000多条。
当我们放眼看去,整个上海河网密度里,哪里是密度最低的地方呢?市中心是吧?大家可能叫不出河道的名字,但这不影响我们关注河道。因为在上海的水系里,这些河道深深的相连。
这是苏州河,这是母亲河黄浦江,这是我们饮水的四个取水口,他们在上海的河网体系里,深深的相连。
当我们把这些河段全部加起来后,长度有多长?会不会比长江还长呢?
告诉大家,上海这些河段加在一起,长度是两万五千公里。这相当于从唐古拉山到上海整个长江总长度的4倍,也就是说,相当于是4条长江藏在上海里,这就是我们生活的河道网络紧密围绕的城市。
我是一位数据工作者,因为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河道。这也引发了我的思考,我来跟大家做一些分享。
从数据分析角度来看,大家关注河道吗?关注河道的什么?我们现在乃至未来,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参与、关注、治理河道?
看一下在上海地区范围内的搜索引擎里,搜索“河道”两个字的热度。这个是2016年1月,这里是2017年,这个零点应该是除夕。除夕之后,我们看到整体处于持续上升的态势。三月份以来,搜索量达到2016年均值的两倍以上,而且是持续的增长。
所以第一个问题,毫无疑问,大家都非常关注河道,而且是越来越关注。
从过去一年的3条水务相关热线数据看,有9.8%与河道有关的内容。其中,热线中最多的声音来源出自浦东。因为浦东拥有上海最大的面积、最多的人口、最长的河流,以及最多的河段数。
浦东这么多的声音都在诉说什么?这些诉求又在表达什么?
这是一条河流,里边的字都是居民在热线电话中使用的词汇。字越大,就说明该词被提到的次数越多,反之则字越小。我们看到的都是什么词呢?排污、污染、淤泥、河流……小字还有死鱼、水草……
我们看这些大字,是谁在排污、污染河道?都是些什么样的单位?我们来看这些名单,这里面有牛奶厂、蓄电池厂、化工厂、助剂厂、印染厂……上海因水而生,实际上经济也是如此。很多我们看到的与河道相关的问题,也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对水环境与河道进行治理,就不仅是在治理我们的生活环境,也是在治理我们的产业环境。像上述单位的排污行为,是否应该被遏制、减少,甚至消灭呢?是的。
这张表的数据来源是水务局及环保局官网的处罚公告,我们采集了这些数据,将公告里面的实体识别出来,制成了这张名单,找出那些受处罚的单位。
我们想看看他们在受处罚后,有什么改善?
来看这张图,这是我们采集的水务局执法记录的数据。可以看出,与河道环境相关的案件分为六大类,其中种类字号越大说明数量越多,反之则越少。
我们可以看到,三年来河道案件的数量越来越少。那可能有人会质疑,这是不是因为执法机关不作为、执法力度降低了呢?
我们还特地去考察了这个数据。过去三年,从执法的检查次数及执法人员的出动人次来看,基本上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还略有升高。也就是说,在执法力度没有下降的变量下,这些受处罚单位的排污行为连续三年是在下降的。
这些单位的排污行为减少后,对河道的影响又是怎么样的?那些污染物还在吗?我们看这张图,这是上海河道里主要的污染物。从上海过去16年的数据来看,这些污染物在逐步减少。
污染物减少之后,水质是否有提高?我们继续去查,我们查到了什么?
这张图是水质的一个分类标准。我要说的是一二三类水,在经过净化处理后,都可以达到饮用水的标准。而四、五类水则不可以。还有一类是低于五类的水,叫劣五类。
从颜色上看这些水的分布——颜色越深,说明水质越差;颜色越清、越白,说明水质越好。
在上海,水质是白的多,蓝的少。我们看看这些数据:2002年,蓝的水质超过50%;2003年,劣五类的水占比缩小;2004年到2007年的时候,劣五类的水质达到历史最高,然后一下子大幅缩减。到了2015年,上海白色的水质接近50%。
15年前,这张图形是个倒梯形。

而15年后的今天,变成了正梯形。

这个数据非常棒,说明我们的治理效果非常显著。但这依然还没有解答我的另一个疑惑。
因为我们在做热线数据分析的时候,还是不断地看到大量居民关于河道、环境的诉求。那究竟是以客观标准来说河道治理得好?还是以居民诉求主观标准来判断好坏?
带着这个问题,我又找到一个文件,其中有一句话是,“坚持感官评判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也就是说,要结合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一起判定治理效果的好坏。
主观的评判来自于哪里?我们看到来自于居民的治理诉求、问题定位及效果评价,居民诉求是一条越来越重要的评判管道。
我们以往看到居民诉求会想到投诉、抱怨、情绪化。但实际上,我们看到大量的居民诉求却表达的越来越深度、有专业。有很多居民,已经在表达诉求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定位问题、分析原因,在热线中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对此,我们又做了一个聚类分析。我们发现,居民表达诉求和治理措施之间的信息交叠来回,从关注、发生、问题治理到评价等等环节,它其实不是一个单向的,而是一个闭环。
河道的治理始于居民诉求,终于居民诉求。在每个环节里,都有居民的深度参与。
作为数据分析工作者,这是我们在这个岗位上观察到的。我们期待这么一个共治的局面,我们也相信在这个共治的局面里,我们可以做得更多,而且我们应该做得更多。

致谢,本次活动的指导单位:

中共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工作委员会、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总工会、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建设和交通青年人才协会
主办单位:
造就、上海交通广播FM105.7、腾讯大申网、新民邻声、文汇报社新媒体中心、北京众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灵弧广告有限公司、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共青团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工作委员会、共青团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海洋局)委员会
支持单位:
车享平台

点击标题 查看往期回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