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
“你是外国人”“时间不符”“拒绝”“不target”“social失败”
在美国求职四处碰壁,h1b似乎也抽不到,回国就业压力那么大,好希望可以再多留学几年...
走一步看一步的日子真难熬,有时候会想留学到底为了什么,更累更苦,压力更大。
我在美国念master,四处碰壁,差点就要放弃,经历了无数个崩溃难熬的夜晚
“求职太晚了”“你是外国人”“不好意思Timing不对”
最后还是和美帝say goodbay
回国
压力,焦虑,时差,环境
毕竟还小,无数个海投的日日夜夜,无数次幻想自己工作的场景....
2016年11月份,终于...
拿到了国内德勤、普华永道、毕马威的Offer
虽然本科和硕士背景并不是特别top
虽然有再多的压力和焦虑
虽然失败过太多次
决定回国,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呢?
不靠爸爸靠自己,人生的第一步就在big name的道路上开始了...感谢自己做过的所有努力,老天都记得~
先生特地约到了这位姑娘,关于求职或者海归的任何问题可在留言区留言,E先生会邀请这位姑娘全部回复
拉到底部写留言先
姑娘手稿
无码无删减
1
我的经历
本科深圳大学,数学+金融双专业,2014年本科毕业时还不想工作,一心想着出国,所以对于求职完全没有概念和想法,毕业后无缝衔接去了美国读master,专业依旧是我钟爱的finance,然后在美国愉快地一边读书一边玩耍了一年后,就到了2015下半年,此时距离毕业时间不到一年的我,开始方了,在美国也尝试了一些机会都最终无果,那个学期课业繁忙加上考cfa,时间一晃又过去了
2016年我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危机感来了,毕业=失业?留美or回国?当时没有明确的规划,抱着一边努力一边看着办的心态,开始疯狂投简历,那个时候所有人都告诉我“太晚了”,可事实已经是这样
2016年2月联系了DBC,斥巨资报了VIP,从career consulting,到resume editing,我把location锁定在了美国和少量香港/上海,因为大投行也只有这些地方才有office,迷茫的我收到了N份拒信,timing不对,学校/背景不够牛逼,外国人身份,要求太高,导致我在北美的求职一路碰壁
在16年6月份的时候听了DBC的两个讲座,一个是香港求职还有一个是留学生回国求职,加上跟一些前辈和同学聊了很多,并且不甘愿在美国的小公司做着慢慢跳槽转型面对未知,就在决定回国的那一刻,我的无头苍蝇&飞蛾扑火迷茫期终于结束,解脱了啦。
当时某个讲座里的一句话对我挺有启发的,“选择回国还是留美,其实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
7月底回国后,开始刷应届生网站(墙裂推荐),刚好看到“Deloitte FAS 2016补招”,查了一下fas是做什么的,简直是我的dream position啊!我就申了,一路紧张忐忑了两个月终于杀进了par面,就在国庆长假前发了3个offer,蓝鹅并没有发给我,心碎到不行。
但时间也并不允许你伤心太久,因为秋招已经开始了啊!一大波的笔试和面试接踵而来,只能一个一个好好应对,在失败的经历中吸取经验,丰富自己的面试经验和技巧,完善自己的面试准备。一点一点的积累和努力,才最终能拿到满意的offer。
2
不湿的干货
1、 要不要回国
这个问题真的很主观,每一个人的期待和喜好不同,而且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好难回答。但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是这样
需要考虑的因素有:从长远来看你想要留在美国生活还是回国生活,也就是是否移民的问题,如果非常想移民美国,那就想方设法留下来,先找一份工作干着,无论好坏,先把身份保住,一切都可以想办法,无论是通过挂靠还是结婚种种途径...
如果最终都是想要回到国内发展的,那么就比较纠结了,因为这种情况非常未知和多变,基本属于走一步算一步的节奏,这个时候就要看你打算在美工作几年,你有没有那个运气抽中H1B,你在美这1年或者三五年的工作经验对你今后回国的职业发展是否有所帮助,如果答案是yes那么这几年的海外工作经验是值得的。
另外一个情况就是对于只在国外工作一到两年,把OPT用完回国的情况,这个就是我最开始想要的状态,个人觉得这种情况只有找到知名的Big name工作才性价比够高,因为工作期限太短,真正专业技能上面的积累对于未来雇主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这个时候回国面临的求职竞争者很有可能还是应届毕业生,也就是说重新回到了你的起点。
上面说的就是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最需要思考的问题啦,根据我的经验是,最好毕业前一年把这些问题考虑清楚,这样可以提早规划和准备很多事情,一切都比较不会失控,成功率也会提高很多。
另外需要考虑的一些因素就是家庭条件、生活方式、生活压力、人脉资源、男女朋友,这些都比较主观、具有个性化啦,自行考虑嘻嘻。
2、 回国后咋准备
找到自己有兴趣并且可以handle的那几类,像我自己就是把目标锁定在了四大、券商的固收/投行、公募基金的投研岗,我这个排序是难度逐渐递增的,也是preference逐渐递减的,这么说是通过对于这些职位的充分了解、应聘难易程度还有自己的背景和优势来决定的。
我自己是比较倾向于外企的文化和氛围,四大的培训和专业机制,对于未来职业发展的厚积薄发,还有相比于国内应届生的外语优势,所以四大成为了我求职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在求职前,find out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能够reach到什么高度,后面才能更有方向和针对性。
确定了求职target之后,就是海投简历阶段啦,投简历的层次要丰富,就是不同类型和难易程度都可以投一投,只要你觉得那个职位你是可以接受的。
3、 笔试怎么搞
外企的笔试基本上都是SHL题库,今年开始KPMG用了cut-e,难度比其他三家大,因为kpmg的题一般都是做不完的,所以既要保证速度又要保证速度。题型无外乎考数学、逻辑、verbal,PWC今年新增了一个考英语能力,就是一些基本的语法还有阅读理解,不难,应届生论坛上面都有题库,数学部分很简单,逻辑一开始可能有点难度,但通过刷一遍题把思维训练起来,以后就可以轻松拿下了,verbal也是要好好自己做一遍题,把文章理解透彻。这个环节我觉得是最好准备的啦,基本上成功率都很高。
4、 面试怎么搞
群面+经理面:
在面试前可以先通过面经熟悉一下case的大致内容,不过经验告诉我用处不是特别大哈哈哈,有心和有时间的同学可以好好整理一下case的思路,看一下“ace your case”这本书,对于案例分析听说很有启发。经理面大概就是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基本上都是behavioral question,运气好的话可能是闲聊,中英文都有可能,be ready,我觉得point在于要让manager看到你对于这个岗位的理解和兴趣,并且有信心和能力去handle。
Par面:
3why是必备的,尤其是没有相关实习经历也不是相关专业的同学,需要准备一个合理的答案自圆其说,要有逻辑有条理地让par信服。更多的还会被问到个人经历,之前的实习给你带来了什么,与应聘的岗位有何关联,建议在准备面试的时候仔细回想school work或者internship的所有细节、亮点,整理出一个个有足够多细节支撑的例子,从而自如地应对BQ。除了经历的细节,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就是自身对于行业的理解、认知,这样才能展现出你的深度和高度。
Tips:
面试问题的准备要趁早,并且是中英文都要准备,除了一些基本的问题要准备好,个性化的问题也要重视,对过去做过的project,做过的实习都要进行梳理,从中寻找让人印象深刻的点去展现出自己与应聘职位相符的一些personality。另外,好好练练口语吧,英语好有时候也能一鸣惊人
3
不加水的Q&A
某同学:本科院校不好,硕士海外百强会计金融专业,ACCA证书,6个会计相关实习,能否弥补本科劣势?
少女:非常能好不好!专业相关,实习相关,重要的是你还有ACCA,这个非常help,自信起来吧!完全够资格,但成功与否并不是取决于这些,是要看你面试过程中有没有充分展现自己与应聘职位所需要的素质match的部分。
某同学:国内四大的准则?
少女:我也不知道,好像既不是US GAAP也不是IFRS,是中国特色的一个准则
某同学:国内招聘市场如何划分应届生?
少女:对于四大来说,毕业2年内一般都能算应届的,国内四大对于这个毕业时间没有卡得很死,听说香港对于这个时间很严,国内的都还好。
讲完了,留言区见,送个亲亲
少女坐镇留言区
作者身份解答大家的疑问
对四大、海归有任何问题欢迎在留言区Po出来
想和这位姑娘深入交流的戳E先生
本周gif是bigbang
shakalaka~
获取更多资讯

长按二维码添加E先生为好友
定期更新最新国内信息
近期福利
点击图片获取福利领取方式
更多精彩海归求职资讯
尽在
Elite海归求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