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性教育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都很陌生,但其实构建性思维的运用在生活中极为广泛。
什么叫构建性思维?就是指为了达成某种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策略地实施各种项目。这就像修房子,之前要定调性,接着出设计图纸,然后按计划有预期地逐步实施。
幼儿教育里其实无处不教育,玩乐可以是构建性玩乐;阅读可以是构建性阅读;生活可以是构建性能力培养;技能可以是构建性兴趣发展…
但凡是成人可以想得到的方面,都可以充分调动起来帮助孩子构建最基本的思考与行为能力。如果是一对一的互动,则诉求个性化教育;如果是一对多的互动,则诉求普及性教育;如果是群体性互动,则诉求社交性教育;如果是群体对群体则诉求合作与竞技…各种不同的情景都需要有构建性的思维引导,提示规则,提示禁忌,提示合作,提示各种问题以引发自主思考。
例如,平时带孩子出去玩就最好的规则教育实践。如果孩子想要霸占玩具独享,家长是该暴打一顿还是该现场说教?其实两种教育都不佳!
这里我们应该运用构建性思维教育,当然,首先家长自己需要学会自我克制,认清形势的关键在于:孩子还没有社会行为意识。
此时,我们就必须耐住性子,着手在"平地"上打地基:明确告诉孩子,他的行为是不对的。
然后说明理由:公共设施人人平等享用。如何保证平等:排队、轮流。
在是非明确的提前下,继而提出思考性问题:如何保障秩序?如果有人违规该怎么办?认识的人违规是否应该跟风效仿?我们是否应该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如果有人发出不同观点时应该怎么办?如果有人公然挑战公共秩序应该怎么办?如果自己受委屈被欺负了该怎么办?…
我们不用一次刨根问底试图解决所有问题,但一定不要放过任何可以借题发挥的教育机会。我们甚至不应逼迫自己变成全能家长,有些问题需要留给孩子自己寻找解决方案。构建性教育目的在于引导与链接,这里没有标准答案,只有适合自家情况的个性思考。
我们不用把孩子变成一模一样的经济适用房,但必须交给他可以系统认知世界的综合能力与工具。说到底,我们家长需要提供给孩子的是构建性思维,而不是社会批量生产的空洞理念。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