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
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的并购势头特别强劲,在2016年中国医疗行业的并购数量超过了400起,并购金额超过了1800亿,海外并购超过了200亿。并购的金额和并购的数量、案例都再创新高。
3月22-24日,由CHC医疗咨询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与并购CEO峰会在上海东郊宾馆举行。22日上午首场圆桌论坛集结医疗并购的主流力量:包括跨国公司、中国领先药企、医疗器械公司,以及中国最佳投行和专注跨境投资的机构。由山蓝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道志、美敦力公司副总裁,微创治疗业务集团大中华区总裁顾宇韶、药明康德首席财务官兼投资官胡正国、迈瑞医疗常务副总裁吴昊、乐土投资集团跨境投资董事总经理张志民、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医疗与生命科技事业部负责人谢屹璟、威高资本创始合伙人、总经理邢江龙就2017医疗健康产业并购趋势与热点、跨国并购、跨境投资等方向进行深入谈讨。
本文转自:CHC医疗传媒
论坛嘉宾:
顾宇韶 | 美敦力公司副总裁、微创治疗业务集团大中华区总裁
胡正国 | 药明康德首席财务官兼投资官
刘道志 | 山蓝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主持嘉宾)
吴   昊 | 迈瑞医疗常务副总裁

谢屹璟 | 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医疗与生命科技组主管
邢江龙 | 威高资本创始合伙人、总经理
张志民 | 乐土投资集团跨境投资董事总经理
▌预判
2017年  医疗健康产业并购趋势
刘道志:并购是一个大家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这次我们邀请六位嘉宾代表并购的主流力量,跨国公司、中国领先公司、药企、医疗器械公司,还有中国最成功的投行——华兴资本,以及跨境投资的各方。每个人由于角度、单位和战略不一样,对产业并购都有自己的看法。大家直奔主题,每个人站在自己的角度,对2017年医疗健康行业,国内外并购,发表一两个观点。
张志民:从美国境内来讲,今年可能是医药公司并购比较活跃的一年。特朗普上台以后,在税务方面有所支持,大公司的并购可能就相对比较活跃。
从跨境来讲,中国医药公司对美国医药公司并购,可能还不是特别成熟。但是从美国公司那边得到专利许可的活动,可能会有所加强。
从医疗器械来讲,美国的VC在医疗器械方面的投资相对比较少,所以我们在做跨境投资的时候,看到很多美国的医疗器械公司,现在都到中国来找投资方,而且中国的这些医药公司,也进入到医疗器械领域。因为相对来讲,医疗器械,一方面门槛比较低,另一方面进入市场的时间相对比较短,风险也相对低一些。
邢江龙:对于一个产业公司来说,最快的成长方式就是并购,没有之一。但想做并购,首先需要意识到自己能够提供哪些资源或者说并购以后能不能管起来。因为并购简单,但是后续得把它纳进来,纳进来能不能管好,这是真正并购成功的关键。
谢屹璟:我分享两个观点,一个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去年的策略和今年可能的走向;另外一个是中国本土的中小企业和中国上市公司之间的一些并购趋势。
从中国一些大企业,比如复星、绿叶来看,去年、前年都做了很多的海外收购,虽然现在有外汇出国的限制,但是毕竟有海外的平台,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主要的海外收购战略。我个人认为,这个趋势还会继续下去。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海外很多产品、品牌、销售、利润都比较稳定,很多中国企业希望拿到这些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另外在海外扩充产品线和地域方面也能做一些布局。但是如果在海外没有资本平台的话,中国本土的一些大企业就先要把海外的资本平台搭建好。否则现在出海的人民币换美元是很大的挑战,特别是如果交易金额大的话,会耽误时间。
第二在中国我们看到很多中小企业如果考虑资本市场路线,IPO排队时间较长的话,很多还会考虑借壳上市,这也算是反向收购。通过反向收购,注入资产,获得上市公司的平台,然后开始获取优质的多方面融资平台。
还有一些在医疗健康产业,本身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是有很多买卖兼并交易会出现。中国这个现象可能还没有非常明显,但其实在过去几年本土企业之间的互相买卖兼并已经很多了,这个趋势今后几年还是会继续加大。
吴昊:我觉得在接下来全球经济压力之下,也会继续有一些战略(并购)的需求。特别是在中国公司里面,我们已经掌握技术的,我们已经运营的产品线,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当然我觉得这对中国公司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在中国,我们有资本市场的优势,如果一些产品线,中国公司掌握了技术,掌握了营销,那将会获得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
胡正国:我觉得2017年海外并购总的金额可能会不太理想。因为资本管制,人民币出不了境,但是小的并购还是会发生的,尤其以产品公司为主。
对于投资这方面来看,今年也是会不断的,各种各样的基金要关注。此外,越来越多的美国或者欧洲、以色列的公司,也都到中国来融资。我作为中国的投资人和企业,建议一方面可以投资海外公司,一方面可以把这些公司的产品在中国的权利拿过来,在中国组建公司,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顾宇韶:我的观点,一横一纵加跨境。横的我们希望看到,尤其是针对慢性病,可以从整个疾病周期来看这个投资和并购,也就是说一个慢病从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跨度来管理,这个是有很多机会的,这是一横,从整个慢性病来看。一纵就是细分领域上下游的并购和投资的机会,包括从一开始诊断到治疗,到术后的恢复、服务,甚至到最后的保险,这是一纵,和整个行业的整合。最后是在跨境,像我们国际公司,会加快速度,在本土化方面,也会加大力度。
▌策略
中国医疗公司  如何通过并购进入国际市场
刘道志:现在中国的公司进入国际化的速度,明显的从2016年开始加速。接下来这个问题是,中国的公司进入国际市场,通过并购或者通过商业合作,这种策略需要注意什么。我们请药明康德的胡总来谈一谈中国跟国际化一体化的趋势。
胡正国:我们药明康德的策略是全球化跟区域化并举。全球化就是为全球各个客户服务,但服务提供商在中国。特朗普上台之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欧洲也是一样。所以我们今年要在欧洲甚至是东南亚这些国家进行区域化布局。这种扩张就是,自荐跟并购并举,并购是找到合适的标的,在当地拥有较具规模的运营机制。从走向国际化来讲,中国企业,国际化一定是靠产品,产品一定要过硬。进入国际化之前,一定要保证你的产品有绝对的竞争力,有创新。
中国药厂要走向世界,现在还相当早,因为原创的东西没有。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一定需要原创的东西。两种途径,第一,自己研发,这样的药可以走向国际,完全靠自己的产品来占领市场。第二,中国公司现在实力很强,如果能够找到很好的标的,在国外,在人家还没有发现的时候,你就把它买了。通过产品研发推向市场,这也是一种路径。现在还很少有中国药企或者医疗器械公司走出这一步。如果你想买,建议还是要早买,买得晚的话成本很高,创新的药也好,器械也好,这个成本是相当高的。如果你早期能看懂,把它并购下来推向市场,这是中国药企能在世界上做强做大的唯一的办法。因为在仿制药这些领域,竞争是白热化的,给你的机会空间利润空间都很小。
▌预判
2017年  资本市场热度几何
刘道志:资本市场始终是对创业者来说的。2016年,创业者可能也感觉到了,不像2015、2014年那么容易。2017年会怎么样,资本的热度对投资或者并购来说,会是什么样的晴雨表?请谢总给我们讲一讲。
谢屹璟:我们华兴一直专注中国新经济领域,从互联网到医疗领域,都跟资方有紧密的沟通,另一方面也是帮助中国的创业者,能够以最好的最快的方法融到他们在成长过程所需要的早期私募市场上的资金。2015、2016年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向大健康领域。去年应该是蛮重要的一个年份,在整个生命科技领域,从生物制药到医疗器械,还有医疗服务,再加上IVD等等这些行业,都有很多的案子。
这个之下,好处在于政策、资金、创业者回来的频率、速度都相当的大,整个系统正在建立中。而其中的挑战就是说,今年大家从JP摩根(JP摩根医疗健康产业年会)回来之后,看到美国的情况和中国二级市场、一级市场的情况对比,大家作为专业的投资人就开始有点担心,是不是整个估值有些泡沫,需要停一停、看一看、调整一下,这是对今年要面临的一个挑战。但是总体回答刚才说的,我认为资金量还是很大的。
▌把脉
2017年  并购基金发展态势
刘道志:在并购方面,过去更多的是上市公司为主,但是由于现在社会资本,包括政府引导基金、母基金,还有各种各样的保险基金大量涌入健康领域。并购基金作为国外一种非常成熟的资本策略,从2016年开始,在中国大量的涌现,各种各样的并购基金也发展起来。中国越来越多的向并购基金发展,特别是现在很多VC,一线机构,Top的VC也都开始筹划自己的并购基金。这是新形势下的策略。 我们谈2017年,从并购基金的发展趋势态势看,这个机会在哪儿?请张总谈一谈,从全球的角度看。还有谢总,华兴资本做并购,也要感受这个脉搏。
张志民:从并购基金来讲,我个人觉得比较好的操作方式还是与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其实在美国,并购基金跟大公司的合作是比较常见和紧密的。对我们来讲,如果在中国作为一个并购基金的话,其实也是和产业合作。如能找到下面的买家,对并购基金来讲不仅可以降低风险,还可以做一个体量的放大。因为外汇管制的原因,美元并购基金在这方面可能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对于企业,在美元难走到国外的时候,可以通过美元并购基金,同时把国外的标的给做战略投资或收购。国家对美元的管制,在一两年以后应该会有所放松,特别针对产业投资。并购基金经过一两年、两三年的哺育之后,能够把产业真正的收购,对并购基金的退出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谢屹璟:关于并购基金的问题:整个控制权的变化,哪个基金哪个团队来接企业未来五年十年的发展,这个问题十年前很多的国外基金就问我,中国会不会有Control Deal,大的并购会出现。十年前条件还不成熟,产业发展的阶段,加上中国的文化,第一代的创始人还在发展过程中,要跟他谈这个控制是很难的。再加上中国很多大的基金管理人,那时候很多是金融背景出身,实际操作企业的能力不够。十年前我说还是再看一看吧。今天我们再看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案例在各个行业里面了。医疗行业有很多,主要原因是我们已经走过了十年。今后的五年、十年,肯定是有越来越多这样的情况出现。
原因在于发展的阶段,在中国企业家换代,第二代接班这个问题上,已经到了一个时间点。其实有很多企业的第二代还没有完成替代的工作,天士力是一个很好的案子,还有一些要把企业卖掉的情况,这种案子以后会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再加上资本界从业人员的水平和不同的背景,这些专业人员加入一些Buyout基金,会使得在接管企业的过程中,能够全方位的了解企业运作的问题,同时帮企业制定今后五年十年应该怎么走的策略。这样可以达到企业重新再输一次血,重生的一个效果。这也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从挑战来说,整个产业的发展,每五年十年向前看,都是需要重新定位的。虽然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新的基金进去,要问的是,我是不是明确很有信心,以后的十年这个企业应该怎么走。我担心的是很多企业会有急功近利的想法,我去包装一下,把利润做出来,然后上市,赚了钱就走或者怎么样。当然这是很多基金赚钱需要考虑的问题。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华兴认为一个企业要做成伟大的企业,还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打造和多方面资源的长久有耐力的支持,才有真正的意义,特别是在医疗健康领域。

想了解更多关于海外投资并购?
来看【海外投并圈】为你精选的,
不容错过!
THE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