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吴诗芸 · 主播 | 杨枪枪
各位书友早上好,今天我们继续共读《创业维艰》,建议大家阅读第六章(163页-184页)。
在读的过程中,你会了解: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办公室政治?员工的野心多大合适?当天才员工变成超级混蛋怎么办?头衔与升迁的关系等。
你觉得给员工多大头衔合适,本书作者本・霍洛维茨讲述了自己的经验。
作为员工来说,当然喜欢自己被给予更高的头衔,哪怕听起来好听一些都是他们如此看重它的原因。
头衔之所以重要,第一,它能够满足员工的需要,当他们去别处求职时,肯定不希望自己只是一个普通员工。第二,职务头衔也是一个标杆,可以使员工就自己的价值和报酬与其他同事展开比较。
鉴于头衔可被用于估算相对价值,因此在分配时要慎之又慎。作为CEO,你确定要给他们高头衔?
记得我的一个朋友,之前也是我的同事,我们在一个公司时,她所在的部门来了一个上级,但能力并不如她,很多事情都要向她请教,让这个在公司已经呆了两年左右的“老员工”心生不满。
起初她以加薪为要求,因为公司的加薪数额并不满意,她准备离职,为了好找工作,她又向公司提出了升职的要求,公司最终也没有让她如愿,最后她愤愤离开了。
本・霍洛维茨指出,如果给员工高头衔而不考虑其真正能力和价值,就会有危险,这个危险可以用“彼得定律”和“坏榜样法则”来解释。
“彼得定律”指,在一个集团中,员工只要表现出众,就能获得提拔,直至被提拔到一个他不能胜任的岗位(即他们的不称职级别),自此无法再获得提升。
“坏榜样法则”是指,无论团队内部哪个层面出现了滥竽充数的人,他们都会像蛀虫一样影响其他成员,最终使得能力出众的人也渐趋平庸。
这导致的结果是:员工会拿他们上级中能力最差的那个人做参照物,以此为标准,提出升职要求。
我上面举的例子就是证明。
因此,对各级别岗位的职责范围和能力标准做出简明扼要的界定,制定所有岗位的正式升职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降低“彼得定律”和“坏榜样法则”不良影响的最佳手段。
当然对于头衔大小,很多公司有不同的标准和方法。
有的公司认为相比于加薪、奖金、股份等,头衔的成本最低,而且在争取新人时更具吸引力,而少数特别优秀的公司比如Facebook,扎克伯格就有意识地让各职务级别低于行业内一般标准。
十几年前,一个人是总经理,我们就会觉得很高大上,可是到现在,在这个总经理遍地都是的年代,我们逢人就称“张总”、“李总”,而这时,头衔的价值像超发的货币一样已经贬值了。
追究起来,头衔通胀最早出现是一种商业策略,在上个世纪的经济危机中,美国不少公司无力支付员工更多的薪水,就给他们提供晋升的机会,以此留住员工。
这个办法现在也被组织结构扁平化的公司大量采用:在扁平结构的企业组织中,等级区分不甚明显,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与众不同。所以这类公司给员工设定些头衔和上升梯度,刺激员工的热情。
那么,给员工升值加头衔有用吗?
在初期,确实会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头衔的提升必然需要相应的薪金待遇和权限支撑。
否则度过新鲜感之后,员工自然能够理智地知道自己职位的分量,和公司对自己的重视程度。想要利用此跳槽的人也慢慢会了解,公司看重的还是个人的真实能力。
也许有些东西可以评估一个人的价值,比如头衔,但任何时候,真正的价值才最为重要。如果你很在意估值的时候,你就会忘记你的价值,不由自主的去做那些提高你估值的事情。
而市场最终是多次交易的过程,多次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会越来越透明。所以,我们应该重视价值而忽略估值。
所以不要迷信头衔,这个时代看重的还是个人的真实能力。
今天晚上见,我们一起继续共读《创业维艰》。
作者:吴诗芸,财经记者、编辑,近期刚完成一本书。个人公号:践进社(jianjinshe_com),希望通过践行的力量,和你一起成长。
主播:杨枪枪,有书签约主播。媒体人,每晚9点和你说晚安,用声音治愈每一个孤独患者。公众平台:小杨说事儿。微博@杨晨太沉。
↓↓点击“阅读原文”,完成今日早读签到,回复“APP”,下载有书共读APP,找人聊聊这本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