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一共有五篇(序言、项目前期套路、项目实施重点、项目背后的政治博弈、采购与谈判)
本篇为第一篇。
随着近几十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投资海外。最近的“曹德旺外逃”也是闹得沸沸扬扬。记得很早以前就看过一篇关于曹德旺先生对中美制造成本对比的采访报道,他提到除了美国劳动力贵以外,美国有诸多的成本优势,比如“土地基本不要钱”,“电价是中国的一半”,“天然气只有中国的1/5”,“中国制造业综合税负比美国高”。这样的报道更是极大激发了国内企业来美国投资的念头。

美国的这些优势在山姆哥看来确实存在,但其中有很多额外的风险和隐性的成本是很多中国企业所不了解的。比如动辄上百万美金的官司,安全事故的巨额罚款,环保的高标准,设备自动化程度的高要求,各种安全规范上的严要求等等。
山姆哥有幸从头到尾参与了陆资和台资企业在美国投资办企业的过程,见识了很多因为中美做事思维不同而造成的麻烦,让国人的很多努力和投资变成了一厢情愿,不被外界理解,甚至导致投资失败。可惜的是,很多的失败并不来自于技术业务层面,而是文化管理和做事思维上的差异。
据网上报道,曹德旺先生是购买的厂房。相比新建工厂,直接购买相似业务的工厂应该作为中国企业出海的最优先选择。在美国,因为自由竞争淘汰和现金为王,让中国企业很有机会可以用一个不错的价格直接买到现成的企业或厂房。但前提是不用改造太多。在美国改造的花费很有可能会超过建一个新的。
如果选择新建一座制造工厂,从无到有,大致分为:设计design、土建civilconstruction、厂房building、公共设施utility(水、油、气、电、暖通)、设备基础foundation、安装installation(机械、管道、电气、信息系统)、调试commissioning、试生产startup、生产run以及后期的维护maintenance和升级improvement。这其中因为管理上的不同造成的额外成本常常是超出中国企业想象的。
上述的每个环节都由一系列的项目组成,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
以安装部分来说,每部分侧重点各不相同:
骨骼--机械:尺寸、位置、精度等
血管--管道:材料规格、压力、支撑、保温等
神经--电气:对的线接到对的地方
大脑--信息系统:外包、软件编程

这些都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项目project来实现。对比国内,除了不计成本的确保安全第一以外,几乎实施项目中所有的思维差异都可以归结到那一点--人工很贵
因为人工比材料贵,所以设计的立足点是省人工不省材料;事前要预想细节,准确估算人工;事中做好计划,合理调配人工;保证质量,避免返修返工;使用工具或者设备,尽可能多的替代人工等等。总之都是奔着省人工去的。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