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工作,首先需要适应的,便是与中国不一样的职场文化。作者Dorothy在美国华盛顿一间律师事务所担任执业律师,至今已经在美国累积 9 年的工作经验。这次作者从自己的职业范围 ─ 法律出发,就专业服务这个大方向提供一些职场文化的看法。
我感受最深刻的,是美国社会非常崇尚英雄主义,也可以说是个人主义。
或许你在看电影时会略知一二,那么换到真实的职场中,会是什么样的状况?举个例子,假设你今天是一个职场新人,或是处于较基层的位置,你敢不敢在会议里提出自己觉得很棒的点子呢?
实力决定一切
在东方“尊重伦理”、“谦逊”和“察言观色”的文化脉络里,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可能会被视为逾矩的行为,弄不好会招人怨,被同事觉得太抢风头;然而在美国,如果你有一个很好的想法、有建设性的计划或是可执行的方案,就算你不是资深员工,或即便那不是你的直接工作范畴,公司里其他的同事不一定会因为这样而忽视你的建议。只要你能够展现出实力、提案够好,并且用适当的沟通方式表达,同事跟上司通常愿意给与表现的机会,甚至最终采纳你的建议。
此外,资深员工“倚老卖老”的心态在美国的工作环境很少看到。在东方的教育下,尊重较为资深的员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然而这也容易造成有些老鸟觉得自己的意见一定是对的,并否定或抗拒菜鸟的意见。但是在美国的职场里,通常还是以提出的意见为主,以及这个人的专业背景,实力,和工作态度决定谁的意见被采纳。
也因为重视个人的贡献,相较之下,美国人比较没有阶级感,上司跟部属间的界线比较不明显,不那么强调“长幼有序”。举个例子来说,即使是与客户的初次见面,或是面试场合,大家都非常习惯称呼彼此的名字,而不是以对方的身份。例如一开始在一些社交场合,向别人介绍我的部门主管合伙人时,我会说:“这是我的老板(boss)”,但他往往会马上纠正我:
“我是她的同事(colleague),并不是她的老板”。
这是因为很多老板或主管会希望营造出一个“团队”的氛围,而不是阶级分明的组织。当然,即使老板希望营造一个比较平等的工作环境,也不代表身为下属的你就可以逾矩。只是在专业上,大家是以一种比较像团队的方式一起工作,英文常用的词汇是"collaborate"
自己的工作自己安排,自己的品牌自己经营
重视个体的结果,当然每个人的自由度也都相对提高。最直接的,就是美国的职场文化比较尊重员工下班和休假的时间。
上班日,美国职场也显得比较弹性。像是在中国常见的午休时间,大家在同一个时间点休息,同事们会一起出去吃饭,整间公司进入午休的状态。但是在美国,通常没有固定的午休时间,特别当你是责任制的员工(exempt employee),包含白领的专业人员,工作时间可以弹性运用。例如说在11 点半到1 点半之间,有些人会出去买一个三明治,拿回来就在位子上吃,或是中午跟客户进行12点到2点的午餐会议,都是很正常的状况。也比较不会发生老板走了,大家才跟着离开的状况。如果你特别早到或是没有花时间在午餐上,当天就能提早下班。
此外,如果你的工作是属于非责任制(non-exempt,例如秘书或是行政方面的人员(supporting staff),在非上班时间工作是有加班费的。这方面美国的法律规定地非常清楚,非责任制的员工其实是不可以在下班后收到任何讯息,否则雇主就必须支付加班费。也因为有法律保障相关权益,所以员工如果觉得雇主没有做到薪资相关的规定时,他们也会据理力争,甚至发生员工向公司要求补发加班费的诉讼等。
注重个人权益也包括个人的发展。以白领的专业领域(professional service)来说,虽然你的身份不是创业家,但是公司通常会鼓励你要具备创业家的精神,而创的业就是你的个人品牌,经营现有的客户,同时开发客源。
像我一开始进到律师事务所的时候,许多合伙人及资深的同事鼓励我,必须很主动地经营自己的个人品牌,试着参与一些拓展人脉的活动,让自己在专业领域里有能见度。如果从创业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是需要练习的。而假设你愿意经营自己,美国的企业通常也十分支持这样的策略。甚至很多企业会针对这点提供训练课程,鼓励员工建立自己的商业网络,在美国指的就是事业开发(business development),而这方面在中国是很少被重视的。
表现专业,避免触及敏感话题
既然尊重每个人的权益和发展,那么有一个要特别小心谨慎的就是避免介入他人的私事,或因为提及与同事们的种族,性别,宗教等有关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让对方觉得被冒犯。
尤其在专业场合,人与人间处于职场上的同事关系,如果触及对方的私领域,或是让其它人注意到自己的私事,会被认为是非常不专业的行为,更有可能损害对方对你的信赖度。
在中国一般人常会被问到的感情问题、婚姻状态等等,在美国是属于比较忌讳的话题,更遑论在美国文化里最敏感的种族议题。美国职场的人力资源结构是非常多元化,特别是在大城市,你会在一间公司里碰到各式各样的人:不一样的人种,不一样的宗教,不一样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性别和性取向。也因此,在职场上要非常小心,避免因为政治“不正确”,让任何人觉得自己被歧视。
如果今天有人觉得被歧视,而且也有办法证明这样的歧视存在,员工有权利对雇主提出告诉,这一类的诉讼很常见。美国的企业在这方面也非常小心,人力资源部会有所谓的员工手册(employee handbook),以及公司内部的政策,所有人都必须遵守。
在中国,大部分人的背景其实很类似,人口组成比较单一,因此如果今天你有机会到海外工作,或是工作场合里遇到来自不同宗教和文化背景的人,就必须特别留意。举个例子,如果有综艺节目提到某个地域的人时,主持人会特意他们讲话的口音,像这样把某些族群贴上标签,甚至公开谈论的行为,在美国就可能会有法律上的责任。
让更多人看到你的实力
其实美国职场重视个人实力,对于过去接受中庸之道教育的我们是很大的冲击,因为我们已经非常习惯用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或是很有耐心地一直等待机会的到来。只是,这并不是美国职场上所赞扬的特质。
因此一旦突破了这个关卡,对于一直默默努力培养实力的中国人而言,其实是很好的立基点,只要你能够让公司认可你的贡献,必定有担当要职或是在企业内升迁的机会。
(本文转自http://careher.net/)
更多精彩请点击: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