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离开东京的早晨,酝酿了一日的闷热化为狂风骤雨。
打开电视,每个台都在跟踪报道即将着陆的三股强劲台风,虽然听不懂但是也能猜出来说的是多处航班和火车班次都受到影响。
怀着忐忑心情我们来到了品川新干线的入口处。还好,开往关西的车次依然显示准点。从东京到大阪的新干线火车,平均每七分钟发车,每班次延误不超过0.7分钟。发车率和准点率让湾区习惯了BART一过peakhour就变成15-20分钟一班,还经常以各种理由延误的人情何以堪。
列车驶出东京,天气渐渐晴朗,两个半小时后到达京都站已是万里无云的艳阳天。地处盆地的京都,盛夏的午后如蒸笼般炎热。坐在计程车里穿越一条又一条的横街窄巷,目之所及均是木造民居,让人产生时空倒流的幻觉。不多久便到了我们的住所清水五条秀峰阁。
吃喝享乐篇
俗人如我,旅游无非两重意义:观光,度假。前者涨姿势,后者养生息。
坐拥17处世界文化遗产的古都京都,很容易引人把日程安排得满满。但同时,以京都为代表的关西风情,无论是茶道,温泉,艺妓,还是一花一世界的日式庭院,都需要看客放慢脚步来细细品味,方能真心享受。
规划京都行程的时候我们特意选择住在景点集中的东山区近地铁的传统和式温泉旅馆,为的就是能动静结合:想出门则四通八达,想放慢节奏则足不出户也能自得其乐。
秀峰阁外表:一方小小的店面也是精心设计过的,是不是很符合日本人螺壳里做道场的风格?几杆竹子,几方石板,一副布幔,和风意境便营造出来了。日本人管泡澡叫泡汤,冥想之汤是旅馆提供的温泉的名字,令人浮想联翩。

Lobby不大,却有专门辟出的一角摆放茶道器具。我们到的时候正好有一对日本母子在,妈妈在指导儿子沏茶的正确顺序和手势。
沿袭温泉旅馆的传统,这里的前台还免费提供多款浴衣(Yukata),女客每天都可以自行挑选合意的花色,不但可以在室内穿,还可以穿出去逛街。

浴衣是简化的和服,正式和服需要穿“长襦袢”,即是内衬,而浴衣是不需要内衬直接贴肤穿的。同样,穿和服的时候需要穿足袋(大拇指和其他脚趾分开的分趾袜),而穿浴衣的时候则是赤脚的。
现代日本人大多在夏季的花火大会,祭祀,游乐园等场合穿着浴衣,而在传统服饰更为流行的京都,景点附近的大街小巷上则随处可见身着浴衣足踏木屐的男女。
换上浴衣出门臭美喽~
进入我们的榻榻米房。和式房间非常宽敞,毛毛从房间的一头接连前滚翻五次才到另一头。
小矮几上沏茶的用具一应俱全,还附送京都小吃生八桥

都说日本人珍惜资源,从这个马桶的设计可见一斑:洗手水直接流入水箱--小小一个巧思,对节约用水却有日积月累的贡献。

到了秀峰阁,怎能不体验泡温泉呢?房间里为客人备好了泡汤前换的睡衣,来,让我们的嫩模毛毛来demo一下效果。

日式温泉旅店的公共浴场分男女,但入池是要坦诚相对的。泡汤顺序是先在更衣处脱除全身衣物置于篮子中,然后到沐浴处坐着清洗全身,女生将长发束起,然后再慢慢步入浴池。
秀峰阁有两个公共浴场,四季之汤光线明亮,温度较高,温泉水中加入四季药草(是不是让人想起千与千寻里的药浴?)

冥想之汤是桧木打造的池子,水温保持在38摄氏度的碳酸泉,室内光线幽暗,很惬意。

对跟陌生人共浴有排斥的客人可以预约位于五楼的私人浴池钟馗之汤,号称家族风吕”-就是一家人一起泡澡的意思。权衡再三,对于跟娃一起泡澡的心理障碍似乎更大一点,所以咬牙去了冥想之汤
事实证明下午4点到晚饭前这段时间无论是男池还是女池都没什么别的客人泡汤,每次我们仨都能自在享用整个浴场。
结束了一天的行程后让全身沉浸在疗愈汤池中,疲劳一扫而光。
和式旅馆多为一泊二食,即房价包括早晚两餐。秀峰阁的晚餐主打怀石料理。相传禅宗修行打坐的时候于怀中放置烤过的温暖石头来抵饥御寒,“怀石传统意义上是进行茶道之前点饥的清淡小菜。当今的怀石料理,已经从过去简单的三菜一汤演变为日料中最为繁复讲究的高大上料理,一顿吃下来有上十道菜,令人目不暇给。上菜的顺序依次是先付,前菜,先碗(清淡的开胃汤),刺身,煮物,烧物(烤鱼或是天妇罗),物(沙拉),止碗(酱汤),御饭(米饭),渍物(咸菜),果物/甘味(水果/甜品)。虽然晚餐每天遵循同样的程序,但是菜式变化多端,加上选用的餐具和摆放都别出心裁,每一餐都让食客惊喜连连。
前菜。

刺身。
某日的寿喜烧。

煮物
烧物
纸火锅。小朋友直接看呆了。

你没看错,这是儿童餐的分量。

甜点。
连菜单都美轮美奂。

日式早餐也是极大丰富。

纳豆是跟老北京豆汁一样挑战极限的食物。最奇葩的是还要拌上mustard吃。

由于每道菜看起来只有一点点,美丽的卖相和精致的味道骗人一道接一道地吃下去,毫不夸张地说,每天一早一晚两顿饭都是以扶墙出作为结局的,以致在京都的几天我们从来没能空出肚子和勇气再吃一顿正式的午餐。
景点篇
相较于东京一日的马不停蹄,我们在关西的行程安排显得宽松多了。京都城里有看不完的名胜古迹,殿堂庙宇。这次带娃,适逢酷暑,并没有野心将这些景致一一看过,只选了几处慕名已久且交通便利的,一天去一两个点。另外怕娃寺庙看多了审美疲劳,其中还抽了一天去了一小时火车车程之外的奈良看鹿。
就从离住处最近的清水寺开始写吧。
1
清水寺
清水寺从旅馆走过去不过20多分钟,早起趁天还没热起来我们就出门了。
一路上经过的民居也好,商家也好,大多都是传统的町屋带有浓重京都传统风味的木造小屋。一般是双层结构,下层临街开店,上层居住,或是前店后住;形状狭长,所以一般都有深深的庭院隐藏在小小的门面后面。关于町屋的门面为何如此窄,有一个说法是丰臣秀吉统领京都的时候按照店堂门面大小收税,于是为了避税大家都把门面建得尽量窄。
清水坂,三年坂,二年坂,是游人登清水寺的必经之路。我们来的时候早,商家都还没开张,再晚一点就会人满为患,步子都迈不开了。

一路向上,便到了清水寺前的仁王门。
作为京都最古老的寺院,清水寺已经接受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参拜。仁王门是入殿参拜的第一重门,当然要建得宏伟华丽。
三间一户的结构(三重间隔,一出入口),通体丹红,因此也被称为赤门。仁王门后的这座三重塔是和本堂同时建造的, 是日本三重塔中最大的一座,在昭和年間改修完成後, 也和仁王门一样遍体施以朱红。

从仁王门往山下看参差比邻的建筑,气象万千。

清水寺本堂祭祀着清水寺本尊十一面千手观音,正面十一间(36),侧面九间(30),高18, 大殿前悬空的清水舞台让人直呼此行不虚。舞台由139根高数十米的圆木支撑,其中没有用一根钉子。站在舞台上,大半个京都尽收眼底,据说天气晴好的时候极目远眺,能一直看到大阪。
要充分领略清水舞台之大气滂沱,就要离开本堂,顺着山路继续前行一段之后再回首。届时整个舞台下圆木支撑结构一目了然,令人击节赞叹。

拾阶而下,但听泉水叮咚,眼前便是音羽之瀑了,也是清水寺得名的由来。泉水分三股而下,分别是“延命长寿水”、“恋爱达成水”和“学问提升水”,祈愿者只能选一股饮一口,颇有弱水三千我但取一瓢饮之意味。猜猜毛毛选了哪个?
我们踏上归途的时候,回头遥望清水舞台,游人这会儿才逐渐稠密起来。沿着松原通慢慢地走,路边的店家陆续挑起门帘,准备开始一天的营业。感谢时差,让我们偷得了半日的闲暇,静静体会千年古刹的韵味。
2
三十三间堂
到过京都的人不一定都会去三十三间堂,但是去过三十三间堂的人一定不会忘记这个地方。这个寺庙既不大,也不算古老,既无鲜明的建筑风格,也无为人称道的庭院景观
…..
而且由于殿内不许拍照,它甚至没有多少照片流传于世。这里之所以在世界遗产林立的京都占有一席之地,完全是因为其中供奉的一千零一尊观音像。

三十三间堂正式名称是莲华王院乃是日本寺庙衡量长度的单位,每两根柱子之间的距离称为。三十三间堂正殿120米的距离以柱子隔成三十三间,暗合《法华经》中所述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三种法相,因此得名。三十三间堂正殿堂厅两侧各有五百尊观音立相,每尊面貌都略有不同。这一千尊观音像是召集了全日本的佛像雕刻师历时16年协力完成的。居中的须弥坛供有国宝级的坐姿千手观音,目镶水晶,雕工细腻,乃出自镰仓时代佛像雕刻大师之手。京都的寺庙中佛像本尊称为秘佛,平时都收藏在须弥坛上的御厨子中,每逢御开账的日子信众才可得见。而三十三间堂像公众展示的所有观音像皆为本尊,非常与众不同。
观音群像前方还立有二十八护法部众以及风神与雷神的雕像。因为距离我们更近,护法的面貌和衣物的雕刻能更仔细地观察,但觉每一尊神情都灵动饱满,丝毫没有近代一些佛像雕塑的呆气。本以为这么严肃的场所对六岁的小孩无趣,没想到毛毛一反常态地专注,二十八尊护法的像每一尊他都兴致勃勃地钻研和提问,甚至还注意到一些我们忽略了的细节,比方说这个菩萨有两双眼睛。佛法无边,也许冥冥之中自有缘分天定。
放些官网的照片。三十三间堂的魅力,必须身临其境才能体会。
3
祗园-花见小路
如果说东京歌舞伎町是国际大都市范儿的红灯区,那么遥相对应的京都祗园则是日本传统风俗文化的精华所在。
以“八坂神社”门前的四条通发展起来的祗园,从江户时代开始就是全国文人骚客和上流社会寻欢作乐的高大上场所。
最初的艺妓其实是由男性担任,以演奏传统鼓乐、说唱逗乐为主,18世纪开始逐渐被女性取代。传统意义上的艺妓,不但要接受严格的才艺训练,还需要相当时间修炼察言观色和谈话的能力。培养一名艺妓投入很大,而出师后她们结交的也多为达官贵人,因此艺妓在日本社会具有不俗的地位。即便在艺妓文化式微的今天,想要一亲芳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祗园的艺妓馆和有艺妓表演的茶馆酒楼依然是需要圈内人引荐才能踏足的场所。一般的游客想一睹真容,多半只能在有艺妓出没的祗园一带碰碰运气了。我们去的时候,恰巧遇见两位艺妓在过马路,抓到了她们行色匆匆的侧影和背影。
花见小路大概是祗园花街柳巷最具代表性的一条了,两侧夹道的多为古色古香的料亭和茶屋,华灯初上之际,店家前的灯笼一盏一盏点起来,竹窗隔扇之后隐约传来乐声与笑语声,让人恍恍惚惚仿佛不在现实之中。
拐出花见小路,就是热闹非凡的祗园商业街-四条通了。这里的画风比较接地气,全都是商家,卖小吃的,生活用品的,和风小伴手礼,应有尽有。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祗园辻利/茶寮都路里。这是京都抹茶产品的人气王,本店就在四条通上,一共两层。楼下主要卖抹茶和茶叶礼品装,楼上是各色抹茶甜品。在36度高温的天气中,这个150年历史的京都老字号茶庄生意爆好,排队一直排到街上。点了经典的抹茶冰淇淋,果然很惊艳:抹茶的清香和奶味相得益彰,完全吃不腻的感觉,要不是晚上还有一顿大餐等着,一定要多试几种。
4
祗园-八坂神社
最近有人做了个调查,发现全国神社最多的城市竟然不是京都,而是XXX(忘记是哪个了)!消息传出来后媒体采访京都人的感想,傲慢的京都人嗤之以鼻:纳尼?那些土里土气的神社也能跟京都的神社相提并论吗?”  
的确,京都有着全国最著名的庙宇和神社,其中八坂神社是全国三千多个八坂神社的总社,每年七月京都三大祭典之一的祗园祭就在这里举行。为期一个月的祭典活动,声势浩大,以迎神和送神为主题的山鉾巡行(花车游行),都以八坂神社为起始和终点。这次到京都是八月底,错过了祗园祭,不可谓不遗憾。
网上抠一张祗园祭的盛况。

四条通走到底就是八坂神社的西楼门。
很多当地的女孩子在逛完祗园商业街后都会成群结队到八坂神社来祈福,在这里蹲点拍和服女子很不错哦。
八坂神社里面还有上十个不同主题的小神社,包括大国主社(祈良缘),刃物神社(祈切断恶缘),疫神社(祈健康),以及供奉美神的美御前社(祈美貌)。
祈姻缘的毛毛。

看到这几位美女在这个神社前虔诚参拜,我以为这必定是美御前社了,近前一看居然是个蛏子神社。(!@#$%这是祈什么呢?吃蛏子不要吃出泥巴吗?)

神社正殿前的许愿堂上挂着长长的绳子,供人许愿前拽绳摇铃。当然,大部分小朋友到了这里都是纯粹想要摇铃而已。

八坂神社东边紧邻円山公园。公园不大,胜在错落有致。夕阳余辉中湖光山色,衬得和服的颜色越发娇媚。


回途中天色渐暗,但一路有信众供奉的长明灯相伴,神社仍然感觉很温馨。

5
伏见稻荷大社
看过艺妓回忆录的同学也许还记得这么一个画面:小千代奔跑着穿过无数朱红色鸟居构成的隧道。这个镜头的取景地于京都付见区稻荷山的伏见稻荷大社,因其沿着山势绵延四公里的
千本鸟居
tripadvisor2016
“日本最期待的景点”中拔得头筹。

伏见稻荷大社建造于八世纪,是日本全国四万余座稻荷神社的本宫。此处供奉稻荷神,亦即日本神话中谷物、食物之神的总称,人们向其祈求五谷丰收,商业繁盛。

日本自中世纪开始将狐狸视为稻荷神的使者,全国的稻荷神社也都几乎都以狐仙作为信物供奉。

稻荷大神是保佑生意和五谷的神明,因此有许多工商团体会来这里祈求保祐,许愿的人们往往会捐款在神社境内竖立一座鸟居来表达对神明的敬意,竖立鸟居的单位包含个人、公司行号乃至于各地的商会组织,目前现存的鸟居,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治年间。据统计,号称千本鸟居的伏见稻荷大社山上实际上有上万座鸟居。
我们到达鸟居的时候正值午后,来自四面八方的旅行团都汇聚在这里了,目光所及之处皆是人头涌涌。在被鸟居震撼到之前,我们就被川流不息的人群打倒了。
想象中的鸟居隧道是这样的。

实际上看到的是这样的(网上找了一张动图说明当时的盛况)。

在游人鱼贯而入的时候见缝插针,最多也就能拍成这样了。

一望无际的朱红鸟居,背后有着无数传说的狐仙,原本为伏见稻荷大社构筑了一个奇幻的世界。无奈我们在游客爆满的时候游历,感觉眼前的世界跟想象中的距离甚远,只叹人气太旺的时候,神鬼都要让路了。将来如果有机会重游京都,我会选一个凉爽的清晨,穿上跑鞋来到这里,体会在空无一人的橘红色时光隧道中穿梭的滋味。
6
金阁寺
大家还记得
聪明的一休
里面那个戴高帽子,穿大袍子,常常跟一休斗智斗勇,然后每次都会输的足利义满将军吗?历史上的足利义满是名副其实的风云人物。作为室町幕府时期当政时间最长的将军,他在位三十多年,期间掌控朝廷实权,最终辅佐后小松天皇促成了日本南北朝的统一。

位于京都北区的金阁寺就是这位将军的府邸。看一休里这幅画面背景的金阁寺。

金阁寺原名鹿苑寺,其中代表性建筑——足利义满修禅的舍利殿——因其外表以金箔装饰,民众以金阁殿称之,寺院也因此被唤作金阁寺。舍利殿是依湖而建的三层阁楼建筑。第一层是寝殿建筑样式的法水院,体现的是平安时代的贵族建筑风格,是将军招待的宾客下榻之处。第二层和三层是佛堂,分别采用了武士建筑和禅宗佛殿建筑风格。二三层外表在天然漆上又镶贴了纯金的金箔,屋顶耸立金色的凤凰,寓意往生极乐。
金阁寺最适合隔水远眺。轻灵精致的外形倒影在平静的池水中,真的仿佛一只即将展翅飞去的凤凰。

1950年,金阁寺被一位见习僧人纵火烧毁,现在看到的金色建筑是1955年修复的。(有没有发现日本很多名胜古迹都是被烧毁过后重建的?木建筑伤不起啊……)三岛由纪夫以火烧金阁寺为题材写过一部小说,里面剖析了二战后战败国日本陷入的绝望以及对辉煌的武士道时代的怀念,这种执念最终像熊熊烈火一样将惨淡的现实付之一炬。
金阁寺庭园其实不大,参观完舍利殿后用上半个小时就能把园子里其余的地方逛个遍。当中有一处“白蛇の塚”,供奉的是足利义满接管之前这处府邸的主人西园寺家的守护神白蛇(水神的一种),位于永不干涸的安眠泽前。虽然跟白娘子没什么关系,但是这个名字中国人看到都会驻足片刻。
金阁寺的门票很特别,做成一张护身符的外形。

7
龙安寺
龙安寺距离金阁寺很近,步行只要
20
分钟,这里有闻名遐迩的枯山水景观。被誉为日本庭院造景艺术巅峰的枯山水,采用山石和白沙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据说自从佛教传入日本,僧侣们开始通过钻研石头的堆砌来领悟禅宗意境,到了室町时代,又从北宋山水画中汲取到了高低远近的表现手法,结合了细沙碎石和叠放有致的山石来构造出完整的枯山水庭院。在枯山水庭院中,看不到石桥,石灯笼这种日本传统庭院中常常出现的具象物体。这里即没有小溪流水,茵茵绿植,也摈弃了开花植物,仅仅以砂石代表流动的水或云,山石代表静止的山或岛屿,营造出简单却隽永的意象。
龙安寺入口处很低调,碎石铺就的小径蜿蜒曲折。

龙安寺的方丈石庭乃是枯山水艺术登峰造极的室町时代的产物。偌大的庭院里,除了白砂,只放置了十五块石头。石头的排列错落有致,耐人寻味,据说由于视觉上重叠交错的缘故,坐在观景台上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只能看到其中十四颗。白砂则被耙出一道道曲线,在观者的想象中幻化成水纹,波浪,和涟漪。虽在酷暑,游人也不少,但是到了此处都静静坐下来欣赏着看似简单却意境悠远的景致,没多久就感觉从内至外清凉明净了。
宽敞气派的方丈馆堂,一侧有石庭的模型。
方丈后侧的茶室藏六庵前还有一方水洗,为茶道净手而设,做成古钱形状,将中间蓄水的方形视为字的话,四个汉字就是吾唯知足,意即知足常乐

8
奈良的鹿
虽说京都的寺庙古刹看上一年也看不完,考虑到与六岁的毛毛同行,我们决定拨出半天的时间到奈良去调戏小鹿。
说起来,奈良比京都更早成为日本的首都。早在公元710-794年间,奈良就已成为日本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而且在迁都到平安京(即京都)后,仍然作为日本的宗教中心继续繁荣发展。从地铁站乍出来便看见托钵僧。

而我们此行真正目的是奈良的鹿。710年日本建都奈良,传说中雷神骑着白鹿迁移到了如今的春日大社。鹿作为神的使者,世世代代在现在的奈良公园所在地生活和繁殖了下来,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据最新统计,奈良公园和附近的若草山里共有接近1500头鹿,全都是野生的。很大程度上,它们才是这个城市的主人,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街头漫步的鹿是不变的风景。
从近铁奈良站出来笔直往东走不过1000尺,就会开始看到三三两两包围着游人的鹿。

初见鹿群太兴奋的我一直在拍照,冷不丁被一头鹿从后面一口咬住手里的奈良地图,肆无忌惮地大嚼起来,而且越吃越欢,很快地图就被吃剩了一个角。
奈良公园四周到处都是卖鹿饼的摊贩。鹿饼乃是以无糖无油的米糠和小麦粉为鹿特制的薄片饼干。平时鹿饼就一摞一摞地随意摆放在小摊上,没有任何一头鹿去打它的主意,只要游客一旦买下来接过去,鹿群就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你包围起来,各种暗示(颔首)明示(顶,咬,拦)要你投喂。

毛毛一开始见到鹿是兴奋雀跃的,也有许多温柔的小鹿乖乖地让他抚摸。

鹿饼一旦到手,画风就变成了这样。
在娃和鹿的互相追逐下,一个上午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在奈良站一家名为面厨庵的老字号吃到了曾经上过电视的奈良名物:豆皮福袋乌冬面。碗端上来,里面赫然是金澄澄一个大福袋,收口处用绿葱绑着。

用筷子挑开里面就是Q弹爽滑的乌冬面了。

归途上错车,坐了每站毕停的慢车,倒也让我们得以悠闲地欣赏奈良和京都之间的田园风光。车到新田边站附近的时候居然出现了一休寺的标志。原来一休和尚就是在新田边的酬恩庵修行和圆寂的。
还意外收获纯情学生情侣一对,在夕阳中看起来那么恬静舒服,一如关西的古典婉约。

后记
短短几天的行程注定了我们对关西风情只能浅尝辄止,但又已给了我们如此美好难忘的体验。在离开京都的日子里,我不止一次畅想这里春日樱花盛开的绚烂,秋日霜叶满天的精彩,和冬日白雪皑皑的诗意。更让我时时想起的是日本文化中随处体现的对传统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事物的珍惜。唯有尊重,才能给古老的文化赋予新的生命;唯有敬畏,才能不过度开采;唯有珍惜,才能将有限的资源代代传承。
全文完
作者介绍 
蛋糕毛毛妈,爱吃蛋糕的毛毛妈,不是文学城上爱做蛋糕的毛毛妈,但是同样爱生活,爱美食,爱旅游。家有爱边走边拍的毛毛爸和热衷各种古怪问题的六岁毛毛,日子过得平淡而不乏味。
相关阅读:
加州娃行天下
图文版权所有
欢迎转发朋友圈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至其它网站
投稿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