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的一家 ZARA 门店
本文授权转载自:外滩TheBund
微信公众号IDthe-bund
在过去的 20 年里,比尔·盖茨总共 15 次摘得首富桂冠。但今天要说的是,两次打败他,登上世界首富宝座的阿曼西奥·奥特加(Amancio Ortega)。
据《福布斯》显示,去年 10 月,随着奥特加的控股公司 Inditex 股价涨至历史性的 33.99 欧元,80 岁高龄的他净资产一度达到 800 亿美元。
比起比尔·盖茨的家喻户晓,很多人甚至连他的名字都没听过。但一说他的品牌 ZARA,估计很多人都恍然大悟。
不信你翻开你家衣橱,十有八九会翻出一件 ZARA 的衣服——可以说,是女人买买买的能力,把他送上了这个宝座。
在奥特加之前,坐上首富第一把交椅的都是 IT、电信、金融大亨,而凭借服装行业上位的,还是头一回见。

对于这次的首富换人,《福布斯》倒是给出了一个有趣的评价,“这是传统服装业在与科技大佬漫长 PK 道路上的首次逆袭。”
这个低调成谜的 ZARA 老板,到底是怎么逆袭成全世界最有钱的人?
凯特王妃也爱 ZARA
1975 年,Inditex 集团的第一个品牌“ZARA”诞生,短短八年就在西班牙开了九家店。
当然,这只是个开始。因为后来,它迅速蹿红了全世界的服装界。

1988 年,ZARA  在葡萄牙开了第一家海外分店,便迅速扩展到全球。2004 年,他的第 2000 家分店开到了中国香港。截至目前,他的销售业务已经伸展到全球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
而这十多年间,奥特加的个人资产疯涨,狂飙近 700 亿美元。

即便是 2011 年退休了, 奥特加每年仍入账超过 4 亿美元股息,他把这部分资金用于扩大其房地产帝国。真是找对了门路,躺着都能赚钱。
退休后,他庞大的时尚帝国由奥特加和第二任妻子所生的玛塔·奥特加继承。

西班牙第二有钱的,就是他的大女儿桑德拉,继承了其前妻 73 亿美元遗产。除此以外,奥特加还有一个从小患有脑瘫的大儿子。
奥特加 76 岁时宣布退休,商业帝国由小女儿继承
目前 ZARA 大约有 2000 多家店遍布全球,掌控了快时尚的风向标。
作为 Inditex 集团的旗舰品牌,ZARA 的销售额占集团七成以上。该集团旗下还有 Pull & Bear 、 Massimo Dutti 、Bershka、Stradivarius、Oysho、Uterque、ZARA HOME 八大服装及家居品牌,总共年销售额高达 200 亿美元。
而这几个品牌的成功模式,几乎都是从 ZARA 复制过来的,外媒甚至评论称,“ZARA 病毒”正在以服装的方式侵蚀伦敦,甚至全世界。
时尚博主能用各种单品轻松搭配出大牌感,ZARA 还被戏称为“欧美街拍的王者”。

别以为只有路人爱穿 ZARA,就连凯特王妃、明星名媛都常穿。
凯特王妃穿的白色上衣就是出自ZARA
名媛 Olivia Palermo 和老公出席时尚活动,也穿了一款售价 110 美金的ZARA睡衣。
低调开挂的首富
作为一名超级富豪,奥特加绝对属于低调务实型。
成名后,连座驾都是 2 万多美元的大众。至于媒体采访,他是能躲就躲,就连 BBC 上门拜访,也不怎么受待见。
奥特加出身于西班牙的偏僻渔港小城,父亲是一名铁路维修工人,再加上他出生就赶上了西班牙内战,生活更是潦倒。
也正因为出身贫寒,他在人群中几乎都不敢大声说话,性格变得很敏感。
陌生店老板的一句话让他记了一辈子。小时候,他和母亲去店里买粮食,没钱只能赊账,却被拒绝了,”我不能再让你赊账了。“他回忆说,”我一定要赚很多钱。“
13 岁就辍学的奥特加,在一家服装店当学徒。这个内敛的小裁缝,却格外地勤奋踏实,跑腿、裁缝都做得很出色,深受老板喜爱。
"我那时候没时间学习,因为每天都要工作 24 小时。"奥特加说,"但我越来越清楚自己想做什么“。
还是小学徒的奥特加除了积累服装设计和零售的经验,还迅速嗅到了商机。
当时,服装店老板让奥特加销售一款女士睡袍。他发现,这款精致的睡袍很受欢迎,但价格却让人望而却步,所以销量不好。

没有导购员围着的感觉太爽了
有此想法后,奥特加很快辞职,拿着不到 100 美元的创业金,和妻子两人从巴塞罗那购入大量廉价布料,在家里开始制作内衣、睡衣和睡袍。
凭借着物美价廉的大优势,奥特加的睡袍在城中渐渐打出名堂。1963 年,他的业务就从三四人的家庭小作坊扩张到了 500 多人的 ConfeccionesGoa 服装厂,只用了短短十年。
收获第一桶金的奥特加又想到:“一件衣服从设计到制作,再到上架,中间差了很多钱啊!”他开始思考,要怎么将衣服直接卖给消费者——这样“自产自销”,就能争取到最优价格。
这也就是如今 ZARA 模式的雏形:从设计、制作到销售都是自家一手包办。
ZARA 火了之后,奥特加的财富每年增加约 10 亿欧元。但他现在更想投资不动产,去年他就豪掷 5.17 亿美元,购买了佛罗里达最庞大的办公大楼——迈阿密的东南金融中心。
但他的大部分收入依旧来自 Inditex 集团的股息。

ZARA 让你买得起“明星同款”了

身边的人几乎都吐槽过 ZARA 的衣服质量,还听说过他们的衣服都是借鉴大牌,甚至还被传是血汗工厂。
神奇的是,人们抱怨归抱怨,之后还是会买。

今年大热的环保款式,以清淡简约为特点
在宣传方面,很多企业都恨不得把当红炸子鸡都请来炒作一番,而这年头连广告都不爱打的 ZARA,也是火得有点不走寻常路。
不禁让人好奇,奥特加究竟有什么经营方面的独门秘籍吗?
先来看看 ZARA 在世界各地第一家的选址,巴黎是香榭丽舍大街,纽约是列克星敦大道,上海是南京路恒隆广场......这些都是一线城市的繁华地带,邻居自然也都是顶尖奢侈品牌。
相比于动辄成千上万的奢侈品牌,ZARA 的价格低廉数十倍,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少女孩子在逛完奢侈品商店之后,默默记下款式颜色,转身就走进旁边的 ZARA。
这让 ZARA 在不做任何广告的情况下,获得了物美价廉的口碑,迅速辐射其他地方,俗称“油污模式”。
西班牙一家开在古老建筑中的 ZARA

“我并不想和 Louis Vuitton 这类奢侈品牌去竞争,” 奥特加说,“我们宁愿做服装界的丰田和雷克萨斯,而不是劳斯莱斯和奔驰。”
除了营销策略标新立异,ZARA 的出产向来以“快”著称,可谓什么最时尚,我就出什么。
每年,ZARA 会派近 400 名设计师穿梭于各地时装周,把最新、最潮的流行趋势借鉴回来,然后进行分类,略作修改,据说平均每 20 分钟,ZARA 工作室里就有新式样的衣服诞生。
举个例子,这件 16 年春季秀场某大牌的镂空露肩上衣,被 ZARA 改成了不露肩款。这样相似的设计几乎每季都被很多人吐槽,ZARA 还因此惹了不少官司。
当然,衣服好不好看才是大家更关心的,而 ZARA 做到了让普通人都买得起明星的大牌同款。
一般时装品牌一年的产品款式是 2000 到 4000 款,而 ZARA 每年会推出 5 倍的量,从设计到上架,一套流程走下来,也只需要一个月左右。
当新款产品的产量达到门店预定的 50% 时就送去商店,如果第一周销售情况不佳,就会立刻被撤下。即使是热销款也不会在店里停留一个月以上,这就使得顾客们下手很果断,害怕会断货。
ZARA 的工作室
这种多款、少量、更新快的运作模式,让 ZARA 顾客们的回头率每年高达 17 次,是普通服装店的 5 倍。
除此之外, ZARA 还有自主的物流工厂,成品通过卡车 24 小时内运至欧洲,48 小时到美国,即使是亚洲尽头的日本,最多只要 72 小时。
ZARA 的工厂
这种争分夺秒的“快”时尚模式,一以贯之地坚持着奥特加的“贩鱼论”——
“做时装生意就像贩鱼,一件剪裁时髦、 颜色新潮的夹克就像一条新鲜的鱼一样,卖得快,而且价格不菲。过时不再新鲜的鱼就只能打折出售,甚至无人问津。”
这个理论被证实是适用的。至少在全球经济危机的时候,ZARA 仍然逆流而上,保持着超高的年销售额,堪称服装界的奇迹。
ZARA 的快时尚已显危机?
可现在,向来以傲人成绩引领时尚发展的 ZARA 不再高枕无忧了。本月初,中国区最大旗舰店兼首家形象店、位于成都春熙路的 ZARA 关门大吉。
作为国内第一家形象店,它曾整整占据上下三层楼、总面积超过 3000 平方米。
位于成都总府路乐森购物中心的 ZARA 旗舰店
对此,ZARA 宣称:“我们早就打算放缓实体店的扩张,会将更多注意力投入到线上渠道,因为大家都更爱网购了。”
然而事实上,ZARA 去年在中国市场销售的衣服价格平均下跌了 10% 至 15%,这从侧面反映出,销售额并没有达到预期。
ZARA 为全球大学生和职场新鲜人们带来了时髦又富有新鲜感的穿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消费者们也会逐渐倾向于选择更有质感,更加简练的服饰产品。
偏向“快时尚”而不过多重视衣服质量的 ZARA,想必也在这一“泡沫期”的震荡渐渐有所调整。按照目前的趋势,未来发展如何,还真的吃不准。
- THE END -
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
最近热门话题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