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艺考都挺受国内媒体关注的。
尤其是那些年少成名自带热点属性的童星们到底表现如何、究竟花落哪家,更是让很多娱记翘首以待,也让一些营销号铆足了劲等着“指点”一番。
而今年的热搜给了林妙可。
就是那个2008年奥运会上一袭红色短裙,在亿万观众前“唱”了一曲《歌唱祖国》的“奥运女孩”。之所以在“唱”字上打了双引号,是因为,当年奥运会的音乐总监陈其钢爆料,当时为了完美的演出效果,林妙可是“替唱”,代替的是个叫杨沛宜的小姑娘。
林妙可自从替唱风波之后,虽然片约和演出机会不断,但往往都伴随着很多负面舆论。而今年艺考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摇头晃脑假装天真的姿态则又一次把自己推上了众人争相讨伐的风口浪尖,一条“无缘北电”的微博,非但未得网友支持,反倒引来了数万“八方点赞”。一时间各大营销媒体,一窝蜂指责,称其是一手好牌被打烂了。
对于远离娱乐圈名利场的人来说,当然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也架不住网络发达,见天给你推送消息,于是本打算不予置评的我,也不得不来追一追这波热点的末班车。
对于这个17岁姑娘的成长轨迹、家庭教育,受到的质疑、指责、诟骂或是可怜,相信大家通过各路媒体,看得也够多了,肯定也有自己的观点或看法,我不再多说。只是想透过这场风波,回到我们的教育主题上来。
如此“社会教育”
一个孩子的成长通常离不开两个环境,学校和家庭而对于过早暴露在大众视线下,接受各种评判的童星来讲,他们更多的,还要受到“社会教育”的影响,相对于学校和家庭教育,这种“教育”的存在常常是鱼龙混杂、是非难辨,不受控制的,很难给一个孩子正确的引导
就林妙可艺考落榜来讲,本来是多么普通的一件事,但经过媒体报道和各路观点的渲染发酵,让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此事,去批判、表达,让她经受了本不该如此过分的指责谩骂和过度解读。
又由于她成名太早,在少不更事的年纪就背负了恶名和随之而来的舆论压力,从未进过演艺圈的父母手足无措之下,选择了堵上她的耳朵,蒙住她的眼睛,凡事全权代劳。
但“社会教育”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却从未停止过,进而影响到了她的学校教育。据林妙可妈妈所言,女儿曾经在学校遇到过校园霸凌,老师们似乎也都不喜欢她。
这像浪潮一样席卷而来的“社会教育”导致了家庭教育的慌张茫然,加之学校境遇中的集体化漠视,这种割裂与冲突,让一个明明机灵可爱的孩子变得自主意识缺失,成长适应不良,言行与年龄从来不曾同步,又早早学会了无时无刻不戴上标准微笑的面具。
再看当年曾与她同台的杨沛宜小朋友,则是冷淡疏离的气质,有可能是天性使然,也有可能跟因外表不够完美,而被替换一事不无关系。
值得重视的是,这种非正向的社会教育的提前到来,并不是只有站在镁光灯下的童星才会遇到。
在这个大众媒体与信息网络无比发达的时代,每个孩子都逃离不了“社会教育”的冲击,审美、价值观、意识形态等等,都在你不知道的时刻不断地接受挑战与重塑。
也许是INS上的一个网红,也许是KOL一番偏激的言论,也许是一部被封禁的电影......而这个是很难堵住的。
看着他们在喧嚣的信息世界里进进出出,我们还敢说,孩子们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不用担心过早到来的“社会教育”吗?
遑论个人的眼界和智识毕竟有限,作为家长尤其如是。谁能保证我这一刻看到的世界带给我的思考,就能够让我一下子明了十几年后的形势,从而觉得我此刻为孩子做的所有决定都是百分百正确的?
所以,身为父母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们如何拥有独立的自我意识决策意识正确的价值观,如何应对纷繁的信息流,如何明辨是非,如何应对挫折和困境等等。
富养儿女
我们时常讲穷养儿富养女,但事实上,无论男孩女孩,都要富养。这种富养不是说物质上的优渥,而是精神上的富有和心态上的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就来源于正确的家庭教育。
民国名媛,上海永安公司四小姐郭婉莹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她小时候,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好景不长,童年家产被抄,父母一个劳改一个入狱。但就在这颠沛流离境况下成长起来的郭家四小姐,在成年后的生活里,可以用铝锅在煤球炉上做出彼得堡风味的蛋糕;从农场回家的路上,顺手采一小束野花插进家里的玻璃瓶;从农场给孩子带回一只小鸡做玩具,孩子高兴得不得了。这不得不说是极其好的家教了。
这让我想及之前邀请过的一个嘉宾,十来岁就留学美国,读顶级的私立中学,但意外家道中落,和妈妈两个人被房东扫地出门,昔日的友人亦反目成仇,无人收留,几近流落街头。妈妈只能做着底层工作在异乡辛苦维生。
但即便是这样的境遇,也无法抹杀她身上因富足的精神世界而养成的爽利个性。果然之后她一举以全额奖学金入读普林斯顿大学,从摩根士丹利的“白骨精”到CNN的新闻制片,再到毅然回国白手创业,过得风生水起,全无半点封闭态度和挫折伤痕。
良好的家教,让她们在即便遭遇挫折之后,依然能够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和准确的判断,即便年幼,即便贫穷,也自尊自爱自信,知道如何一步步实现自我价值。这都是精神上的富足和心理上的安全感带来的。
而反观林妙可的妈妈,面对世俗舆论的压力,却每次都在做错误的选择和示范,一面堵上林妙可的视听,一面一意孤行。
保持平和的心态
在大众媒体报道中,林妙可的妈妈成了抹杀掉李妙可个性,将她塑造成假模假式样子的“刽子手”。言下之意,她对于金钱的过度追求,让孩子从小就做她的赚钱机器,而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力。
事实是否如此,我并不了解。但就从林妙可几次饱受诟病的出场与站台,也可知空穴来风。毕竟一个10岁刚出头的小姑娘自己去给助孕活动站台,或者跑去灯红酒绿的酒吧唱生日歌?反正我是不信的。
而母亲这种对金钱不知节制的追求,可以说是结结实实毁了林妙可的童年。茨威格在《断头皇后》中写道:
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似乎就是眼下这种无可进退境遇的写照。
当林妙可妈妈一次次把女儿推到众目睽睽之下,享受拥有金钱带来的快感时,不知道在多年以后自己会成为众矢之的,而女儿,更是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力气,才能走上真正追寻自我,赢得尊重的道路。
但现实中有太多这样的人,有钱的时候挥霍,没钱的时候抱怨,似乎金钱是一生中唯一可入眼入心的追求,许多物质条件不错的成年人,在这样的漩涡中挣扎,顺便将孩子也早早地带入了成人世界的欲壑难平
杨沛宜的父母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孩子热爱,就引导她寻找合适的平台去闯,但是不耽溺于金钱和名利。
杨沛宜在奥运之后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
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写作业写作业,该休息就休息,我就过我平常人的生活就挺好的。
而记者问她想不想出名时,她表示不想。
这一切,都该归功于父母的正确引导。
后记
但无论如何,林妙可以后的路还很长,还有无数可能和方向,那些所谓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论调,不过突出了自己得意洋洋的嘴脸。
只希望大众媒体和舆论的口水能够放过她,回归理性,不再以世俗的眼光去揣度臆测与谩骂。而她的妈妈,能够调整心态,改变教育方式,让她能够不再伪装情绪,不再讨好得微笑,希望下次见她的时候,她是个真正找回自己的姑娘。
 * 往期文章(点击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