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满冰点时评281
最近,围绕核电站的新闻不断,而且这些新闻均为官方新闻而不是小道消息。近期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发布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安全壳内部最大辐射值达每小时650希沃特,超过月初推测的每小时530希沃特之后,中国外交部一周内连续两次发出提醒。2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中方一向高度关注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产生的影响,我们也多次要求日本政府及时做好有关处置,同时也做好事故的后续处理工作。”2月12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发布关于福岛核辐射的领事提醒:“近期,日本媒体多次报道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安全壳内辐射量达到高值,建议在日侨胞及赴日中国公民妥善安排出行计划。”2月9日,法国一座核电站内发生爆炸事故,后被证实爆炸在电厂的常规岛区域而不在核反应堆区域。2月13日,央视等中央媒体报道,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副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王毅韧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中国内陆核电站的选址正在进行前期工作,内陆核电站的安全与沿海核电站一样可以得到保证。
这连续不断的消息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一方面是中国政府不断提醒中国公民和在日侨胞,日本福岛核电站安全壳内的辐射值正在大幅上升,一方面是中国国防科工局领导表示,中国内陆核电站的安全可以得到保证,同时法国核电站又在向我们敲警钟,那么核电站到底安不安全,特别是内陆建设核电站到底安不安全,成了公众十分关心的问题,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核电站历史上特大事故的概率到底有多大?从1954年前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开始算起,到今年63年,发生过1979年美国三哩岛核电站事故、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其中两次7级一次5级,均为特大事故,平均21年发生一次特大核电站事故。现在全世界共有432座在运核电站,平均发生特大事故率为1/144,也就是144座里面就有一座发生特大事故,考虑到这种灾难的毁灭性,这个概率已经相当高了。
二、三次特大核电站事故除了自然因素外,均有人为责任,而且人为责任是使事故扩大化的关键因素。
1979年3月28日,三哩岛核电站二号机组正常运行时,工作人员多次出现操作失误,最关键的因素是,操作人员错误地解读警报信息,人为关闭高压安注水泵,导致了注入反应堆里的水流量小于从泄压阀泄漏出去的水流量,使得反应堆内水位不断减少,当堆内的冷却剂减少到不足以覆盖堆芯之后,燃料棒温度不断升高,直至最后发生堆芯熔化。
1986年4月25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在进行一次安全试验时,工作人员为了达到试验计划成功率,将保证反应堆安全的控制棒提出,所提升的控制棒超出运行规程的限制,为了避免反应堆自动停堆,工作人员还切除了部分事故保护系统,结果反应堆功率急剧上升,冷却剂温度上升,出现闪蒸现象,石墨沸水堆功率急剧上升,这时工作人员希望重新把控制棒插到堆芯里,但由于堆芯功率暴涨,温度急剧上升,导致了控制棒管道变形,控制棒无法插入堆芯。这时反应堆进入失控状态,堆芯功率迅速增加,燃料棒开始熔化,堆内蒸汽压力瞬间暴涨,最后导致了一场蒸汽爆炸。蒸汽爆炸破坏了反应堆的顶盖,并把反应堆厂房屋顶炸毁。反应堆内的蒸汽爆炸导致厂房损坏,放射性物质直冲云霄,四处飞溅,从反应堆内溅射出来的高温核燃料和石墨与氧气接触,引起了石墨火,引发三十多处大火。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附近海域发生9级地震,福岛核电站在地震后,反应堆实现了自动停堆,这时反应堆需要不断供冷却水冷却堆芯余热,由于地震震毁了输电塔,核电站失去了外部电源,用于冷却堆芯余热的水泵停止运行,这时应急柴油机启动,供电给水泵继续冷却堆芯余热,但随后的海啸把应急柴油机淹没,核电站场内配的紧急备用电池在供电8小时后电力用光,这时如果空运备用柴油机,或者直接把军舰开过来,用军舰上的大型发电机可以及时供电,但东电为了隐瞒消息,未向政府报告事故,所以没有及时调动空军和军舰,导致堆内的水慢慢被烧成水蒸气,然后燃料棒熔化,放射性物质释放,发生氢气爆炸,在随后对事故处理过程中,应该把周围的海水直接灌到反应堆内冷却堆芯余热,但东电考虑到这样做反应堆会受到海水污染,需要报废而没有这么干,直到发生爆炸后才同意使用海水冷却。
从三次核电站特大事故中的人为责任可以看出,无论设备多么先进,安全措施多么严格,人们的责任心有多强,自然因素加上人为责任都可以冲破一道又一道安全闸门,使事故无限扩大,最终导致一场又一场毁灭性灾难发生。
三、核电站特大事故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灾难性影响几代人都无法消除。三座核电站都在事故发生后废弃停用,核电站的直接经济损失十分巨大,加上后期处理事故所耗费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成为一个国家的巨大负担,同时还给人们的心理留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使这些国家变成了“谈核色变”。仅为5级的三哩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美国总统卡特立即下令停止新建核电站,在此后长达四十年时间里,美国没有新建一座核电站(直到最近才重新启动核电项目)。而前苏联更是投入了数十万人应对灾难,用于救灾的费用高达数千亿美元,成为与阿富汗战争一起拖垮前苏联的最重要经济因素,直到最近仍然需要数百亿美元重新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废墟建一座巨大的水泥棺。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近六年后,其内部的堆芯依然在继续熔化,存在着堆芯熔化后放射物渗透到地下的可能性,而且在这六年时间里,日本将被污染的废水直接流入太平洋,给太平洋部分区域的生态造成了灾难性后果。这三座核电站已经成为美国、前苏联(今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日本的一个永久的工业伤疤,而且这个工业伤疤还在不断的流出脓血,让人不忍直视。
四、核电站报废后以及使用过的核废料的后续处理十分困难。发生核电站特大事故可能只是建设核电站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即使不出事故,按照现在核电站40年的使用周期,已经有许多核电站进入或即将完成这个周期,核电站的报废以及后期处理不仅需要相当大的资金,而且还存在技术难题,如果美国现有的一百多座核电站全部到期报废,美国大地上将出现一百多座一直活着的核坟墓,这些核坟墓可能会伴随国民生活几十代人。同时在运行期间使用过的核废料的处理现在依然是个难题,一方面我们无法完全处理,只能深埋,而核废料的半衰期长达200万年,即使采用深埋在地下100米或数百米处,待100年水泥生命周期后仍然存在着核辐射渗透到地下和地下水的问题。前段时间中法准备在中国某地建设一座乏处理场的计划就受到了民众的强烈反对。
五、在中国内陆建设核电站,安全真的能做到万无一失吗?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副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王毅韧最近通过央视等媒体表示中国正在进行内陆核电站建设的前期工作,他说:“目前,内陆已经开展核电站前期工作的场址包括湖南的桃花江,湖北的咸宁,江西的彭泽等。随着内陆经济发展加速,内陆地区的能源需求正在不断提升,同时,核电对环境的影响小于火电,因此内陆核电站的建设势在必行。有人担心,内陆建设核电站,需要用长江水去冷却。”王毅韧回应:“这个概念是错误的。虽然沿海核电站是通过海洋水来循环进行冷却,但是,在内陆地区用的却是水塔。你到电厂一看有个很大的水塔,它那个水是内部循环使用,它根本不是往长江排,也不会老从长江没完没了的去抽水。”
这里有一点我不是很明白,那个水塔是平时给核电站进行循环时使用的,考虑到福岛核电站事故时其电源一层层保护都被突破的情况,如果那座水塔在特大核事故状态下,无水可用了(比如水塔因故被击穿,水被漏光或水塔因某种原因垮塌),这种情况下拿什么水给核电站冷却呢?不还得靠长江里的水吗?再者,如果只能像福岛核电站那样用海水冷却,无法进行内部水循环,其冷却水往哪里排放呢?福岛最后可是向大洋里排的。
其实王毅韧同意福岛核电站是极端自然灾难加人为处置不当造成这一观点的。对于近期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安全壳部最大辐射值达每小时650希沃特,人如果暴露在这种辐射中几十秒就会死亡,再次引发民众的担忧,王毅韧解释说:“实际上,这是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后遗症,福岛核事故是一个极端自然灾害加人为处置不当叠加的结果,如果当时海啸、地震发生后,日本相关措施到位,今天这种局面是可以避免的。他就是处置不当,断电了反应堆还在不断地散发余热,你不冷却它肯定要堆型损坏。如果说应急处置得当的话,马上采取调应急柴油机过去恢复供电,另外它不就在海边吗,用海水冷却。但是他不敢用海水冷却,因为他想那个反应堆以后还要用。实际上反应堆已经运行四十年了,到了退役的时间了,他还舍不得退役。”如果中国核电站出现这种情况,难道不会出现同样的情况吗,犯同样的错呢?我相信在极端情况下,人人都有可能犯错误。无数事实证明,无论多么先进的装备,只要由人来操作,都有可能出现瞬间短路,侥幸和贪婪是人的通病,是人的本性。考虑到核电站特大事故的概率,我们很难放心一些人信誓旦旦作出的保证。
中国政府两次向国民发出福岛核电站内部辐射值升高的提醒表明,福岛核电站在事故发生六年后,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危险,也说明,核电站事故一旦发生,不仅会给本国带来灾难,也会给周边国家带来影响,它的影响和破坏性是全人类的。核电站一旦建起来,就无法停下来,就像我们一旦把潘多拉魔盒打开,就无法再把它关上。
说到这里,我要向大家推荐一部影片,片名就叫《潘多拉》,这是韩国民间集资拍的一部以福岛核电站事故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为原形的电影,场面十分震撼,看完后你会陷入深思。人类为什么要发现核能?为什么要发展核电?不是所有的新技术对人类都是有益的,不是技术本身的问题,而是人类的问题,当人类恶的本性与原子能技术掺杂在一起的时候,魔鬼就走出了潘多拉魔盒。
如果我们不打开那个魔盒不是更好吗?难道就真的没有替代方案了吗?其实我们建设核电站是当代人享受而让我们的后代后后代的子孙承受灾难,我们难道真的要给后代留下一座座核坟墓吗?
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
以示对长期坚持原创的鼓励
(期待大家关注李光满冰点时评”公众号。
李光满微信号:ligm479210127,可添加好友。)
长按二维码,关注"李光满冰点时评"公众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