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悟空
高原反应又称高山症,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海拔高度引发的气压差、含氧量变化、空气干燥等情况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主要发生在海拔2500米左右或以上的高山地区。因此无论是在国内西藏、云南等地的高海拔地区,还是在尼泊尔、不丹、印度、巴基斯坦、瑞士、摩洛哥、美国等国家的高山地区,都极容易发生。高原反应在旅行者中并不少见,一旦发作,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缓解,情况有可能不断恶化,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穷游锦囊在此从症状、行前准备、携带药物以及治疗措施等方面对高原反应作出简单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旅行者有效应对。
Q:高原反应一般有哪些症状?
A:高原反应的症状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在正常的高度适应过程中容易表现的症状有以下:
胸闷、气短、可以通过阿司匹林等药物缓解的头痛头晕、四肢无力、厌食、夜晚不规则的呼吸、日间呼吸频率加快、排尿量增大等。部分人会因含氧量减少而出现嘴唇和指尖发紫、嗜睡、精神亢奋、无法入睡等,部分人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或积血块等。

中度高原反应症状一般为:失眠、排尿量减少、及时服用阿司匹林也不能缓解的头痛等。
急性高原反应的症状为:头晕、呕吐、身体失去平衡、长时间咳嗽、失眠等。
严重的高原反应会引发高山脑水肿和肺水肿。脑水肿的症状为呕吐、幻觉、极度嗜睡以及运动失调等。如果你怀疑有脑水肿,试一试能否走一条直线或者准确地指点自己的鼻子。
除了上述症状,在高海拔地区旅行或者徒步过程中还容易发生以下情况:
四肢以及五官冻伤,软组织变白、失去知觉,逐渐变黑甚至最后溃烂脱落。
体温过低。穷游锦囊提醒旅行者,体温过低在30分钟内就能致命。体温下降到35摄氏度人会昏眩、失去方向感,并且停止颤抖;体温下降到30摄氏度,脉搏会减缓至微弱,并慢慢失去知觉;体温在24摄氏度时,心脏将停止跳动。
雪盲。如果旅行者在高海拔地区不戴太阳镜,强烈的阳光会灼伤眼角膜从而导致雪盲。
由于对环境不适应导致的腹泻。
库布干咳。高海拔地区干燥而寒冷的空气会导致这种干咳的发生,不及时治疗,将可能扩散到肺部导致肺水肿。
Q:出发前应该做什么准备?
A:穷游锦囊建议旅行者在出发前往高海拔地区前注意以下事项:
不用刻意加大运动量,如果需要前往徒步,可以保持适度锻炼;如果只是前往游览,并无刻意进行锻炼的需要。
对身体做一次心肺检查,确认是否患有呼吸器官(如支气管炎、气管炎、哮喘等)、心脏、心血管、精神方面的严重疾病或者其他慢性疾病。
如有需要,至少提前一周左右开始服用红景天等药物。
如有感冒症状,应及早进行治疗。感冒会导致身体免疫能力下降,进入高海拔地区后容易转化为其他高原疾病,特别是肺水肿。
了解目的地的住宿条件,是否需要帐篷以及睡袋,如果不随身携带,在当地是否可能租到。一般而言,到比较偏僻的地方,为了卫生和防寒,建议带上对应温标的睡袋;如前往的目的地温度偏低或者必须住在山上,旅行者应尽量带上能抵抗零下15度的羽绒睡袋以及双层防风雪的高山帐。
Q:前往高海拔地区需要带什么药物?
A:穷游锦囊建议旅行者针对可能发生的不同种类的疾病带备相应药物。常用药物包括以下几种:
1)感冒药;
2)牛黄解毒片、吗丁啉、胃达喜、黄连素或其他抗生素等治疗呕吐和腹泻的药物;
3)白兰氏鸡精、力保健等补充体力的药物;
4)百服宁、阿司匹林等可控制高原反应引起的头痛的药物;
5)红景天、高原安等治疗高原反应的药物;
6)头孢拉丁等治疗呼吸道感染的药物;
7)西洋参含片等有助缓解疲劳的药物;
8)葡萄糖液、复合维生素、晕车药;
9)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物。
10)云南白药、风油精、创可贴、眼药水、药棉、纱布、绷带等外用药物。
为了防止饮食不习惯或被堵在半路上,穷游锦囊提醒旅行者可以带上巧克力、牛肉干、榨菜、饼干及其他个人爱好的零食,最好是含热量高的食物;还可以带一些口香糖(缓解耳鸣头痛,但不能过密食用)以及压缩饼干。最后的最后,防晒霜不能忘了带!
Q:旅途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A:穷游锦囊建议旅行者在高海拔地区旅行时注意以下几点:
多喝水(第一次!)、多吃水果和蔬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品。身体缺水极容易导致严重的高原反应症状,但要记住,咖啡、茶和巧克力都有利尿的效果,它们只能提供50%的有效水分;
可在住宿地附近多散步,适应环境,但是不要进行剧烈运动或者急速行走,切忌暴饮暴食,也不要吃过于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否则可能导致腹泻。咳咳,高海拔地区遭遇腹泻可不是小事情...
避免摄入酒精,尽管喝酒在短时间内使人有发热感觉,实际上会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荷,可能引起不适;
由于高海拔地区早晚温差比较大,因此手边一定要多带一件衣服,身体感到寒冷时一定要及时添衣,以防感冒和失温;尤其是徒步过程中,一旦停下休息,必须及时穿上衣服保温;
保持平和心境,以免导致内分泌失衡。大部分人初到高海拔地区都会有或轻或重的高原反应,避免或减轻高原反应的最好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心态,许多的反应症状都是心理作用或有心理作用而引起的;
减少或停止抽烟,以免影响呼吸系统的氧交换;
避免早睡。刚到高海拔地区人容易因缺氧而嗜睡,但是过早睡觉会导致午夜醒来后不易入睡,继而影响睡眠质量。穷游锦囊建议旅行者根据自己平时的睡眠习惯,将入睡时间推迟1小时左右。
住宿处保持良好通风。封闭的环境会导致旅行者循环呼吸固定体积的空气容易导致头痛;
尽量少洗澡,注意保暖,以免受凉感冒;
遵循“在高海拔点游览徒步,在低海拔点住宿”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登山者在白天可以爬升到新的海拔高度,但是在晚上时可以适当下撤。这种迂回的攀登方式可以让身体更好地适应气压变化;
登山时尽量避免贸然压缩行程。针对登山者,每天爬升的垂直高度不要超过300-500米;不要轻易将行程压缩(比如用5天走完8天的路);
游览过程中不时感觉下自己的脚,活动活动脚趾头,加强脚部活动来增进血液循环;
如觉得身体有异样,要尽快通知同行的人。轻度的高原反应可以通过喝水(第二次!)等简单措施加以缓解,如果高原反应严重,应尽快下撤,并前往当地医疗机构接受治疗。
Q:旅途中出现高原反应应该如何处理?
A:由于严重的高原反应有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在出发前充分了解高原反应的应对措施,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有效缓解症状,保证安全。穷游锦囊在此为旅行者介绍部分有效应对高原反应的措施:
在出现轻度高原反应时,旅行者应该要提高补充水分的频率以及分量(第三次!)同时,虽然高原反应可以通过吸氧缓解,但是轻微的高原反应可以通过自身调节进行适应,过早进行吸氧则会导致依赖,因此,穷游锦囊建议吸氧只在高原反应加重时使用;
如果出现中度高原反应,穷游锦囊建议旅行者在当下的海拔高度停留一段时间进行适应,在恢复正常前不要轻易继续行程。
脑水肿、肺水肿及其他急性高原反应是由于上升过急、体力透支所致,原则上旅行者下降的垂直高度至少需要500米,因此,旅行者必须紧急撤离到低海拔地区,如出现浮肿、肺水肿、重感冒等症状,要立即征询医生意见,采取紧急医疗措施(比如输液、吸氧等)。
除了高原反应之外,针对其他易发疾病,穷游锦囊希望旅行者也要了解以下几点:
1)如果发现冻伤,绝对不要对冻伤部位揉搓,一定要将冻伤部位浸放在冷水里,慢慢加热解冻。解冻太快(直接放在热水里)会导致血液循环没有回复,软组织缺氧而立即死亡。
2)腹泻可以通过服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是药物有可能阻碍身体排泄有害的细菌,同时也会杀死肠胃有益的细菌,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化系统的运作,因此尽量在必须的情况下才使用类似的药物;
3)旅行者可以通过戴口罩使空气变得湿润,减少因空气干燥寒冷引起的干咳。如果咳嗽扩散到肺部,需要服用抗生素;
4)阿司匹林可以缓解头痛以及消除夜间呼吸的不规则,但是只有补充水分才是最根本的治疗方法(第四次!)。
总体而言,高原反应的发生乃正常现象。穷游锦囊建议旅行者在前往高海拔地区前对高原反应的症状以及应对措施有最基本的了解,并前往医院进行身体检查,就携带何种药物咨询医生。在旅途中旅行者不需要对高原反应过度担忧和紧张,以免加重身体的不适症状,尽量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享受旅途。
Keep Travelling. Stay Safe.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