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有一份优秀的成绩单,真的会让你以后一帆风顺吗?
其实,毕业后,人生才真正开始。
分数就是一切的学生时代
学生时代,考试决定了你的人生:只要考试的分数高就会一帆风顺:老师喜爱,同学羡慕,家长赞扬,上好大学……“别人家的孩子”。
在22岁以前,成绩好的人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但22岁进入社会以后,他们会发现,优秀的成绩并不能让自己胜任工作,他们成了职场上的“学渣”,大多数因为他们一直忽略了锻炼自己的能力。
从现在开始,大家该如何开始积累自己的“身份资本”,让后续的人生实现「指数型成长」呢?
填补知识空白
我们初高中、甚至大学学到的知识,是教育部根据我国整体教育情况,考虑成本和国家工业化的需求,制定的一整套学习计划。说白了,目的很简单:就是用尽可能低的成本,培养出对于推进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足够多的人才。
对于每个人个人的具体情况,对于一个人的人格情感培养,对于毕业后在社会上的就业,对于一个人的自我实现,基本上都没有考虑。
它是一个整体考量,不是个体考量。所以,你会有很多知识空白。
很多对于你自己人生成长成才所必须的知识,是空白的,我说的空白不是书本知识的空白,而是指:情感教育,心理教育,人格教育,美学,人际交往知识,良好的生活习惯……但这些,在我们的义务教务,大学教育里面都没有,都是空白。
大学之后陷入困境,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些缺失的知识,这些重要的却是空白的知识。比如心理学,比如思维科学,最重要的两门课,如何正确地进行思考,我们的学校教育中都是空白。
好在你还年轻,会读书,会工作,会上网,会自我教育,就不算晚。诸如“我是什么性格”、“如何建立自我”、“未来的路要怎么走”这样的个人发展困惑,其实都与知识空白有关。
通过心理学和思维科学的学习,在毕业之后的五年里,我们基本都能有较为清晰的阶段性认识。
问题是,在毕业之前的22年里,我不知道这些知识,思考问题时也就无从下手,十分痛苦。自我教育,以及毕业之后的自我教育,才是人生成长的关键。这是对知识空白问题的解决。
知识技能化,家财万贯不如一技旁身
我们学校中学习的,都是知识,但对于个人来说,知识不转化为技能,就无用。你的价值,附着于你的技能之上。
你是律师,你要会打官司,能打赢官司,才能赚到钱,体现个人价值。
你是医生,你要会治病,能治好病,才能赚到工资,体现个人价值。
你是警察,你要会维持治安,打击犯罪,才能赚到工资,体现个人价值。
当年明月研究了多年明史,如果他不写出《明朝那些事儿》,就无法证明自己的价值。——他把明史的知识技能化了——转变成了一本书。
郎朗学习了多年钢琴,如果他不去参加比赛获奖不去表演,就无法证明自己的价值。——他把钢琴弹奏技能化了——转变为一首首曲子。
你要把你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对这个社会有价值的技能,这才有用。之后,你就可以靠技能吃饭了,有了这个技能,虽然并不是多大的笔杆子,但毕竟有了自己的利用价值,领导对自己还不错,提拔的时候也会考虑,不至于让你做凉板凳坐很久。
家有万贯不如一技傍身,就是这个意思。你学了那么多知识,可否能够转化为某种对这个社会、对别人有价值的技能?
技能远大于知识。
技能能吃饭,知识不行。
技能能发家,知识不行。
切记切记,要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建立高门槛才能享受高回报
我已经有技能了啊,为什么还是没价值?可能是你自己的技能没有建立高门槛,随便就被别人比下去了。这是个高度竞争的社会。
高门槛不一定需要知识,人家资本雄厚,同样是高门槛,人家脸皮够厚,同样是高门槛,知识只是一个参考因素。
在知识—技能这个维度,建立高门槛需要精确定位市场、研究规律、不断实践、积累经验、建立细节体系——建立你自己的高门槛,就能享受相对高的回报,因为你的价值也是相对高的。——这需要时间,需要思考,需要不断改进、需要耐心。
耐心本身就是一个高门槛,这个世界上,聪明人很多,耐心的人,却真的不多。
知识很重要,要充分利用,尤其是当你只拥有知识的时候,但问题是,不要过于夸大知识的作用,而且,你所拥有的知识,并不一定有价值。
你要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成败,弥补自己的知识空白,掌握真正对自己成长、成才有用的知识,将其技能化,耐心地建立高门槛,这才是重要的。
本文综合整理自:CPA考友论坛、知乎、网络。

你曾错过这些内容
-点击阅读-
欢迎更多个人、媒体与企业与我们展开内容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注明“老编辑部”
@金融老编辑 保留所有权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