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杨柳菁之前,在其它文章底下留言互动的时候,我就曾与她有过短暂交流。当时就觉得她名字真美,有春风拂面、杨柳依依的温柔绿意。她也是南方姑娘,声音细软,说以后可以带我去她家乡那边吃牛肉火锅。在逐渐打开话匣的过程中,我越来越觉得她人如其名,乍看之下像柳条的轻盈柔弱,但更像春天的生机盎然,体内有着势不可挡的惊人能量。
她憧憬被艺术品包围的日子
没想到理想能提前实现
杨柳菁,波士顿大学在读传播传媒专业的大四生。在今年四月开始在T+H Gallery里实习至今。
听她说在画廊的工作并不轻松,特别是开学那段时间,她几乎每天午饭时间,都是在饭堂一边吃一边对着电脑打字,顾不上和朋友打招呼。
前几天我在国内的下午时间给她留言,波士顿是凌晨,没想到马上就得到回复,我很吃惊。
她说她工作到深夜两点半,第二天要早起上课。我很好奇她专业与画廊乍看之下并不相关,工作内容会是什么。她告诉我:
“一开始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比如整理一些艺术家的资料,协助布展等。后来开始在前台做接待,还有一些资料搜索等等。
图片来自于T+H Gallery
现在的话有在做一些联络工作,人际间交谈接触的机会也更多了。这个过程台前、幕后、独立、团体的工作都有所结合。”
她虽然不是艺术生,但她喜欢画画、逛画廊,喜欢沉浸在艺术品中的世界。她闲暇时会画人体,觉得很有韵律。
也喜欢在一张白纸上任由手的方向,和情绪的挥洒,涂上色彩,画出一些抽象的、但是过后回看,能看出当时心境的画。
“有时候一些想法不一定都能用语言表达,画画对我来说是重要的表达过程。”
她在逛画廊的时候,想到如果可以每天都呆在艺术品旁边,沉浸在充满艺术氛围的地方,会很幸福。
不过她一直以为,可以过上这样的生活应该是三四十岁的时候了。
没想到机缘巧合,她在参加一次电影讲座的时候,T+H Gallery的两位创始人也在场。
最后提问环节的时候,杨柳菁提了个问题,但被前排的女生突然打断,没有得到主讲老师的回答。没想到画廊的两位创始人就这么记住了她,一个提了好问题的女生。
在之后罗德岛设计学院举办的活动上,杨柳菁又遇到了他们,而且一下子就被认了出来。T+H Gallery两位有趣的创始人和她聊了对先前那个问题的看法,又打算把她招进来当实习生。

图片来自于T+H Gallery
杨柳菁也觉得这太投缘,而且一直憧憬的那种被艺术品包围的生活要提前二十年成为现实了。
我想,之前一直小心认真对待的理想,突然就变成了现实,这简直就是最意外又幸福的事情。
建立自信是做实事
是肯定自己的过程
“我小时候感觉自己不是太合群,通常是有几个非常亲密要好的朋友。看到成群玩耍的小朋友都会心生羡慕,不过现在好很多,克服了很多社交上的困难。
小时候有过一段比较孤立的时期,高中时候和朋友组了一个乐队,大家都很积极,和同学的关系才慢慢融洽起来。
来到美国读高中后,和朋友一起创办了一个学生电视台,那段经历对个人社交有很多正面的影响。上了大学后,除了平时工作,她们会带我去各种派对,不断地鼓励我要自信,要主动,所以我真的非常感谢他们。
我很有幸能跟艺术家们还有观展者时常交流,在画廊开展的时候,和他们谈艺术谈作品,谈想法。现在来说,我在跟人交流方面还是一个比较舒适,比较自然的状态。
也许现在还有很多人走不出‘不自信‘的阴影。我觉得自信不是说说就有的,也不是能装出来的,是通过实实在在做了一些事情,来建立起对自己的肯定的过程。
社交和自信,其实会有所关联。首先自身要减少顾虑和成见,去融入一个群体的环境。
就像我之前会有点自我意识过剩,但其实交流过程中别人会更在意交流的内容,不会太在意你,所以要保持放松。
每个人想法和喜好都不一样,所以不一定要在每个场合都很擅长,在不同人身上学到不同的东西,交换到新的观点。学会尊重和欣赏就好了。
我会遇到很多对艺术很有见解的人,和他们交谈的时候,我必须勇于接受自己可能不太独到的想法,要迈出第一步接近他们,跟他们对话。
当然会把握一个度,不是把所有想法都强加给别人,也不是单纯接受别人的看法而不去给予。”
跨领域工作的优秀的人不少
专业并不是限制和拘束
从传媒专业到艺术圈,看起来好像跨度很大,其实都是紧密联系的。在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中,媒体的角色都不容忽视。艺术界更是很大程度上被媒体推动、影响。
能够在工作中逐渐建立自信和社交的风格,源于这几个月杨柳菁深深感觉自身认知的不足。
刚刚进入画廊时对体系的运作都不够了解;但很幸运能跟和非常优秀的伙伴们一起共事,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许多,也更有了提升自己的动力。

图片来自于T+H Gallery
图片来自于T+H Gallery
她明白自己需要不断的努力去学习补充, 在过程中锻炼自己多方面的能力,一定要积极去做事,而不是被动。
她认为在一个跨领域的工作里能做好的人也不少,像我们画廊主说的,就看你有多努力了。
除此之外,她还收获了亲近艺术和艺术界运作体系的机会。每当在画廊里处理文件,看到很多艺术品、了解到很多艺术家,每天都觉得很幸福,她觉得自己就像圆了一个梦想。
当然还遇到很好的朋友,找到了难得的归属感。
“用心和没用心做出来的东西,差距会非常明显。”
画廊创始人对她的评价基本都是正面的,工作很细致,能注意到别人看不到的细节,非常认真。方向也很清楚,不会在体系下变得迷茫。但是他们觉得她可以更果断一点。我知道她会的。
有很多人都对“专业与工作方向是不是一定要相符”这个问题感到苦恼,杨柳菁从自己的经历中也摸索出一些心得和道理,讲得精彩、实在。
她认为,专业学什么,其实没有重要到可以拘束你的地步。踏出去寻找实践的人,会收获到不同的东西。比如学数学的人,也可以组乐队,走音乐的路。
所以不要把专业当成一种限定,这是对你知识的补充,和体验的过程。
更多的应该是在学习之外做的事情,特别是你做的是喜欢的事情的时候会更重要。
“虽然很多年轻人都会担心专业和未来方向不相符的问题,但我觉得还是先做,毕竟还是有时间嘛,可以多去试试。
最近聊天的时候发现身边一些朋友感觉很迷茫,专业和自己想去的方向不太一致,感叹不知道之后怎么走。
但是我觉得没有什么东西都白学的。你学过的,都会用得上。
目标太远、目标不明确都不可怕,最可怕是不去寻找,不去尝试,安于现状。
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雄心壮志,就像木匠,编织者,咖啡师,他们专心致志把一件事物做精细,享受这个过程。
也有想要成为世界第一木匠,顶级咖啡师,领导者,政治家的人,他们生来有这样的追求,也是一种选择方式。
想清楚自己的价值观要带自己去什么地方,生命中最重视什么,也许就没有那么容易被带偏,忘记自己的方向。”
结语
最后她说,最重视的价值是比较永恒的。
我觉得感动,在大家都慌张地往前冲,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不管东西优劣的时代,能有这么一个女生,所重视的东西有着永恒的价值,如令她感到幸福的画廊、艺术品,不会被时间磨蚀褪色,反而历久弥新。
.
我想我们都需要这样一颗能够沉淀下来的心。
按照国际惯例,我们这次也会在后台为你准备她的微信号。在微信后台回复“杨柳菁”就可以获得,可以和她聊聊工作和生活,聊聊未来。加好友请注明来意哦~
我们下周见。
我好喜欢努力的女生啊。
或许你也想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