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哈佛校报对2016年毕业生的调查,62%的学生说自己上大学前从未有过性行为,而四年之后,这个数字锐减到19%。
其中,33%的参与者承认自己使用过手机社交软件(如Tinder)随便找人玩玩,但也有13%的人说希望通过它找到可以结婚的类型。
约p,在美国校园里真的很普遍吗?约p到底会带来什么?是情感安慰剂?还是纯真粉碎机?
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再次请来4位国内外院校的辩手,就『约约更健康,or 约约更受伤?』展开讨论~
正方
反方
VS

点击观看视频

陈词
ROUND 1
正方
约约更健康

单纯的为了解决身体需求,走到了一起。不违法乱纪,不伤天害理,这样的做法有什么不可以呢?Sex is like software. It is better when it is free. 

谁说恋爱的顺序必须要是先牵手再上床?『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贞洁观念早已被摒弃。
既然是约,双方已然明确不需要给出任何承诺和保证,大家需要的不过是用更少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来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
反方
约约更受伤

一个经常经历风花雪月的男人,会不会在面对爱情的时候习惯性扮演起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角色?
约是个人选择,但是约多了会让你错过真正的爱情。

在互联网时代下的约约更为泛滥。但是如此轻易就能到手的快感,一旦迷恋上很难停下来,可是内心的寂寞空虚却永远填不满。
自由辩论
RUOND 2
如果一方带着约p的心,另一方想要找真感情,怎么办?
那叫做骗pao,不是约pao。
两个人达成共识的情况有,但是也有很多人当下自己是弄不清楚的。当迷迷糊糊中发生了关系以后,大家会变得很尴尬,不知道要如何去面对对方,这样就会有人因此受伤。
很多时候约pao的终极目的不是谈恋爱,就是寻找刺激和满足需求。不要把约p和谈恋爱混为一谈。
但是如果是需求,比如心理需求,是无法长期满足的。因为你的空虚和寂寞是不可能只靠几次关系得到满足的。
但是也有长期炮友啊。
结辩
ROUND 3
反方
约约更受伤
法国的开放婚姻让离婚率直线上升,往往提出离婚的是女方。因为对约p的默许让人们感到,貌似用一种低成本的方式获取生理需求和心理安慰比用高成本的方式维护婚姻要划算。
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里会有很多人迷失,认为自己没有那么『好命』遇到一个知心、温柔的另一半,而相比之下,约的过程和结果都更容易被掌控,更为明确和有保证
我方反复强调,约约消解了恋爱本身的意义,不仅仅是因为它会让男女双方回避付出爱情应有的承诺与陪伴,更在于它让本可以继续坚持相信爱情追寻爱情的男女过早地放弃了,选择了妥协,选择了以一种廉价的方式获取类似爱情的粗糙仿制品
我方相信每一个选择约约的人内心深处总会渴求一段真实而稳定的亲密关系,但是约约带来的间断的快感会让他们不断说服自己『其实这样也挺好的』。但是,终究会有一天,你发现再也骗不了自己,因为你一直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种生理的满足,而是情感上的滋养。但到了那个时候,习惯了长驱直入的你还有能力去谈一场和风细雨的恋爱吗?
正方
约约更健康
有一个白纸理论说的是,当我们仔细看一张白纸的时候,视线会更容易被针尖大小的一个黑点吸引。在约约这个话题上,对方似乎也陷入了这样的一个误区:无限放大约pao可能会带来伤害,而忽略约pao带来的可能
其实,不管走心还是走肾,都可能会遇到伤害。甚至,在一段持续多年的感情中所受到的伤害往往远大于昨晚睡了个渣男所带来的不爽,因为在一段感情中你投入了很多,你的期望很美,但是现实却可能冰冷。
我方从未主张约pao可以替代恋爱,但是我方认为约炮是一个新的选择——满足了你的生理需求,又没有放大你的心理需求,如果真的一觉醒来,你发现自己爱上了对方,那就去追呗,怕啥?即便最后没有成,也留下一段回忆。
约pao的目的单纯而直白,没有了爱情里那些象征着长久亲密的条条框框,是失去了保护,还是挣脱了束缚?这个结果可能因人而异,但是可以明确的是爱不止于性,但可以起始于性
◆ ◆ ◆  ◆ ◆ 
选手发言不代表个人观点
选手发言不代表个人观点
选手发言不代表个人观点
。。。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 ◆  ◆ ◆ 
你对约p怎么看?
体验过?想尝试?还是不能接受?
欢迎留言,说说你的想法
或者扫码来找小编理(jiao)论(liu)
留学是一场孤独的修行
我们与你同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