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有福利)
压力会把人压垮,因为它是外界附加给你的;动力却不会,它来源于你内心真正的渴求。
  去某高校做分享会时,大学生们纷纷表示对现在的生活缺乏动力,不管是在学习生活上,还是在对未来的规划上。对于这种问题,我一般的回答是:“问问你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这是解决动力缺乏的唯一途径。”
  他们的反馈是:“这个回答太俗了,我就是不知道也无法知道想要什么啊。”
  在我无言以对的尴尬时间里,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蓑依,我认为解决动力缺乏的最好方式是不断给自己施压,很多动力都是压力逼出来的。”
  在听到这句话想要冒冷汗的时候,我扫了一眼台下的其他同学,几乎全部在点头表示赞同。
  这让我想起了我朋友的一个选择。他在一个二线的省会城市工作了三年,按时上班下班,工作能少干就少干,能不出差就不出差,业绩一般,工资一般,生活平平淡淡。
  突然有一天,他意识到和他一起进公司的同事大多数已经付了新房的首付时,他拿出自己几乎没有什么存款的银行卡,对自己说:“这样的生活,不应该是属于我的,我应该拥有更大的事业。”
  他告诉我们这些朋友他已经辞职,马上去上海闯荡时,我们目瞪口呆,认识他这么多年,我们很清楚他的性格或者说个性:浮皮潦草,得过且过,在我们这群人里应该是对自己最没有要求的一个,他的口头禅就是“差不多就行了”。
  我们让他给出一个诚实的解释,他目光坚定地说:“人都是被逼出来的,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过了这么多年没有动力的生活,是时候为自己拼一拼了。”
  刚去上海的那几个月,他果真如同换了一个人。九点上班,早上七点就起床去公园跑步,天知道最近五六年里他没有跑过一次步。他一个月里出差三次,我问:“是欺负你是新人吗?”他说是自己争取的,出差学到的东西更多一些。
  本来五点就下班的,他七点才出公司大楼,他的解释是:“把明天的事情规划好,心里才会有谱,觉得踏实。”我们这些朋友像是在观看一场竞技运动,心惊肉跳地看着在十里洋场意气风发打拼的他,总感觉他像是上了弦的机器人,说不定什么时候那根弦就会断掉。

  那一天来得还算比较晚,是他到上海的第133天。刚入职的时候,他曾经向高层表示,希望过了试用期后,把他调到市场营销部。当时领导也点头答应,说:“这不是什么问题。如果你做得很好,三个月之内可以调过去。”
  前不久,公司做出了人事变动,很多人都去了理想的岗位,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没有调整,包括他。
  他去问负责人,为什么没有考虑他,是对他这几个月的工作不满意吗?公司领导说:“你做得很好,但是你刚来,对公司和业务还不是很熟悉,之前调动的那些人,都至少勤勤恳恳工作三年以上了。”
  听到这个解释,无话可说的他回了一趟家,和我们这群朋友大醉了一场。
  再回到上海后,他又恢复到我们之前认识的他的状态:每天社交媒体在线;九点上班八点起床,早饭也不吃,穿着随随便便的衣服踩着准点到公司;也出差,但不再是抱着学习东西的心态,而是分享在各地看到的美食、美景和酒店。
  我们虽然知道这种状态的出现对他来说是可以理解的,但既然他已经去了上海,那作为朋友就应该支持他,于是,朋友们开始不间断地用“鸡汤”鼓励他:
  你想想你当初去上海的初衷啊;没有动力的时候,就看看你的同事,每个人都很拼的啊;你都二十六七了,没有女朋友,没有房子,没有车,作为“三无”人士,你有什么资格不努力。
  直到有一天,厌烦至极的他发了一条状态:“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可我就是奔跑不起来,你们不要用那些励志的故事来打扰我的生活了,OK?我已经压力很大了。”
  大家只能集体噤声。
  两年后,他又回到了有我们的城市,依旧醉酒当歌,欢欢喜喜,随随便便。现在五年过去了,他结了婚,有了孩子,依旧买不起房子,整日和妻子因为这件事吵吵闹闹,他就受着,说:“谁让自己没能耐呢。”

动力绝对不是逼出来的,每个想要通过“硬逼”来挖掘自己潜能的人都是最先倒下的,因为它带给你的只能是压力。
  很多人会反对,说“我就是在考试的压力之下读了好几本书”“我就是在买房的压力下一天打好几份工”“我就是在出镜的压力下减了好多斤”……你没有看到的是,为了考试而读的那几本书,考完之后就忘记了;为了买房而打的工,一旦买了房,你就再也不想动了;为了出镜而减的肥,过不了多久又都长出来了……
 压力给你的影响是短暂的,是立刻见效的,但也是没有持续性的,是表层的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极少听到人说“我在考试的压力下成了一个爱书之人”“我在买房的压力下成了一个研究理财和投资的专家”“我在出镜的压力下成了一个美容瘦身达人”……
压力会把人压垮,因为它是外界附加给你的;动力却不会,它来源于你内心真正的渴求。就像谈恋爱,基本上没有人会说“我是在相亲的压力下爱上他的”,爱情是自然而然发生的,遇到一个喜欢的人,内心就会自觉地产生想要和他交往、和他一起经历美好的动力,不管外人如何干涉都不能阻挡。
  我们形容处在恋爱中的人的状态,经常是“他们像是入了迷、着了魔一样”,这种浑身上下都充满力量的时刻,就是动力真正发作的时刻。你一旦找到内心的动力源,就会像找到一座矿藏一样,源源不断的能量会从这里喷薄而出。
  而且,动力有一种自我更新的机制,能让人不满足于此时此刻,状态越来越好,是具有向上性的,你会在它的驱动下想要更好;而压力呢,只会带给人静止的感受,一旦完成,成长系统就封闭了。可通常只有持续的变化才会让人舒服,才会让人成为自己。
年轻人,不要逼自己,何苦呢?
多花点心思,找到自己的那个动力源,才是正事儿。
别说找不到,就看你用不用心了。
作者:蓑依,一个值得你认识的美好而有力量的姑娘。
微博:@蓑依
 戏剧硕士,跑步上瘾者、嗜书如命者。其文字真诚冷峻、常常一针见血地戳穿世人的伪装。
 已出版畅销书《这世上的美好,唯你而已》。

 本文摘自蓑依新书《这世上没有毫无道理的横空出世》

 Queen主义已获转载授权

又到了Queen主义福利时间:
在本文评论区前五名评论的读者,
可以获得蓑依新书《这世上没有毫无道理的横空出世》一本。

 品牌合作及内容合作

请联系微信:740499622
公众号:Queen主义(ID:Queenzhuyi)
简介:Queen主义,为数万女孩服务的女神修炼顾问和励志平台。
 回复“1”查看:女神榜样系列,深度专访;

  回复“2”查看:王牌栏目“达人咨询室”

  回复“3”查看:万人训练营,平凡姑娘变形计;

  回复“4”查看:精品书影全撒网

  回复“5”查看:真人真事大调查

  回复“6”查看:心水好物,淘宝店铺最推荐

  回复“7”查看:线下活动,club

  回复“8”查看:余点原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