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牧师,不是圣人
“我是牧师,不是圣人”(I am a priest, not a Saint ),这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1802-1870)的代表作,《基督山伯爵》中一句不太被人留意的台词。
《基督山伯爵》讲述19世纪法国皇帝拿破仑“百日王朝”时期,法老号大副爱德蒙·唐泰斯遭到两个卑鄙同事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死牢。在死牢中唐泰斯结识了狱友法利亚牧师(又译神父)。法利亚向他传授各种知识,将唐泰斯培养成了一位博学之士。法利亚还告诉唐泰斯基督山岛上有一批巨大宝藏,而唐泰斯就是上帝派来取走巨大财富,为神效力的使者。当法利亚提及自己没有如实将财富的秘密告诉那些人时唐泰斯质问神父:你是牧师,为何没讲实话?当时法利亚就是用这句话回答了唐太斯的提问:I am a priest, not a Saint.我是牧师,不是圣人。
我是牧师,不是圣人。
这可不是法利亚的自谦之词,也不代表他容留行为瑕疵,更不是他玩世不恭的语言游戏。这可是对牧师孖一语中的的真诚表述。
牧师在唐泰斯的观念中就该是个不会变通,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但法利亚要纠正他的是,牧师首先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好恶,有软弱,有血气,有自尊的人性人,是一个能以适应社会负责变迁的社会人,其次才能是一个带领人性人走向上帝的圣职人。
耶稣就就对门徒说过: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象鸽子。在不同的处境中有不同的对应之策,法利亚固然不能撒谎,但也不能在那些贪婪之徒面前和盘托出。固然需要为人诚实,但也不能是话都信。牧师要有担待,也要有分辨,能持守,也要能变通。目的只有一个,荣耀上帝,造就他人,拓展上帝的国度,发扬真理的光辉。
保罗也教导他的门徒说:在什么中就做什么,为要多得人。这不是要人放弃原则,也不是要我们唯唯诺诺,不是要我们狡诈撒谎,而是要我们适应处境。是陷阱就要躲开,是试探就要远避,是危险就要离开,是责任就要承担。牧师是属灵人,也是社会人,是追求成圣的人,也是带着罪性的人性人。
牧职不是一个神奇的变法术,一旦被按立而赋予圣职,就成了没有感情好恶的全能而无罪无欲无需求的圣人。牧师只不过是被分别出来,站在神人之间,代表上帝传讲真道,施行圣礼,执行惩戒,牧养信徒,并带领会众敬拜上帝的蒙召的上帝的仆人。牧师只有是一个人性人,才能带领人性人,只有食人间烟火,才能带领食人间烟火的人敬拜上帝。牧师不能自己把自己看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信徒也不能把牧师看成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否则就成了不接地气的符号了。
今天牧师被神话也好,被贬低也罢,都跟搞不清牧师到底应该是什么人有关。
有人把牧师当成了上帝的化身,以对上帝的崇敬恭敬牧师,对牧师的神话化代替了对真理的寻求。而当他们发现牧师自身的软弱和个性,他们便开始对信仰和上帝产生了质疑。
有人把牧师当成了众仆之仆的仆人,真以为传道就是随传随到,对传道人颐指气使。把传道人当成了教会的阿拉丁神灯,呼之则来挥之则去,又能满足你各种欲求。根本不能体贴牧师也是一样脆弱和需要照顾的人。
有人把牧师视为教会受聘的特别工友,以上帝的品格要求他,以仆人的价格对待他,以暴君的恶劣辖制他,以老板的态度指挥他。圣职在他们的眼中就成了一个象征意义的摆设。
圣人也罢,仆人也罢,都不该是对牧师的定位。牧师首先是被分别为圣,专门侍奉上帝的神职人员,因而他会代表上帝传道解惑,组织敬拜,带领学习,关顾牧养,牧导教会。牧师也是一个有着身心灵需求,依旧带着罪性挣扎,但能分别自己,带领信徒一同追求成圣的人性人,圣职人和社会人。
无论是牧师自己,还是他人,都当知道,牧师就是牧师,牧师不是圣人!
这是一个:
能与你互动,会解答你困惑的平台!
请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关注”
或者搜索“lxrj2016”,选择关注。
微信号:lxrj2016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者QT灵修平台对您有用,请尽情推荐给您的朋友,也算是一种福音的传播。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