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是与非
●●●●
作者:张远来
  4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5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6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7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8爱是永不止息。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林前13:4-8)
  爱与罪是圣经中两个关键的词,爱在和合本中出现过981次,罪出现过1572次。前者是指神的属性,以及由之发出的对受造物的爱护;后者是指人对上帝的背离,或者说是对爱本身的背离及对自我受造目的的亏却。上帝因为爱而对罪人进行救赎,爱在上帝的救赎中达到高峰,而贯穿其中的是人对上帝由爱而生的救赎的信。信仰的本义是回归上帝的爱,以爱代替自我的好恶。何谓爱?我们来看看保罗著名的爱篇的爱的"是"与"非"。
一、爱是恒久忍耐,
 love is patient(耐心)
  爱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及由此产生的行动。我们常把爱当作一种条件反射式的心理、情绪反映,比如,可爱而去爱!但圣经中教导的爱不是这样,在圣经中爱至少以三种形式出现过:
  1、情爱(eros)
  2、2、友爱(phileo,philadelphia,philia,storge)
  3、3、慈爱(agape,hesed)
  爱首先是一种责任,是上帝的命令。即,爱不仅是爱那爱我们的人,爱那可爱的人,爱也要爱那"不可爱的",甚至伤害过我们的人。爱那爱我们的人,爱那情感上觉得可爱的人,就是一种条件反射式的情绪反映。比如,我们看到一个可爱的孩子,觉得爱他,想去亲亲他,就属于情绪反映。但如果我们看到一个又瘦又脏,丑陋又不懂礼貌,对我们吐口水的陌生的孩子,我们还能去爱他,就超越了一般的情感,而上升到道德的层面。
  从爱的关系结构看,爱括(去)爱、被爱和互爱!从爱的对象看,爱有保护者对受保护者、强者对弱者、上级对下属、父母对小孩子的爱;还有弱者对强者的爱、年老体弱的父母对成年子女的爱、下属对上司、受保护者对保护者的爱。两者的爱是不同的,前者是自上对下的爱,后者是自下对上的爱;前者的爱包含了期待,他期待后者能完成自己在他身上的期望。后者对前者的爱包含了渴望,他渴望自己爱的对象能满足自己的某种愿望。无论是期望还是渴望,如果爱出自自我的私心,便不再是圣经要求信徒的那种无条件的爱加倍的爱了。对方可能无法满足我们的想法,如果对方让自己失望便失去耐心,继而失去爱的话,这种爱就不是上帝要求的慈爱了。
  爱是长久的期待和盼望,德勒莎修女说:爱哪怕被伤害!被伤害还能爱,永不对我们爱的对象失望。爱是恒久忍耐,忍耐的功课就体现于恒久。爱里没有浮躁,循循善诱,耐心地帮助对方达成某种共识的目标,能接纳被爱者在成长中的不足,宽恕某些我们不喜欢的缺点,保持对人家恒久的耐心,这样的爱才是真爱。
二、爱是恩慈,
   love is kind(亲切的、和蔼的、仁慈的、慈爱的)
  爱不是包含恩慈,爱就是恩慈。爱不会因为处境而改变性质。如果我爱的对象让我失望,我便不再爱,这就不是真爱。这种爱就不是恩慈,而是自私。
  恩慈是充分尊重他人的人格和自尊。爱要尊重别人出错后的人格的尊严,就像挪亚的儿子得知父亲赤身后便倒退着进屋给父亲遮羞,他们知道父亲醉酒和赤身都是耻辱,但他们要遮盖父亲的羞耻,不让父亲难为情,细心地保护父亲的自尊。圣经说马利亚的丈夫约瑟是个义人,他义的表现在哪里呢?当约瑟听说马利亚未婚先孕,他就想休了自己的未婚妻,但不愿意明明地羞辱人家,想要暗暗地休她。约瑟以为马利亚已经"犯了可怕的得罪上帝和自己的错误",他必须要按律法休了未婚妻,但他仍然想给对方留下面子,不要对方对方在人前受羞辱,这就是约瑟的义。恩慈,就是给人家犯错的机会,并且给犯错的人保留人格的尊严。
  爱是恩慈的行动。约瑟爱自己的哥哥们,哥哥们曾出卖约瑟为奴隶,并几乎置约瑟于死地,10数年后,当约瑟有能力报复哥哥们的恶行时,他仍然以恩慈待他们,饶恕并养活哥哥们,这就是恩慈,就是爱。
三、爱是不忌妒
 love does not envy(嫉妒,妒忌)
  圣经说,忌妒是骨中的朽烂。忌妒也是人心最难以防范的朽烂。你可以说自己从未在男女关系上越雷池半步,也可以说自己未曾贪污受贿,但我们很难相信有谁一生未曾忌妒他人。
  但忌妒并非人性的必然。忌妒不会因为亲情关系而自动消灭,但忌妒会在爱中被融化;面对忌妒的病毒,人性没有有效的防火墙,但agape的爱可以完全消灭忌妒的权势。圣经中有个美丽的故事:当扫罗作以色列国王的时候,大卫成为扫罗的个人乐师、护卫长及女婿。但扫罗忌妒大卫的才能,害怕大卫将取代扫罗家族统治以色列。因此,扫罗倾国家军队,竭毕生之力欲除大卫而后快。但身为王子,地位受到直接威胁的扫罗的儿子约拿单却丝毫不嫉妒大卫,并且屡屡帮助大卫躲过扫罗的追杀,还恭祝大卫将来能成为以色列的国王,自己愿意作大卫的宰相。为什么作为王子的约拿单不嫉妒直接威胁自己王位的大卫呢?圣经说,原来约拿单爱大卫如同自己的性命!(撒上18-19章)。扫罗也曾经爱过大卫,因此给过大卫很多机会,但扫罗对大卫的爱只不过是情绪的爱,这种爱一旦遭遇利益和同等私欲的冲突,便离开会转化为超值的嫉恨!约拿单与大卫之间的爱已经超越了友爱的界线而上升到圣爱(agape)的层面。在这种爱里,忌妒是没有立足空间的。
四、(爱是)不自夸
  love does not boast
  世俗的爱常会产生自夸。因为,他会拿自己作为标准了衡量被爱者。但爱加倍的爱不会以自己为标准和样板,因为,在爱加倍的爱的关系中,只有爱本身,而没有爱的主体意识,因为爱加倍的爱本身就是独立的主体,这种主体就是上帝精神的延续,圣经说:神就是爱!(约壹4:8,16)。不是说神有爱,而是说,神就是-is爱,神就是爱的本质。如果在爱的关系中以自我的意识代替了爱为主体,那么,这种爱就不再是爱加倍的爱了,而是情绪反映的爱。
  人类不乏那种惊天动地的爱,父母可以为自己的子女舍去某个器官,人们也不乏会为某种伟大的志向,或者代表某一伟大志向的伟人舍己(罗5:7),但"爱"常常会使他们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爱的受体身上,希望爱的受体能继承自己的遗志,其实就是希望爱的受体能成为自我价值观和个人荣誉的延伸。其实这种爱也不是爱加倍的爱,本质上是一种强烈的个人希望的寄托。如果爱的受体不能延续自己的遗志,那么,这种爱很快会变成失望甚至是仇恨。
  爱是不自夸。这是一个区别真爱与伪爱的方法之一。真爱不会拿自己同对方同作比较,强过自己则会忌妒,弱过自己则会自夸。但伪爱是,常把自己同被爱者比较:"我当年象你这个年龄……"!爱一旦充满了自夸便不是爱。
五、(爱是)不张狂
 love does not proud(骄傲的、自主的、自鸣得意的)
  爱怎么会跟张狂联系在一起呢?这其实正是希望自己充满爱的人容易犯的一个不容易发觉的毛病。当我们爱人而不知道自己谦卑,拿自己同被爱者比较,看自己比被爱者强,不觉就会自夸。而自夸首先是因为自己在对方面前有了不易觉察的优越感--看自己比对方强!--我爱你,我就是施爱者,你是受爱者;我是强者,你是接受者!由此"爱"就产生支配欲。爱一旦变成了支配,爱就成了折磨。上帝爱人,但他不愿意支配人,他赋予人完全的自由意志让人自己来选择自己的事。因为自由是人本性的渴望。尽管上帝知道人类可能会运用自己的自由意志来选择背离上帝,但上帝为了保障人的自由意志,宁可舍弃自己的独生儿子耶稣来拯救人因为自由意志选择的背离而承受的后果,也不愿意因噎废食地剥夺人的自由意志。这才是真正的爱!
  爱是不张狂。很多信徒比较有爱心,愿意帮助人,但如果我们用自己的爱心来限制他人的自由,爱就成了变相的张狂。最近我在思考一个问题:"近代教会自立运动与反西方差会的根源",对西方差会的反感几乎发生在所有第三世界的新兴教会中。根源何在?从逆向思维、以旁观者的视角、站在草根阶层的感情基础进行思考,我吃惊地发现,两者的冲突并非简单地在于文化和政治背景的差异,而在于对爱的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带来冲突的必然,但对爱的理解差异却是可以弥和的。在这一点上,我们需要尊重他人的爱心,但更要尊重保罗的教训:爱是不张狂!
六、(爱是)不作害羞的事
  love is not rude(粗鲁的、下流的、无礼的)
  爱是不作害羞的事。换句话说就是,爱是讲礼貌的,爱不得失礼,爱是高雅的,爱不应该忽略基本的礼仪。人们常会因为爱和熟悉而失去基本的礼貌,因为失去礼貌而又常常会产生纠纷。真爱还是要讲礼貌,讲规矩的。不会因为我爱你而对你失去基本的尊重和礼貌。中国人说夫妻相敬如宾就是这个道理。有一首名为"夫妻箴言"的小诗基本表达了这个道理:
  夫妻成为一体,是基督和教会的象征;
  在凡事上让基督居首位,是夫妻间的荣耀;
  同心祷告,同读主话,是每日的需要;
  妇顺夫爱,是一切生活的原则;
  彼此敬重,互相体恤,是爱的表现;
  敬爱对方的亲人,是蒙福的本分;
  谢谢和对不起,是该常说的话;
  因熟而失礼貌,是失和的开端;
  第一次的失和,是撒旦的门户;
  对别人说对方的短处,是给撒旦做工的机会;
  计算对方的短处,想到自己的长处,是接受撒旦的提议;
  不让自己作对方的十字架,不忘对方永是自己的十字架,是得胜的秘诀。
  爱不会因为熟悉而失去礼貌,爱不会因为亲近而不尊重对方的人格。
  爱是不作害羞的事!现代人常有个口头禅:只要两厢情愿,有什么爱不可以做?其实这是对爱的亵渎,你看有哪对婚前同居的夫妻,婚后不会彼此怀疑对方出轨的?!难道彼此怀疑也是爱?爱是不作害羞的事。真爱不会有非分之想,真爱不会有私欲的要求!像波提乏的妻子对约瑟提出非分之求的爱并非爱。
七、(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
 love is not self-seeking/does not insist on its own way(NRSV)(先为自己打算,自我寻求,坚持己见)
  爱是无私的,不是对方可爱才爱,而是该爱而爱,因为爱人是上帝的命令,所以存在的受造物我们都该爱。
  爱不是占有,爱会给对方充分的自由,因为对方是一个有人格的存在,所以我要爱。
  爱是无条件的,爱不是为了满足自我的情感或者情绪需求,爱不是因为我需要去爱(爱与被爱是人之存在的基本需求),对方刚好很可爱,我就去爱,我爱他就要他满足我情感上爱的需要。这样的爱不是真爱。爱就是爱!
  爱是不求回报的,不会有要求对方加入自己阵营的愿望。耶稣说要爱你的仇敌!尽管他人并非我的"阵营",甚至与我敌对,但因为爱是上帝的命令,所以我仍然爱他,视他为上帝创造的、需要救赎的生命。
  爱是施予的,不会权衡自己的利益得失而决定爱与否。
  爱是尊重,是谦卑,NRSV 版本的圣经把本节经文译为:love does not insist on its own way(爱不会固守己见)!爱不是要为对方规划人生的道理和处事的法则,爱是充满尊重他人的不同,爱会给对方建议,但爱不会因为爱而固守己见。爱不是从自我立场和利益出发而产生的情绪反映,爱杜绝自私。
八、爱是不轻易发怒
 love is not easily angered。
  爱会为对方考虑,不会因为自己的心情而改变对人家的态度。心情好,我就多一点爱,心情不好我就少一点爱,甚至把对方当作发泄的对象,这样就失去了爱的意义。如果我们认为我爱你,因此,你要在我伤心的时候陪我伤心,这些的爱就成了功利化的爱,而非agape的爱。我们常会把高兴藏在心里,把愤怒挂在脸上,让人家看我们的脸色,这其实是不公平的。上帝要我们有节制,其中之一就是要我们能控制自己的心绪,不要总是要他人承受我们的伤痛。总是要人接受我们的情绪不是真正的爱。
  爱不想让对方伤心,不会因为自己的心情欠佳而动怒。
  爱是不轻易发怒。爱也是讲原则的,不会因为爱而包庇罪恶。爱不是不动怒,而是不轻易动怒,在爱的对象违背原则和真理的时候,也会动义怒。比如保罗曾经对作假的彼得当众指责(加2:12-15);耶稣指责法利赛人是粉饰的坟墓(太23:27)。但这种怒气不是个人情绪的怒,不是对个人仇恨的怒吼,而是义愤,是公义的声音,是爱的教训,是对被爱者的归正。
九、爱是不计算人的恶
  it keeps no record of wrongs.
  生命的产生根源于爱。人生最大的渴求莫过于爱和被爱,这是人的天性。爱使人活得有希望和激情。我们说"大哀莫过于心死!"所谓"心死"就是失去了爱的能力。但爱心也是最容易受伤害的,即,从有爱心变成没有爱心很容易,但要改变一颗充满仇恨或者已经失去爱的心却不容易。耶稣说过,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许多人的爱心才渐渐冷淡了(太24:12)。社会的冷漠原是起因于爱心的被践踏。圣经对信徒的信心和爱心没有特别高的要求,就是要我们把起初的信心和爱心坚持到底(来3:14;启2:4);何以保持人起初的那份爱心呢?圣经在这里教导我们"不计算恶"!即,不要去计算,或者说是要保持自己的心里不要存留那些恶、错误的东西等等。如果我们关注那些"恶"、那些"不法的事",我们的爱心就会被恶与不法所销毁,我们的爱心就会冷淡,我们就会成为冷漠的人。
  爱是要付代价的,但我们却常常希望爱能给我们回报。爱本身应该有善的回报,有爱的能力就是爱最好的回报。但因为世界有恶的存在,因此爱常常会带来非善的回报,如果我们因此关注恶的作用而忽视了爱本身的意义和价值,那么我们就会失去爱的能力和意义。
  爱总是包容和谅解。会对他人的过失耿耿于怀的爱不是真爱。
十、爱是不喜欢不义
love does not delight in evil,爱是只喜欢真理but rejoice with the truth.
  爱的存在有一个基础,那就是公义和真理。上帝就是爱,上帝就是真理,就是公义。爱、真理、公义都是合一的,是不可分裂的。失去了公义和真理的基础,爱便不是爱了。
  爱产生于公义和真理的土壤。在邪恶和乖谬的心灵里是不可能产生爱的。
  爱产生的也是公义和真理,如果某种爱产生的不是公义和真理,而是谬误,是与罪恶的同流合污,那么,这爱就是伪爱。
  爱是不喜欢不义。爱的存在不能脱离公义,真爱不能要求被爱者作不义的事。如果因为爱的理由而作出不公义的事,那么,爱就成了伪爱。在以色列始祖的家庭中,利伯加偏爱雅各,而以撒则偏爱大儿子以扫。为了得到以撒对雅各的祝福,撒拉教授自己的儿子雅各假装成以扫,来骗取瞎眼的以撒的家长祝福。撒拉这种对雅各的爱就建立在不义的基础上,后来雅各果真冒充哥哥以扫骗取了父亲的祝福,但也从此以后为希伯来家族留下了历史性的仇恨根源。恶往往不是为恶而恶,而是在不义的爱中产生!恶往往就是在爱的名义下的不义。教唆他人不义的爱总会播下痛苦的种子。爱不是溺爱,爱一旦失去原则和立场,就会成为仇恨和痛苦的根源。
  爱是同心合意而不是同流合污;是团契而不是团伙,是团队而不是团党。只有遵守共同的道德准则truth,爱才有可能。
十一、(爱是)凡事包容,
it always protect.(保护)
  爱是凡事包容,it always protect(NIV),直译就是爱总在保护;Love never gives up(GNT)爱不言放弃,Love has the power of undergoing all things[bbe]爱能承受一切。
  爱总的出发点和爱的整个过程都是在保护(包容)被爱者,爱自始至终的目的都是在保护被爱者。爱不是要揭发对方的弱点。责备也好,教诲也好,一旦失去爱的立场,一切的"帮助"都会成为攻击。爱是凡事包容,爱能消融许多他人的不足。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父母看自己的孩子总是好的!为什么呢?因为有爱!圣经说: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彼前4:8)。一个充满爱的人是不喜欢专挑他人毛病的,相反,他会保护人家。一个满口他人不是,满口怨言的人,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他充满了仇恨。
  爱是凡事包容,爱是能接纳对方的弱点,爱总是在凡事保护对方的身心灵、人格、名誉、尊严、财产等。
十二、(爱是)凡事相信,
always trusts.(信任)。
  现代中文译本是这样翻译的:爱能包容一切,对一切有信心,对一切有盼望,能忍受一切。凡事相信不是说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话都不加思考地相信,《箴言》说:愚蒙人是话都信;通达人步步谨慎(14:15)。凡事相信的意思在于,爱总是给人以信任、鼓励:"我相信你能!"给人以积极的思想,看人、看事总是从好的方面着眼,不要存敌意看人,不要故意以小人之心猜忌人。
  由爱产生的信任有时可以拯救一个人,而消极的否定往往会毁灭人的一生。《悲惨世界》中的主人翁冉阿让曾经因偷一块面包养活姐姐的孩子而被捕入狱,不堪监狱的痛苦,冉阿让一再越狱被抓,前后共作了19年监狱,而起因仅仅是为了救活一个孩子偷了一块面包。冉阿让出狱后满怀怨恨。在偷窃有恩于自己的大主教米里哀被捕时,冉阿让被主教宽恕并救助。冉阿让终于被感化成了一位乐善好施、慈爱诚实的、受人尊重的马得兰市长。冉阿让之成为一个充满仇恨的盗窃犯是因为社会没有给他丝毫的爱与肯定,但成为一位充满仁爱的正人君子却因为主教的爱与信任。雨果藉着冉阿让的故事要表达的是良知在人性中的光辉:"上帝永远存在人的心里,这是真正的良心……它指示心灵要认识真正的绝对,人性必胜,人心不灭,这一光辉的现象可能是我们内心最壮丽的奇迹。 "在现实的生活中,人性的光辉,良知的声音往往只有在爱的信任中才能开启,而这也正是保罗所要见证的真理。
十三、(爱是)凡事盼望
always hopes.
  盼望也是信心的表现,盼望的力量来自信心,但是爱孕育了信心和盼望。上帝因爱而救赎,人则因对上帝的爱而信,因为信,所以有盼望。爱是对爱的对象寄予希望,给予关切。信心给爱的对象以外在的信任,盼望则给予直接的关切。爱他就给他希望,也要帮助我们爱的人和我们一样保持希望。
  爱是凡事盼望,即藉着爱建立积极的信心--朝好的方面信!圣经从头至尾从未给人"不可能"的信心。信心中孕育着能力,而盼望来自信心,因而盼望是有能力的。耶稣和保罗一生传道中表达的信念最多的就是信心--照着你的信心给你成就!在信的人凡事都能!你的信救了你!只要信就必得着!……"信(心)"一词仅在福音书和保罗书信中就出现超过472次。信心之重要以至于人对上帝救赎的回应就全在信!上帝的救赎加上人的信就产生了得救的确据。信心给人盼望的勇气和力量,而爱正是孕育积极信心的苗圃。恨也能带来信心,但恨带来的是复仇的信心,是消极的信心,是不可能的思想。耶稣说照着你的信给你成就!它说明如果我们的信心不够积极,信心产生的效应同样是负面的。即人的成就决定于信心。纵观我们周围的朋友,读一读圣经中的人物,我们都能发现一个基本的定律,成功与否往往决定于他们信心所蕴育的盼望。他理想中的自我如何,他盼望中的自我如何,他信心中的自我如何,他将来的那个我就会如何。
  爱是凡事盼望,就是要塑造一个积极的源于对上帝之信的盼望。圣经中的浪子的父亲,当他的儿子背离天伦道德,离家远走后,父亲一直对儿子充满积极的盼望,当浪子的醒悟与父亲的爱相遇时,一个完美的答案就产生了--浪子归家金不换!教会历史上,奥古斯丁的母亲莫里卡是一位虔诚的信徒,但他最爱的儿子奥古斯丁却浪荡逍遥,宁可在纵欲中饮鸩止渴,宁可在不能自圆其说的莫尼教教义中寻找精神的寄托,也不愿接近他母亲敬拜的上帝,莫里卡对此非常伤心。但她在米兰主教安布罗修的鼓励下一生没有对儿子的悔改失去盼望,因为她充满了爱,充满了盼望,这种爱,这种盼望孕育了教会历史上最伟大的神学思想家奥古斯丁的诞生。
十四、(爱是)凡事忍耐。
  always perseveres(不畏困难,坚持作某事)
  陈终道解释这里的忍耐主要是指忍受苦难方面,爱是我们为主忍受各种苦难的力量 。爱是行动而非情绪,爱不是一种投资,爱是有回报的,但一旦为了回报而去爱,爱便不再是爱了。爱需要付出代价,爱需要坚持去作,而坚持就需要忍耐。在这篇保罗的爱篇中,他的一句话就是:"爱是恒久忍耐"!爱的过程就是一个需要付出代价和坚持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没有结束--爱是永不止息!爱是一门一生之久的功课,自由恒久的忍耐才能将爱进行到底。
  爱是凡事忍耐。忍耐意味着不畏困难,坚持爱的道路。不记得在哪里看到过一段如此对忍耐的阐释:
  忍耐是一项修炼
  圣经中有一句保罗的名言:"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
  忍耐力考验我们的意志,也发掘出我们内在的潜能和才华。
  忍耐是一种超越,超越情绪的束缚,超越自我的成见,甚至超越既有的感觉;
  忍耐是一种豁达,对人情事物的豁达,对功名利禄的豁达,对褒贬赞诽的豁达;
  忍耐是一种成长:智慧的成长,圆融的成长,性格的成长;
  忍耐不是把自己逼到死角,而是超脱现有的格局,看到更宽广的未来;
  忍耐不是让自己落到忍无可忍的地步,而是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境,持续地化解内在的紧张;
  忍耐是一种坚持,在坚持不懈中发掘我们从未知晓的内在潜能,培育出坚定的信心。
十五、(爱是)永不止息
love never fails.(在…中失败;失灵、失去作用、破产、倒闭)。
  爱是上帝本性的彰显,神就是爱!因此爱是永不止息。保罗最后以爱是永不止息来总结他整个有关爱的定义。保罗讲到教会最大的恩赐--先知讲道之能、人们最热情的追求--知识、哥林多教会最热衷的崇拜形式--说方言都将归于无有,但爱是永恒。因为,先知讲道、知识都不过是为了让我们多一点知道上帝,方言也不过在操练我们灵性的长进,都是有限而不完全的,等到那完全者来到,这有限的必将归于无有(13:10),人则直接面对了那完全的上帝。唯有爱是永恒的,是不会过时的,而且直到我们完全与上帝同在的时候,爱才真正完全。
  爱是永不止息,love never fails(NIV).直译就是爱永不会失败!在这个充满了冷漠和自私的时代,很多人会以为爱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爱已经失败了,在人际关系中缺位了;人们会以为是残酷的竞争支配着这个世界。其实这只是一个表象,爱永不会失败。正是因为仇恨的存在,爱才越发显得可贵。
  2000年前,在那个爱逐渐缺位的哥林多的都市教会,保罗藉着他的书信激情宣告了爱的真谛。与其说那是对爱在教会缺位的哥林多教会的警告,不如说那是给所有追求自我安逸为目标的价值观的一剂预防针。时隔2千年的今天,再读这段经文,不觉人性的有限离保罗对爱的描述多少有点遥不可及!但不可否认,现代社会的社会性疾病:冷漠、不择手段的竞争、自私无一不是爱心缺乏的证明,无一不是爱无能综合症的症状。信仰之路其实正是对爱之归途的漫漫长路!
2007年11月22日创建
  2008年1月11日星期五初稿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者QT灵修平台对您有用,请尽情推荐给您的朋友,也算是一种福音的传播。
这是一个:
能与你互动,会解答你困惑的平台!
请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关注”
或者搜索“lxrj2016”,选择关注。
微信号:lxrj2016
更多灵修文章,请查看历史消息,或者点击以下链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