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T·萨姆森学校(资料照片)


11月26日报道 美媒称,纽约南布鲁克林第160公立学校,即威廉·T·萨姆森学校(William T. Sampson),坐落于一个包括了日落公园的区域内,约1400名学生分布在相连的两栋楼里就读。80%左右的学生正在学习英语,或者直到最近才掌握了这门语言。其中一部分来自墨西哥、波兰、俄罗斯和巴基斯坦,但绝大多数人来自中国:其中有83%在家说中国方言。该校所有学生当中有1/3——包括几乎整个幼儿园——是在今年来到这个国家的。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1月23日报道称,像很多学校一样,第160公立学校的绝大多数学生都不富裕,但该校面临的其他一些挑战则较为特别:每年都有数百名不仅刚刚来到这所学校和这个国家,而且连跟自己的父母都不熟的学生入学。


该校家长协调人玛丽·朱说,在美国,出生于中国新移民家庭的学生,大多在婴儿时期曾被送回中国,跟亲属同住若干年,这样他们的父母就能出门赚钱了。趁着孩子不在身边,父母们——其中很多人是借债来美国的——会拼命打工,常常因为工作变动奔走于美国各地。


报道称,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会被父母接回美国。


“这种情况在我们这里并不鲜见,”该校社工帕特里克·苏表示。他说他最近在学校里问过一位母亲:“六年里你见过孩子几次?”


“她回答,‘可能一起待过几个月吧,’”苏说。


报道称,学校开办了音乐、艺术等科目的培训班,使得家长既可以陪伴孩子,又不会因为工作或者待在家里时可能发生的一些事情而分心。苏还为家长办过培训班,教他们如何管束孩子,如何跟孩子交谈。


“这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地方,他们可以在这里共度时光,”校长玛格丽特·鲁索说,“他们不了解彼此,我们想让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


第160公立学校家长协会会长陈雯明(音)说,她和丈夫在儿子还不到一岁的时候将他送回了中国,跟她的公婆一起生活。定居纽约市前,她在俄亥俄州、密西根等不同的地方工作过,还清了为来美国而欠下的债务。


陈雯明说,儿子从中国回来的时候,情况“很不好”。她说,在中国生活期间,他接触了达到危险水平的铅,结果至今饱受学习障碍的困扰。


“我第一次看见他时,他的双眼是空洞的,”陈雯明说。她和丈夫还有一个女儿,目前在附近上幼儿园。有了儿子的前车之鉴,她拒绝把女儿送回中国。


报道称,校长鲁索及其员工正竭力搭建与学生的家庭之间的桥梁。今年8月,朱组织了一项活动:她和鲁索以及另外几名老师去了一趟中国,希望借此机会更好地理解学校的社区。鲁索说,学校教职员工花时间去了解他们的祖国和文化的举动,似乎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同。中国行也让参与其中的几个人得以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孩子们的经历。


“你不会说当地的语言,你必须依靠他人,得去想办法,”教五年级的黛布拉·福克斯说,“你意识到他们一定很不容易。我一直知道这一点,我们一直都知道的,但你还是得亲身体验一下。走进一家商店,只需要露出微笑。”


“这会让你意识到,”她继续说道,“这些小家伙有多么不容易。”

美国同城网荣誉出品商务合作:ad@21usca.com
美国城市快报
微信号
简介
21us活在美国
21us纽约日报
21us洛杉矶日报
21us旧金山日报
21us休斯顿日报
21us芝加哥日报
21us达拉斯日报
美国打折网
www21uscom
ny21us
la21us
sf21us
houston21us
chicago21us
dallas21us
love21usdeal
活在美国
纽约同城网
洛杉矶同城网
旧金山同城网
休斯顿同城网
芝加哥同城网
达拉斯同城网
美国打折网
友情提醒:长按复制微信号
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