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申请美国顶尖大学的家长们肯定知道,我们所说的课外活动指的是什么。
在愈演愈烈的申请季洗礼下,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生和优秀的“土著考生”,把标化成绩的平均线,一次又一次推向更高点,让高校的招生官难以区分每个孩子之间实际的优秀程度。
于是,课外活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但其真正的重要性远不止如此。
课外活动在考察内容中
处于什么位置
我们针对申请美国大学的考察内容,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构建出一个基本的金字塔形:

Acadmics即在校成绩,是申请成功的基石。成绩太糟糕,基本不可能申请到好的大学。
Activities即大家最关心的课外活动。如果在这块没有足够的经历,或者你所有的课外活动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没有重点,即使你的标化成绩优异,被名校录取的几率也会大打折扣。

Vision即学生的思想和眼界。Vision作为顶端要求,指的是学生需要表明,他们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从自己参与的这些各式各样的活动中又得到了什么;
并且深度理解:这些活动如何展现了自己身上的个性和特质;又修正了从前的哪些缺点;哪些方面得到了成长;又为别人带去了什么帮助。一个优秀的申请者能够从活动中感悟到这些内容,并且将其在自己的个人陈述中体现出来。
课外活动到底有多重要?
大家都知道,2015年美国推出了新的大学通用申请系统——CAAS系统(由83所美国名校联合创建,这83所名校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达特茅斯学院、芝加哥大学等最顶尖学府)要求学生从九年级就开始记录/填写并上传自己参加的学习/活动和奖项。

很明显,近年来,美国大学对课外活动的重视越来越高了,按照百分比来讲,应该达到了GPA/标化考试成绩和申请文书+课外活动各占50%
从The Common Application的申请系统角度来看,需要填写10个课外活动和5个学术竞赛奖项。虽然美国大学并不强制学生一定要填写,但如果其他同学都填满了,而你的课外活动却寥寥无几,那显然在申请中竞争力就不够突出。 
课外活动有哪些?
衡量标准是什么?
如今的课外活动花样繁多,但总结下来,所有活动都可以归为如下几大类中:

那么,美国大学招生官是如何给学生的课外活动“打分”的呢?通常他们会以如下12项指标作为衡量标准:
-是否具有影响力? 
-开发一项有价值的产品,或是对一个活动做出重要贡献
-到了一些东西,或者培养出一种技能或天赋?
-是否达到了目标
-成为一些重要活动的创始人,或者“第一个”
-担任某个运动队的队长,是团体运动冠军队的成员,或是单项运动冠军

-通过几年的努力,从普通的成员上升为领导级别? 
-改变一个组织的性质或使其更好、更有效?
-在组织、团队或项目中有突出的贡献
-赢得一些奖项,荣誉,报纸报道,排名,或是出版你的作品,亦或是收到感谢信
-能力,效率,高能级,冒险性,责任感,好奇心,毅力,合作,持续的承诺,成熟,个性,激情专注
-表达你对生命和他人给予的兴趣,帮助家人和社会,或者珍惜感恩每个你拥有的机会。

课外活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招生官能从中看到学生的想法/做法与特质,而学生对自己参与活动的反思跟参加活动本身同样重要
很多家长与学生都觉得,只要参加一些国际性的平台很牛的项目就高枕无忧了,但实际上这种想法很欠妥。
即使学生的活动项目普通,但如果他在其中表现突出,而且获得了成长与反思,让他对未来的方向更明确而坚定,这才是招生官希望看到的。
如何根据自己的特色规划课外活动
明确了课外活动的重要性和招生官的考察点之后,让我们的重点聚焦到整个过程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环节上来——如何规划自己的课外活动
很多家长可能会说,我的孩子似乎没有什么闪光点啊,他比较笨,整天学习都怕考不好,还哪有时间准备10个活动呢?
其实不是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有些喜欢读书,杂七杂八,来者不拒;有些喜欢漫画,说起漫画家和故事情节来如数家珍;甚至有些酷爱玩网游/Cosplay......只要引导得当,都会成为孩子的标签和闪光点。

所以,每个孩子只要仔细挖掘,好好规划,应该都能整理出10个课外活动的,要知道,很多申请藤校的孩子,除了优异的GPA成绩和标化考试成绩外,课外活动也远远超过10个,有些甚至还要另附两页纸。
当然这里不是让大家为了所谓的activity list去凑数字,每个学生的情况也不一样。要因人而异,量体裁衣
那么到底该如何挖掘自身亮点,选择并规划适合自己的活动,一举获得招生官的青睐呢?朱筠或许能告诉你答案。
她是我们本次讲座的嘉宾。就读于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她曾加入哈佛中国教育论坛,参与重大活动与主题的讨论;在校期间除了积极参与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各类国际论坛/公益项目和科研项目, 还组织创办了一个帮助国内学生赴美交换的社团平台;而由其一手牵头创立的「书信里的中国」,在项目一开始便吸引到两百多名藤校学生参与,并在两周之内募集到上万美金的资金支持。
由她发起的一家教育机构,则专为让年轻的学生尽早对各专业和学校有更全面理性的认识而创立。
所以无论是在对活动本身的认识度上还是对学生的指导性上,她都有着过人的优势。
另外,因为高中就读于美国霍山女子学院,所以对于文理学院,她也有着更立体而深刻的认识,如果感兴趣,有时间的话,在讲座中,你们也可以进一步了解。
讲座主题
课外活动规划
讲座内容
-如何发掘自身亮点?
-如何根据自身特色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
-如何规划活动?
+

-文理学院有什么特点?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去文理学院?
-文理学院毕业后的就业与去向
讲座嘉宾

朱筠
高中在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中学国际部就读
大学毕业于美国霍山女子学院
现就读于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硕士 
通过DIY自主申请,
被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
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名校录取,
并涵盖教育科技/公共卫生/
东亚研究/社会工作等不同专业
讲座时间
北京时间:10月22日周六 上午9—10点
美西时间:10月21日周五 下午6—7点
美东时间:10月21日周五 晚上9—10点
报名方式
1.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北美家长频道

2.在订阅号内点击“讲座报名”,进入讲座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