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嘉宾是动画师杜鹏鹏Dupp,他在清华美院毕业,两年后到了美国继续读动画专业,上个月他的研究生毕业作品《CAGE’折枝》获得学生奥斯卡提名。我本以为这个传说中的艺术家,一般会是家境优越,性格多少有些酷,或者狂傲。但是杜鹏鹏完全不是这样的,他虽然说自己在好朋友面前有很怪的一面,但在对话过程中我发现他其实就是一个单纯地喜欢画画和动画、想踏实做出一部好动画的人,很纯粹。谈到他的作品里经常出现的中国元素的原因时他说,“我只是觉得在我脑海里出现的画面很美。”
杜鹏鹏《CAGE’折枝》获得学生奥斯卡提名
难得一见的非好莱坞式作品
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学生奥斯卡奖(Student Academy Awards®)的评选中,Dupp的作品《CAGE’折枝》经过重重筛选到了决赛,最终没有获奖。但是他并不惊讶,说可以接受这个结果,反倒当做一种激励和认可。
《CAGE’折枝》海报
因为学生奥斯卡的评选对于外国题材的门槛就相对高一些,加之这部四分多钟的作品是一部比较纯粹的中国动画,以中国古代宫廷为背景,以女性视角出发的讲述女性自由和权力的短片。
这样的题材和内容能够闯进决赛,Dupp说,起码在这届没有见到过相似题材的动画。
很可惜这部动画的全片由于一些入围电影节的要求,还不能完全公开,但在部分截图和动图里,也不难发现《CAGE’折枝》与欧美主流的好莱坞式影片在表现手法、节奏和风格都有着很大的不同。
Dupp还故意不给我透露结局,让我更加期待早些看到全片。
让我好奇的是,Dupp到了美国留学,却依然喜欢运用中国元素来进行创作,对于中西方文化元素的选用也很理性。
他说身边几乎没有人做中国文化相关的题材,哪怕是有中国学生参与的项目。他想不通为什么这么好的题材没人做,而都去做好莱坞式、商业气息浓重的东西。
我觉得尤其人在国外,而且身边都是西方元素,会更怀念国内的东西。我是很自然地就做这个题材,并没有考虑很多,也没有想刻意去表现东方的美,只是这个画面在我脑里特别漂亮,那为什么不做呢?”
顺便他给我简单科普了一下好莱坞的制作模式,比如审剧本,整个剧本需要满足一定的标准,达到多少个笑点,在哪个时间点有小高潮,等等。
那些达到一线大片标准的剧本,就可以请一线导演来拍。“所以商业化的片子,一定是先满足观众口味的。”
不管是个人还是中国动画
谈风格之前都应先“做自己”
不过谈到商业化,Dupp解释自己其实并不排斥商业,毕竟总不能脱离社会闭门造车。只是现在的动画产业有时为了利益,丢掉了应有的研究精神。
就像Dupp对于自己的动画和绘画,也没有特定表现什么风格,总爱变来变去。大概唯一不变的地方就是变化了。
“我只知道那些不喜欢的、感动不了我的东西,或者没有经历过的,我就不会去做。我还是会做自己有感悟的东西。做艺术要先自我满足,再去满足别人。”
插画作品:Memory of Nara
有意思的是,正因为Dupp的不同作品会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格,他坦言自己“还不够商业”。他觉得拥有固定风格的人会比较商业化,本来风格就是给外人看的东西。
Dupp希望以后自己可以分两边,在混商业圈子以外,还能保留一些完全坚持自己想法的作品。
Dupp一直很强调要“做自己”,他觉得国产动画之所以低迷这么多年,就因为我们本来的资源都没有被好好利用和研究,却一直在模仿欧美和日本的动画风格。
他接到过一些商业项目,别人指定要某某日本动画大师的风格。这样的作品完全没有基础,长久下去中国动画就更加难回头做自己了。
“所以那些伟大的电影大师、建筑大师,他们从小就很有自己的想法,先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做的扎实,以后见到别人好的作品,再去互相借鉴。平衡和学习,还巩固自身,这才是好的方式。”
Dupp认为90年代以后特别有风格的动画片,基本只有《宝莲灯》。也有坚持走中国路线的动画工作室,做得很认真。但也只是做到了“运用中国元素”,却很少能看到中华文化的底蕴和根基。
就像《功夫熊猫》,除了角色是中国的,整体表演方式和镜头语言都是欧美的手法,骨子里就是個西方娱乐动作片。
“这样的娱乐片,无法表现出中国文化的底蕴和美感,那些角色举手投足,都让我出戏。
而且更因为我们沒有真正成功的国产动画与之抗衡比较,也许未来50年,孩子们说到中国元素的片子,也只能说出《功夫熊猫》了。这样的片子成功地娱乐了观众,但会变成错误的中国符号深入人心。”
其实中国动画产业也有过很踏实走心的阶段,甚至迪斯尼也来向中国学习。那个时候的水墨、剪纸,像葫芦娃、大闹天宫,还有敦煌风格的九色鹿这样的作品……真正的中国元素都运用得很好,都是我们本身就具有的艺术风格。
Dupp现在正处于资本积累的阶段,也有抽时间在一边研究动画。他特别希望,有能力和金钱去研究、创作真正的中国动画。
一路走来发现最重要的
是表达能力,外加坚持自己
Dupp回顾一下自己的大学和留学历程,国内外学习的东西并没有太大差异,而让他觉得改变最大的是——表达能力。
他形容,在北京上大学的时候,大家都是天之骄子,觉得自己做的东西最牛逼,都懒得给你解释。答辩的时候一样狂拽,
“没有为什么,我就爱这样做。”
当然除了拒绝表达,很多人还会到达另一个极端——不敢表达。
到了国外之后Dupp发现老外特别能说,哪怕其实他们做的东西有时候too young too simple,但他们能和老师聊得起劲,把本来平淡的作品说出花来,结果也能过。
虽然这不一定好,但足以说明学会表达和展示对于一个作品来说多么重要。
Dupp刚到国外也还带着“你爱看不看”的心态,但他后来发现,哪怕自己的作品主旨老师不理解,只要他一次一次地耐心给老师讲,即使最后老师还是不能完全明白,也会对这个作品饶有兴趣,愿意继续了解。
Dupp觉得这样也是一种自身的进步。
Dupp在一家餐厅的绘墙作品“墨烧神经”
表达真的很重要。做动画其实也是在表达。人和人之间如果不互相表达沟通,长久下来肯定会有矛盾。
如果一个作品,作者不跟观众表达交流,就算这次他接受了你的观点,心里还是会有抵触。会有很多疑惑。”
最近他和艺术家Tango合作,为一个室外画廊画墙面。他画了一个帅气的黑武士,长得和他有几分相似。
六个小时的户外创作引来了不少路人的注目,有路人和他拍合照,还有个老大妈坐在旁边从头看到尾。Dupp觉得比起一个人对这电脑画,更喜欢在室外晒太阳流着汗创作的感觉。
当然,除了学会表达和与他人沟通,Dupp更觉得现在的年轻人要坚持自己,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
“我以前教过美术,教高考的孩子。教过一些挺有天分的孩子,画的东西都和别人不一样。但是有个矛盾,他们是要高考的,有考试标准,得把每个人都拧成符合高考的样子。
HelloKongzi IN NEW YORK邀请Dupp设计的玩偶图样
我还是跟他们说,按照你自己想的去画,坚持下去就行,不一定非要画成高考那样。
哪怕高考不成功,也不代表你失败,这些东西走到最后,肯定都是属于你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点。
但当我出国之后,有些孩子跟我说,老师总把我拧成这样、那样……可能是为了高考、升学率,但不见得所有老师说的都对艺术和对孩子有好处。
我本来是上一个不错的初中,但是文化课没学好,就进了美术高中,走上了艺术这条路。所以有时候成绩不好,可以发现各种奇迹。”
结语
当我敲下标题,自己也觉得矛盾得有点好笑,清华美院毕业的人怎么会和“成绩不好”扯得上关系?
但我想当你读到这里,也会明白许多事情并非一开始就呈现出最终的模样,也没有什么应该这样、不应该这样,自己的路子都是自己摸索、选择出来的,没有非要走的路,但是有非走不可的决心。
Dupp身上有低调华丽的才气,热情始终高涨,思考始终冷静。如果你被他的作品打动,在他的作品中看到了美,想知道他更多故事,可以在公众号后台留言“杜鹏鹏”,就可以获得他的微信ID,加好友记得注明来意哦。
我们下周见。
或许你还想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