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百分之20的华府特区家庭一年的总收入少于2.5万;这个百分比等同于每年总收入多余15万的家庭。自2000以来,属于前者收入情况的居民数量确实有所改善,占华府特区居民的百分之30,而属于高收入族群的居民数量则增加了两倍。
随着华府特区近几年来不断吸引成千上万名新居民入住,这些“新人”在很多方面都与居住在城内已久的居民截然不同。根据国家人口调查统计局,其中一项较明显的差别是城市家庭收入的分布情况。
DC已逐渐变成一个缺乏中产阶级的大城市。
家庭收入介于2.5万至7.4万的中产阶级数量逐年减少,这个数据还远远少过高收入家庭(总年收入15万)和低收入家庭(总年收入2.5万)。相反的,年收入超过10万的家庭更是呈现大幅度增长。

在比较20002014年的收入分布图后,这显示了现今的华府特区与2000年前相比已完全是一座不同的城市。2014年的U型家庭收入分布图更是令人受宠若惊。
在中产阶级渐渐消失的情况下,城市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当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增大,这对城市发展会带来什么影响?中产阶级持续萎缩的城市是否是可持续发展的?还有,如果这贫富悬殊变成一项严重的问题,政府又有什么解决方案呢?(待续)
本微信内容为走进美国CheerinUS.com原创或编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关注走进美国,我们用心推送北美最实用资讯

走进美国 CheerinUS.com
美国旅游、购房、买车、投资、教育
本地商家黄页、分类信息、社区论坛
投稿 / 合作 / 广告:
微信联系人: zoujinmeiguoqun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