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优秀的人,往往会被冠以“能力很强”的赞誉。比起相貌、背景、性格,“能力”是一种更为客观、中立和全面的衡量指标。它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同一公平竞争的环境下,每个人都可以努力去培养和获取的财富。
生活是一门综合课,除了工作能力、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又有哪些为人忽视却又不可获取的能力呢?
1
学会清晰的自我表达

很多人对于“自我表达”能力不屑一顾,认为不过是说话而已,怎么称得上是种能力?
先别急着反驳,先回答我几个问题:
你是否总能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观点、看法而不是仅限于头脑风暴?你是否能通过与陌生人的交谈,来较为全面地展示自己的性格与思想?如果不依赖文字讲稿,你是否可以在公众面前大方发表个人观点?
语言能力有时和思维能力一样重要,它不仅能在你的人际交往中为你赢得好感,更重要的是,表达自我是一种自我肯定也是一种自我实现。因为如果你不会发声,这个世界永远不会知道你的想法到底有多酷。
2
学会孤独

“寂寞使人健康,孤独滋生才华”,我至今还记得这句陪我熬过最艰难时光的座右铭。孤独绝非一种折磨,孤独是一种享受。
学会独处、学会享受孤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境界,它能让你在独自一人时更加充盈和平静。与其惧怕孤独,不如利用孤独,用不被打扰的宝贵时光去思考。

In solitude, be a multitude to yourself 在孤独中,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
3
学会判断

要想做到不人云亦云,学会判断有主见的第一步。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在一群羊面前放上一个栅栏,领头羊跳过栅栏之后,后面的羊也会跟着一个个跳过。这看上去很合理对吧。但是让栅栏突然被移开,后面的羊还是继续跳,就好像栅栏还存在一样。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跳,他们可能会回答“前面羊跳,我就跟着跳喽。”
人类也有这种“羊群效应”。我们总是理所当然的认为:当自己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时,就是安全的。却忽视了留下的所有羊最后都要被送进屠宰场的事实,只有识破“愚昧的大多数“这道陷阱,才能真正得以保全。
4
学会“疗伤”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荆棘,受伤也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培养“自愈”能力和快速恢复能力,是每个人的必修课。不停地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伤口只会让情况恶化,只有快速地自愈与恢复,才能真正在荆棘丛中走得更远。
能够在不断的失败中增加生命的韧性与弹性的人,才是真正打不倒的强者。
5
学会接受与放手


人们总说“天道酬勤”,努力总有收获,然而事实上,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我们可望而不可求的事,我们要学会接受、学会放手。

这并不是对宿命论的逆来顺受,相反,这是成熟的一种表现——承认它并接受它,最后坦然地放弃它。只有与过去做出割舍,未来才有机会到来。与其对不可能的事满怀执念,不如转向更为实际的目标。Just let it go.
6
学会讲故事
没错,讲故事也是一种能力。它是对自己的总结,也可以成为一种自我营销。会讲故事的人一定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因为它能将平凡的素材熠熠生辉,它能让平凡的人发光。也许有些人叹惋“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但更悲哀的是用轰轰烈烈的一生,却没能讲好一个故事。
7
学会“特立独行”

特立独行并不是肤浅的标新立异,而是深刻的与众不同。你要有清醒的自我认知才能更好地发掘自己在某一领域的潜能,无需是小众而冷门的偏好,任何一种才能都可以发展成一个区别大众的闪光点。
而获得优势最简单的方式可能是——把两个看似不相关的技能结合起来。
比如说:做世上最好的计算机工程师非常难,做世界上最了解海豚的人也非常难。但做一个既知道电脑知识,又对海豚有所了解的人还是可以达到的。
你可以试着写一个软件纪录海豚的迁徙轨迹,或者从海豚和同类交流的方式收到启发,开发出一种新的软件。
8
学会自律

自律是一种能力更应该是一种习惯,自律的人是用理性指导行为而非用情感凌驾于理性之上。自律的人往往清醒且有强烈的计划性与目的性,他们会对诱惑说不。
叫醒他们的不是闹钟,也不是虚无的梦想,叫醒他们的是对现实的清醒认知。自律是一切梦想的前提,是上紧发条的闹钟。

以上七种能力的培养都绝非易事,但今天的宽容就是明天的墓志铭。要想让优秀成为习惯,让能力成为品格,就要经受得住最艰巨、最具挑战的考验。
长按关注:北美家长频道
精华文章|家长微课|家长问答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