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读曾国藩的书给小编带来的启发和思考。在互联网如火如荼,一夜间屌丝能变富豪的时代,在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喝茶逛街都不安全的时代。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手机屏幕上和地铁车厢里的现代人来说,分享一下古人的人生哲学,也许是生活中的一盏明灯。
谁的人生都有低潮,每到此时,都盼望有一好友知己,能倾听自己的痛苦,盼望有一世外高人,能指点迷津。而此时正是读史的最好时机,读史可以穿越时空,看见当年之情之景。仿佛跟历史人物促膝而谈,仿佛有一长兄在侧,对自己谆谆教导。
古之成大事者,无一例外都是对时局对自身有深刻理解的人,完全误打误撞的人少,(即使有下场大多也很惨)。这种深刻理解需要机缘,做错事的反思就是最好的机缘。曾国潘在江西官场因为个性鲜明屡遭排挤,回家守孝一年多,朝廷不管不问。他每每夜不能寐,反思自己,研究黄老之术,一年之后终于大彻大悟。这种反思成就了曾国藩后来的成功之路。所以读曾国藩首先收获的是一个“悔”字,“悔”不是纠缠于往事的放不下,“悔”是对自己性格深刻反思的一种方式,是了解自己的必由之路。所以做错事表面上看对自己不利,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是命运的安排,让你借机去收获更多。
读曾国潘,再收获的一个“恒”字,做事做人重在有恒。“恒”既是做学问之道,又是充实生活不使光阴虚度之道,恒的背后是理学对自己严格的控制,能做到“有恒”的自然是一个自我控制能力极强的人。理学的自我控制讲究“慎独”。慎独主要是静思和记日记,静思是格物的一种,格内心,格道理,格周遭形势。同时放松身心放松节奏;日记是反省和自我检查,在细微之处随时纠偏。
读曾国藩收获的第三个字是“专”,曾强调“读书不二”,也就是一本书没有读完绝不读第二本。为的是使心境专一,感悟不断。庄子说“吾生而有涯,知也无涯,有涯追无涯殆矣”,这句话不是让人放弃学习,而是希望人们“专研一业”。曾国藩也说“艺多不养身”。什么都做,什么都做不精,对自己并没有好处。一旦把一样精熟则终身受益。曾国藩对年轻人一再强调“余未见业果精而终不得食者”。也就是只要你有一项真正精通的专长,即使身在乱世,起码也能养家糊口。
另外读书也有方法,遇到喜欢的作者,则读遍他所有的书,做到“精”,对学问大有好处。比如曾国潘关于国学开出过32人的名单,学通这32人,则足以。学习就像炖肉:“猛火煮慢火温”。既要有努力冲刺的时候,又要有慢慢熏陶,潜移默化的时候。要在不知不觉中进步,在日积月累中进步。另外学习还要和实际结合,“穷经皓首,下笔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只能算是书呆子。学问有有字之学,无字之学,无字之学就是社会经验。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除了学业还有做人,读曾国藩收获的第四个字是“缓”。曾氏认为“沉稳厚重”是做人第一要素,“有才性缓,则属大才”。胡适也说过为人处事四个字“勤谨和缓”。即使先天不是稳重人也不要紧,后天也要朝这个方面训练,因为“读书可以改变气质”
曾氏之所以如此强调做人的沉稳厚重,因为他知道,人生机会其实不多,三十几岁之前不能独当一面,五十岁之后精力日衰,做成事业的黄金时间只有十来年,在这十来年中能否遇到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也很难说,一旦遇到必须把握,而不急不躁是把握机会的前提条件。“事缓则圆”
读曾国藩收获的第五个字是“强”,所谓强,不是争强好胜,好勇斗狠。强字从自身寻求。是内心深处的要强,要坚毅。自己努力,完善自己。湖南人讲究“打落牙齿和血吞”。不在人前示弱。
对于做官,曾国藩认为“耐烦”为要务。琐碎的事情多,事务性的事情多,官做得越大,面子上的事情就越多,无论如何以耐烦为要。做官最忌抱怨。做官之人要常怀厚德之心,悲天命悯人穷。这是这是为官者的富贵之象。
曾国藩曾经总结说:人的行业分三种,为官经商,风险太大,对于机遇的要求过高;艺术文学则需要天赋,没有天赋不能强求。第三种就是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专业道路。所以曾氏后人大多是医生、律师、教授等专业人士。家族兴旺,人才辈出。
以上这些感悟都是多年读曾氏的心得。不知文章是否表达清楚,对读者是否有用。小编读书重在曾氏和胡适二人,如有机会,可再谈胡适。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