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爆炸,一百多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消失,其中有很多是消防员,他们大多是十八九岁的小伙子,加上指挥官,消防队的平均年龄只有24岁。这个年龄,虽然有成年人的身体,但是在父母眼里,他们还都是孩子。另外爆炸还导致六七百人在医院,还不确定身体的伤害会对他们未来生活有多少影响!当然更有不少人失联,失联者的家属聚集在宾馆,尽管不愿面对,但每个人心里都知道,恐怕是凶多吉少。



爆炸之后举国同哀,天地变色!就连即将到来的二战胜利纪念日都为之黯然!随后很多舆论领袖发出:“若无人问津,请拒绝感动”“不要感动要追问,不要拇指要中指”的呼吁,呼吁者说,只有追责了才能避免下一次灾难的发生,血的教训必须要有制度上的改革,否则多难不能兴邦,鲜血只能白流。舆论领袖和大V们要求政府追责,媒体深挖,司法介入,一定要找到责任人,找到制度漏洞,要给这些受到伤害的家庭一个交代。于是,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自媒体,感动之词出现的频率果然大幅度降低,这在中国传媒界灾难报道里是前所未有的
当然,这一轮“要中指不要拇指”的行动没有媒体和个人会反对,也没有人敢于反对。制度上的改革本身就势在必行,责任的追究的确要有,我们的媒体以前在面对灾难的时候,用感动来回避责任的追究也的的确确过于频繁了!
但是,面对这些天来的各种信息,即使冒天下之大不韪,我们也还是控制不住的想说出“感动”二字,因为感动是人的天性!就着抗战胜利这个热话题,打个比方,我们:“不能因为中国有世界上最多的投降者—汉奸,就看不到中国抗日英烈的鲜血,不能因为有汪伪政权和上百万的伪军,就看不到国共两党的艰苦惨烈的八年抗战。”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老话说得好,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面对灾难,需要推出午门斩首的有,需要哭告祭奠的也有。为什么媒体在追责之时就必须不能用拇指来告慰英灵,那些因公殉职的消防员,除了抚恤金之外,为什么不能通过媒体的广泛宣传,获得全社会深深的缅怀和敬意?而只是受到质疑是否有指挥失误之处。那些指挥消防员进入火场的指挥官不也同样冲进了火场吗?不也一起消失了吗?如果他们不进入火场呢?是不是也会受到救援不及时的指责呢?
还有媒体过于强调第一批冲入火场的不在编的消防员,在美国也有志愿消防员和职业消防员之分,面对牺牲,却没有媒体去质疑身份之别,任何工种都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别,我们认为与其过分强调编制,不如一起缅怀!
所以,面对灾难的时候,我们想说为什么不能一只手竖拇指,一只手竖中指呢?”为什么不能一边由司法部门深入调查,一边宣传灾难中的那些感人事迹呢?连CNN都会报道令人潸然泪下的那两位消防员微信聊天的截屏,而我们为什么不能为同胞大胆的说出“感动”两个字呢?比如那位休息在家的公安局的副局长,得知火情之后身着便衣就赶往现场而最终失联,我们为什么不能为他竖起大拇指呢?
在这里我们搜集了天津爆炸之后几天来令我们感动的瞬间,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一起永远的记住这些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善”,他们是中华民族的“正能量”,他们是“多难兴邦”的基因,他们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观”。









(原创作品,如有转载,请标明出处:美帝那些事儿!)
更多精彩欧美前沿信息,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美帝那些事儿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