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我在美国」可以快速关注我们~
疯了,都疯了。看看这叫什么事儿。
根据上海房产交易中心数据,就8月29号一天,上海的新房成交量是1629套,连续3天超过1000套 (1056、1267、1629)。8月30日,上海一手房成交量更是历史性的达到2139套,成交面积超过25万平方米。
我知道你对“25万平方”没有概念。但如果这个数字能持续一个月,那么9月份单月上海的楼盘成交面积就能达到2015年全年的75%
惊人吗?
更惊人的是任凭脑洞再大的人都不可能想到,这波购房热直接导致的竟然是离婚热。因为害怕传闻中离异后一段时间内不允许贷款等传闻,上海现在连离婚都是限号的
比如说杨浦区的民政局就贴出了公告:我们一天只办理50个离婚的申请,号没拿到,对不起,请明日再来。静安区的规定更有意思:每逢一四五,放号50;二三放号90。在摇号上牌之后,终于有一天,连离婚需要摇号了。
很好,这很中国。
比荒诞更荒诞的是,在民政局门口甚至出现了祖孙三代一起来离婚黄牛高价倒卖“离婚号”之类的行为艺术。
现在我终于相信了一句话——“艺术源于生活“,至于是不是会高于生活,现在我还没看到。
说没有泡沫的是瞎吗?
如果你问我中国的房市有没有泡沫,我会觉得你有问题。对不起,这么个大泡泡摆在眼前,你问我有没有泡沫?
好吧,咱用数据说话。租金房价比(House Price to Rent Ratio)是我们业内来评价房市泡沫水平的最直观数据。

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房地产泡沫,日本的租金房价比一度曾高达75-85倍。而我国目前的一线城市平均租金房价比在50倍左右,高于一般的30倍标准。国内一线城市里的房产泡沫已经很严重了。
但是,这事奇怪就奇怪在大家都在保持一种默契:房价必须涨上去,跌下来就完蛋了。
操蛋的房企运营模式
这种默契的根源,就是房企操蛋的运营模式。
对房地产行业稍有了解的同学都知道,地产商不会乖乖准备好钞票再去开发楼盘。
银行
险资
才是他们最大依仗。房地产公司通常都会在一套地产的开发中期甚至初期就把现金回收,然后投入到新的楼盘开发。形象的说,就是十口锅用一个锅盖。像恒大这种疯子房企,一个锅盖配
一百个锅
都不夸张。

所以,这样的商业模式直接后果就是,我们所有的房企的负债总额已经超过4万亿!
40000000000000!
先不说扩张赚钱了,哪怕为了活下去,热炒楼市、提高价格就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如果有一天房市崩了,许老板离崩也就不远了。
购房是个屁刚需
还有人跟我说,一线城市房价久涨不降是因为购房是人的刚性需求,房子太少人太多,价格自然高。
我说你是不是傻,这种忽悠人的话都信。
我再来掉个书袋。根据经济学原理对刚性需求(Rigid Demand)的定义,相对于弹性需求,刚需指的是商品供求关系中受价格影响较小的需求。

咱比如说,吃的。一个正常人不会因为今天食物价格下降50%就多吃1斤晚饭;也不会因为所有食物价格上涨就绝食饿死。
人活着就必须吃饭,食物是人的刚需。
我们按照这个逻辑再去看买房子,不难发现买房压根就不是一个人的刚需
譬如说某个小区的房价突然下降50%,你看排队买房的人会不会排到回龙观?当房价上涨到一个不合理的价格的时候,我租个房子最起码也能活不是。
所以,买房子根本就不是刚需。但如果只有买了房子才能拿到户口,尤其是只有户口拥有者才能享受当地教育、医疗的福利时,买房子其实是“被刚需”的。
“刚需”有的时候是人为制造的。
信贷政策太松了
如果你还懂点经济学,你还会发现房价跟信贷也是有关系的。之前有几年房价跌过一阵,尤其是每当中央紧缩信贷政策,房价必跌。但很遗憾,目前,或者说将来一段时间里,信贷政策的大方向是从宽的。
就现在来说,这个地产业的小阳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信贷超发,购房成为加杠杆的最主要方向。换句话说,就是不管懂不懂都会挂在嘴边的M2增长

现在房地产政策本身已经影响不了恐慌的购房者,如果信贷不收紧,任何政策都会很快消化,而央行为了维持经济走势,又不得不宽松信贷。
得,市场这就恶性循环了。
还有一只无形的、讨厌的手
虽然前面说中国楼市的泡沫已经不小,但这个泡沫突然炸裂的可能性却是极小的。因为我们还有一只“无形的手”,可也正因为这只“无形的手”,国内房地产市场完全没有供需自由,尤其是供的自由。
咱中国和老外的土地政策最大不同就是土地不是自己的,咱有使用权但是没有所有权。别看中国好像有着960万平方公里这么大块儿地,但是真正适合房地产开发的土地面积仅占12%,而其中90%又集中在沿海这一狭长地带。
就这么点儿地,政府还划分了地块用途。比如商业用地就必须盖个大百货,建个居民楼都是不行的。所以地产商想要盖栋居民楼,就只能从地方政府手里买居住用地。
换句话说,土地管理局、国土资源厅、国税地税在于地产商的角力中同时扮演了裁判与选手两种角色。
看了里约奥运会了吧?这游戏没法玩。
每当地方政府想要房价高一些,就少批几块地,市场上的土地资源少了,房价一溜烟就上去了。房价上去了,地方政府当然开心了,这都是政绩啊。
现在土地买卖的收入可是在政府收入中高居第二。你看看这张图,60%的开发成本去了哪?
所以如果谁敢主动降低房价,就是在太岁头上动土。给房价降温,GDP就会下滑、政绩就会下降,哪位官老爷舍的得?反正全中国的房价都在上涨,自己这涨点儿又怎么了。

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有,怎么没有。单列几点各位自己看看吧:
主观原因:
  1. 防止楼市崩盘后,大量资金流向海外。

  2. 防止资金外流后,人民币贬值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

  3. 提高核心城市房屋价格,把人往郊区、二三线城市逼,带动当地经济增长。

客观原因:
  1. 民间投资量不断下滑。
  2. 企业债务高达GDP的1.9倍。
  3. 地方政府总负债高达GDP的50%。
  4. 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再创新高,高达到15%。
  5. 中国M2数据在过去15年膨胀了十几倍。
其实我只是懒的往下列了,就算知道原因又能怎样?就目前而言,投资房地产似乎成为了解决或者只能说掩盖这些问题的好办法,又或者说是唯一办法。
想想也是够可悲的。
中央干嘛去了?
其实如果中央真想控制房价,不管是紧缩信贷、上调房产税、或是释放更多的住宅用地,都是立竿见影。但问题是,中央那七位敢么?房市这个泡沫炸不炸,什么时候炸,怎么炸,炸完之后剩多少,智库的那群人敢不敢拿人头担保
而且一旦房价预期下跌,现在大量持币购房者就会进入观望状态,房价会出现滞涨暴跌。而在房价崩溃后那些炒房的投资性购房者资金完全断链、民间金融借贷出现危机、转而影响到整个中国市场和其他行业。
到时候以土地抵押为主的银行为缓解自身压力,就选择抽资以自保。这“资”是哪来的?中国其他产业的正常公司。其他产业的正常公司发现没钱了,中国的金融危机还会远吗?
上面那七位加上智库的一堆人现在也没有一个万全的办法。如果保持房价的继续上涨,更有效率的调配的资源将浪费在将来注定下降的泡沫中。如果打压房价,这原子弹说炸就炸
于是政府现在只能尝试通过通货膨胀与收入的增长来减少房价泡沫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软着陆。可是房价这种东西往往是非正即副的,如果不跌便会上涨。一旦群众对房价有正面的预期,房价就会一只被所谓“供需决定价格”而推高。
当年为了追求GDP而产生的恶果,现在也只能跪着吃完了。
有没有比房市泡沫破裂更可怕的事?
有。
就是当很多人在愁钱太多该不该买房保值的时候,你突然发现你其实在北京上海并不能买得起一套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