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儿,网络交友跟十几年前不一样了。那个时候QQ头像还就是个小狗儿小猫儿或者几个可选的头像。大家都是在WinXP上下的机型上敲打着键盘,谁也不知道电脑屏幕另一边是什么样的人。只能凭自己的想象力(俗称:意淫)。
现在科技发达了,我们手里抱着手机,通过微信的摇一摇搜索附近的人漂流瓶这些功能,以及常用社交软件:陌陌探探心跳和其它各种主流与非主流交友软件认识更多我们没有机会去认识的人。有人说,所有的社交软件都可以说是约炮软件。怎么说呢,人们对性爱的需求与人们对社交的需求都是人最本能的需求。毕竟人是群居动物。万千人众,又有几个能够做到大师的级别,归隐山林,与世隔绝?没有社交软件的前提下,人们也会找到自己约炮的方式。所以,社交软件是不是约炮软件的意义跟你拿一个手机是把它当成电话来用还是当成电脑来用的性质一样。
社交软件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给了我们拓展社交圈子的机会,让我们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相信很多人在过去的这些年,通过社交软件,有人认识了很多交心的朋友,有人找到了些个属于自己的圈子,有人约了一些自己比较难忘或者比较后悔的炮儿,也有认的找到了自己的有缘人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扯了这么多,想聊的是社交网络交友的一些社交礼仪。
同往常一样。这些观点仅为【张一驰】自己的个人观点。可能完全没道理。可能过段时间我觉得这文章写的太2B了,就删了。


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前两天,受公众号(DreambigCareer)的邀请(简称DBC),我参加了一个微信群讲座。将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在群里与各个地方的小伙伴们分享了一些我比较奇葩的留学创业经历。因为是一个大群,所以很多小伙伴可以通过群直接看到我的微信信息,就有人加我的微信。
在做这个活动之前,DBC的同事问我是否要用小号,或者他们可以为我提供一个小号,为了避免群友加微信加到爆的状态。我想了想,还是算了。我的出发点是,做人没必要太装逼,还是用我自己的微信号吧。正如所预料到的,微信的好友请求是一个加一个的。
做人得将心比心。我在最开始做公众号的时候,写文章,投稿。很多地方都不带搭理你的。我完全理解,一个平台做大了以后每天投稿的人很多。也尝试过去毛遂自荐自己去给一些大V,碰壁的事情也是经常。所以我当时的原则是:你加我微信,我通过。
作为一个处女座男生,在微信好友的管理上我也是有洁癖的,就是所有人的备注都是真名。这一点连我父母也不例外。你问我为什么,不为什么,就是看着舒服,需要找谁的时候方便。
那么问题来了,我最初通过的200多个好友里面,只有100个左右在通过后是有主动打招呼的。但即使是这样,很多人也没有说自己是谁,干嘛的。很多人都是在说:“很喜欢你的公众号,膜拜膜拜。”然后就没了。另外的100多个,我一开始还非常礼貌的一个一个发信息:
你好呀,微信刷爆了,来留个真名,专业,城市,我备注一下。谢谢加我。我可能回复比较慢啊。一下子留言太多了。我有点儿招架不住。哈哈哈。担待担待。
然后这样发了几十个后,发现半个小时都过去了,公司的好多事还没做呢。我才意识到,不能再在这事情上耽误工夫了。
12个小时之后,第二天早晨起来,我开始删微信。删了100多个。其中最让我膜拜的是我主动留言过的,12个小时之后一句话回复都没有的。我想:这些朋友的生活一定非常忙,12个小时之内连一条微信都顾不上回,一定日理万机。我留着人家微信人家也不会重视我。
因为以上经历,我暂时停止了申请好友的通过。前几天早晨,从机场回来后送完我妈,觉得要不还是慢慢的接受好友申请吧。一天接受个几个。结果我通过了一个好友请求,有了如下的对话经历。
我:你好。请问你是?
TA:我只是来默默膜拜大神的。
我:所以你也在那个裙(DBC讲座群)里?
TA:嗯嗯是的
我:然后我很有礼貌的问请问你是?…然后你还是没有自我介绍?…
TA:啊…我叫XXX......是你的读者之一…不好意思感觉应该有很多人加你所以感觉不多我一个
我:那我比较好奇,你不作自我介绍的原因是什么?明显这个不是我的小号,而且我也没有小号...
TA:嗯...比如看你的朋友圈第一时间了解你的动向?很多人加好友是不带直接目的性的 :)
我:那你的目的性我可以理解为窥视欲?对么?
TA:部分吧。在未来也有进一步交流的可能呀。不过可以通过朋友圈相互了解的嗯。不好意思引起你的误解了。
我:那我比较好奇的是:我通过你好友申请,主动跟你打招呼,然后你连自我介绍都没有,我连你是谁都不知道,然后非常有礼貌的问过你请问你是谁之后,你还是没有自我介绍,我很纳闷,那请问这样你觉得对我尊重么?
TA:我觉得我的两个问题都回答了啊…不好意思…我没想到这样会让你觉得不受尊重。实在抱歉。
我:所以如果我不挑明了问你你叫什么,你也不会主动跟我说?
TA:嗯。对的。在我的意识形态里这样很正常。那我删了您把先,以后如果有事再加您。
于是我把手机扔在了一边,坐在电脑前,决定写这篇文章。你说我装逼也好,说我拿劲儿也罢。无所谓。仅以撰写此文献给那些想通过社交网络认识朋友,去泡妞,去钓帅哥,去接触大V,甚至去找工作的人。
如果你在读这篇文章的话,那么你肯定是微信的用户。好,咱们来聊一聊微信上面的,以及其它平台上面的网络社交礼仪。
在我看来,
所有的网络社交礼仪都应该基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社交礼仪。
网络不再是一个虚拟社会,相比之下,它比真实的生活更真实。网友的人肉搜索估计都比的上美国的FBI。
微信与微博,Instagram这些单向性社交软件不一样,微信是双方都需要通过好友申请的。两个人未曾谋面,加人家微信,我建议如下的社交礼节。

以下为我的拙见
第一步:有一个清晰,好看,真实的高像素头像
虽然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但是话说回来,人还是一个非常在乎主观印象的动物。换句话说,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多多少少的以貌取人的。你说你不以貌取人?那你是圣人。尤其是在社交网络这个平台,你去跟人家搭讪,或者你被人家搭讪你选择是否回复,谁敢说我只看中的是人家档案里面写的文字,而不是照片?你要是真敢这么说,您是大师,承让!
不用自己真实头像做头像的人,很多人时候是出于对自己隐私的保护。那既然你对你自己的隐私那么保护,你去加一个你未曾谋面的人的微信,你觉得给人家一个什么理由去把人家的隐私对你开放?至于高像素头像这件事情,这个是我作为处女座的个人简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你让自己的头像看的那么模糊,好像一部300块钱的山寨手机拍出来的效果似的,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你这个人也是很邋遢,很山寨?
如果你希望通过社交网络认识朋友的话,我的建议还是你有一个清晰,好看,真实的高像素头像。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说,你让对方了一个可以在潜意识里有一个这个对话是像是在跟真人对话。
第二步:请真实的,真诚的,详细的去介绍你自己
开场白就打女神你好美,男神你好赞这类话的盆友。给你自己挖了一块儿社交坟墓。这个道理很简单,人与人都是平等的。如果你在最开始的时候就把自己的身价放得过底,那么你就在最开始让人家高你一等。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你在申请加人家微信好友的时候,可以又简短的自我介绍。但是这个自我介绍没有办法粘贴复制加备注。所以强烈建议在人家通过你的好友申请后,再非常官方正式的有礼貌的做一个自我介绍。
刚刚开始做公众号的时候,有一个在日本留学的新疆的兄弟,跟我联系。后来我就把微信号给人家了。兄弟是个非常实在的人,说很快要来美国上学了,希望以后可以多沟通。说的很多话都很简单,没有什么废话。后来用微信打了个电话,从语音里面可以感受到那份真诚。
他的名字很长,但是他很详细的去介绍了自己。所以我现在说他的名字张嘴就来。他平时不发朋友圈,以前的朋友圈也都删了,不过他还是会专门跟我解释一下。
这位新疆兄弟微信头像清晰,而且照片很干净。跟我最早联系的时候也是把详细的跟我分享了他的情况。语气非常诚恳。现在我俩认识也有几个月了。平时偶尔联系一下。他很快来美国读硕士,我们说好洛杉矶面基。
第三步:不要过于急促的销售你自己
像很多人一样,我曾经也总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过于急促的销售自己。其实这个是根本没有必要的。
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去想一想这个事情。当我们平时加了一个新的微信之后,我们常常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去修改备注,而是去看对方的朋友圈。人都是有窥视欲的。要不然明星的花边新闻也没有人会愿意去看。(个人认为窥视欲这个东西没有褒贬之分,仅仅是一个中性词罢了。)
所以,既然你的朋友圈是对对方开放的。那么就不要太着急的去推销自己。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关系这个东西是慢慢养成的。社交网络更是这样。一篇几百字的自我陈述不如时常的在朋友圈里面发一些有价值的思考。毕竟不是每个人每天的24小时都可以让给微信来扯闲天儿。
前两天,我通过的一个微信好友申请。有一个朋友,微信一口气给我发了6-8条50+秒以上的语音。基本上把TA的简历加想法跟我陈述了一遍。我想非常诚实的说,我真的没有心情去听。因为一件45秒就可以说完的事情TA用了5个45秒。我真的没有那个耐心。
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刚刚通过微信好友申请的话,如果你一定要描述自己的背景,请打字。这样真的很方便。
第四步:故事性的重要性
朋友圈是一个日记本,是一部故事册。它的存在反映的是你的生活。对于通过网络认识的朋友来说,了解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通过朋友圈。所以每天在朋友圈转发那些编辑的很糙的公众号里面的心灵鸡汤这类东西的人,每天24小时无限发自拍的人,每天在朋友圈刷屏卖东西的人,很难有机会让大家认识自己。
就我个人观察及总结,每两三天发一条有意义的朋友圈,照片也好,转发的文章也好,附带上自己的一些文字或者见解。凡是有点儿水平的,你微信里面的好友们都会对你刮目相看。频率虽重要,但是内容更重要。
另外,如果你有自己的公众号呀,或者视频呀,发在朋友圈里面,对你感兴趣的人自然也就会去看了。
第五步:留给人家,空间,时间与隐私
1月份做公众号到现在,我帮助过很多同学,而且都是秉着免费得原则。很多人找过我说想和我合作,我婉言谢绝了。广告是我想做的职业,但是我觉得做广告与做留学咨询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所以我用我在广告行业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一些朋友们排忧解难。不是我不想收费,而是如果真算费用的话,按小时算,太贵了。最主要,我现在也不需要用这个来赚钱。
那么问题又来了。DBC(DreambigCareer)的小伙伴们有一个将近500多个人的讲座群,这个群在讲座结束后是不会解散的。但是很多人还是会去加我的私人微信。在通过好友请求之后,有些人会问一些你已经回答过的类似的问题,有些人会问一些关于你的私人问题。我想说,其实这问题你在群里面问就好,三人行必有我师,也许会有朋友有更好的答案。
而对于那些隔三差五过来有事没事搭讪的,我想说我真的没有你那么闲。这类人后来也都是很快被我删,然后拉黑。
每个人都希望有自己的空间,时间,与隐私。所以,请站在对方的角度上,为人家考虑一下。

相信这篇文章会让很多经营公众号的主页君们产生共鸣。说实在话,真心不是主页君们装逼,拿劲儿,臭牛。很多人做自己的公众号也都不是为了赚钱,就是希望可以用一个平台去分享东西。
现在我的微信里面滞留了将近200多个好友申请,LinkedIn里面有将近100个。承蒙各位厚爱,一驰无德无能,受宠若惊,万分感激。不过真的不好意思,不认识的我就先不通过了。如果您真的有问题想咨询,或者需要就业帮助的话,请写邮件给我。我的邮箱是:[email protected] 但是现在工作真的很忙,回复会比较慢,还望海涵。

关于主页君:
张一驰
文理学院University of Richmond国际金融专业
VCU Brandcenter品牌管理系广告硕士
洛杉矶广告公司McGann | Zhang联合创始人兼CEO
个人微信公众号:张一驰(diaosiyichi)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